中國現存到底有多少古塔,可能沒有誰能統計得清楚,每座塔都有名字,最多的可能當屬“文峰塔”、“文閣塔”之類的。在福州市馬尾區,有這么一座塔,算不上高大,也算不上精美,但在百年前這座塔在航海和郵政界可謂大名鼎鼎,甚至被外國人稱為“中國塔”,從世界各地郵寄過來的信,只要寫上“中國塔”就能寄達這里,這座塔就是福州市的馬尾羅星塔。
羅星塔數百年來靜靜地矗立在福州馬尾閩江下游三水合匯處的羅星山上,它始建于南宋,明萬歷年間塔毀,明天啟四年(1624年)重建,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塔見證過戚家軍痛擊倭寇,見證過鄭成功操練水師,也見證過慘烈的中法馬江海戰。
古塔的起源來自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據說羅星塔是南宋柳七娘為紀念亡夫所建。柳七娘的丈夫在潮州任職,因遭陷害被貶至福建,但不幸在上任途中去世,柳七娘便在羅星山上捐資建塔為亡夫祈福。她時常在夜晚登塔遠眺,為避免江面上的船只觸礁沉沒,便在塔頂點燈,為夜航的人引路,羅星塔逐漸成為了一座航標燈塔。
鴉片戰爭后五口通商,福州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開港,外國船只通過水路進入福州城,羅星山是必經之路。歷經航海艱辛的船員們遠遠望見羅星塔,便知道到了中國,所以他們稱呼羅星塔為“China Tower(中國塔)”。這座中國塔也慢慢成為了國際上公認的海上重要航標。
到了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大清郵政福州郵務總局開設羅星塔分局,從此羅星塔又成為了世界郵政地名之一,寫作“Pagoda Anchorage”(塔錨地)。近百年間,從世界各地郵寄到馬尾的信,只要寫上“塔錨地”或“中國塔”就能寄達。
而羅星塔也因為地勢險要,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1559年戚家軍在此痛擊倭寇,1656年鄭成功北上抗清,在這里筑堡訓練水師。
尤為慘烈的是1884年的中法馬江海戰,當時法國遠東艦隊的6艘艦艇正是停泊在羅星塔附近,短短1個來小時的海戰,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760余名官兵殉國。
除了航標和郵政,以羅星塔為標志的“羅零基準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東南各省測定航道及潮水水位的海拔原點,“羅零基準點”也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國際基準海拔原點,直至1992年全國統一采用黃海零點,“羅零標高”才成為歷史。
看起來有點普通的羅星塔,由于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承載了很多與寶塔本無關的歷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至實歸。
羅星塔被賦予的各種意義,主要是位置的原因,因為它所在的馬尾港在我國百年船政歷史上的意義重大,游覽羅星塔別錯過旁邊的福建船政局一號船塢,也被稱為羅星塔船塢。船塢右邊那條上坡路,就是通往羅星塔公園的。
這座船塢建于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當時世界上第二大石船塢,遠東最大的船塢,當時耗銀49萬兩,能容納8000噸級輪船進塢修理,修理清海軍最大的軍艦也沒問題,如今里面停泊著一艘東海艦隊退役的獵潛艇。
羅星塔,一座貌似普通卻十分不普通的古塔,“中國塔”是馬尾港口航海燈塔標志,國際公認的海上重要航標,閩江的門戶標志;“塔錨地”是獨一無二的世界郵政地名之一;“羅零基準點”則是我國第一個國際基準海拔原點……一座不算高大也不算精美的的古塔,由于有些特殊的地理位置,被賦予了太多太多的歷史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