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看過一部外國小說《變形記》,好像是人變成了小動物,受到了歧視,不好看,沒有感同身受,根本看不進去。我還是喜歡看《西游記》,孫悟空會有72變,想變啥變啥,一切向好。
工作、結婚、生子多年后,在某娛樂至上的電視臺發現了一檔節目《變形計》,把城里的不聽話孩子弄到農村讓他吃苦,把沒見過世面的農村孩子弄到城市里,讓他開眼。
通過這個痛苦的過程,讓社會現實觸動他的心靈,達到對一個人思想的徹底改變,是為“變形計”。
芒果TV《變形計》第十二季:城市里的兩個花季少女李幼恩和劉珊,在西井自然莊吃苦受制,思想發生了蛻變,后來都變成了網紅、演員;西井山里的石天崗過早地接觸到了城市里的繁華,更加大了走出大山的決心,努力學習,現在是一名在校大學生。
原本八萬桿子也夠不著的一檔高大上電視節目怎么就鬼使神差地和西井山這個平順縣最最偏僻貧窮的小山村能掛上鉤,并且產生了一段時間密切的關系。why?
后來想通了,節目組選擇到西井山錄節目,根本不是因為這里的風景優美,恰恰是看中了他的閉塞,落后,貧窮,或許這也是節目組看到的最最最偏僻落后的地方了。
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時的西井山已經是經過多次“變形”后,更趨美好的西井山了。此時,已經有了通往山下的公路以及每天往返于縣城的公交車,而在稍早十幾年的時候,這都還是夢想。
也許二三百年前,也許四五百年前,山下的老百姓為了躲避災荒馬亂,誤入了西井山,突然發現,這里山大溝深沒有路,完全把災荒擋在了外面,開幾分薄地,就夠填飽肚子,真是一個美麗的桃花源。
西井山的先民們來到這里開山破石建房,開荒造地種糧,耕種,生衍,平靜無奇中,自然被不斷改造,漸趨成為先民們想要的模樣。沒房,建房;沒田,造田;沒水,找水;沒路,鑿路。
西井山的變形記,首先是修路,這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的話題。
因為沒有路,老百姓從山下抓上去的豬仔,辛辛苦苦養大了,卻運不到山下,只得先將豬殺了,背著豬肉下山賣;最驚心的是,埋人也要把死人和棺材板分別背到山下的墳地,才能下葬。
別的地方修路叫修路,西井山的修路只能叫鑿路,在懸崖上一寸一寸的鑿,一寸一寸的前進。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支書常石鎖、石林才以及石達榮、王海潮等帶領村民,幾十年筑路不止,在懸崖上艱難地經過九層十八折六十二道彎,一條“太行天路”橫空出世,山下山上的交通終于擺脫了肩扛背馱。
打通了道路,藏在深閨的“美人”一朝面世便驚艷了世界,“人間仙境”也成了西井山的代名詞。
西井山的變形記,其次是找水。山上石多土少,曾經嚴重缺水。西井山先民除卻下到幾百米深的明星溝里挑水外,也從沒有放棄在村莊近便的地方找水。
西井山先民千辛萬苦的尋找,明清時期就在西井自然莊真的打出了水,成了全村吃水的希望,莊子也因井而名。水太珍貴了,水井也便成為了神一樣的存在,被人們敬奉祭祀。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西嶺自然莊在老隊長的帶領下多處找水,皇天不負苦心人,也在一處山洼間打出了清凌凌的泉水,流進了老百姓的家,流進了老百姓的心。
前些年,明星溝的泉水流到棒峧河后,被截流下來輸送到了西辿自然莊的高位水池,解決了全村的吃水問題。西井山人再也不用起早搭黑望著“明星”去明星溝挑水吃了。
西井山的變形記,還應該記一記全村人堅持植樹造林,環境越來越美,綠水青山真真實實變成了金山銀山。當然,人們也不會忘記那個為扮綠西井山攀上高山之巔植樹殉職的村莊帶頭人王海潮。
今年清明節前夕,登臨西井山,在西辿偶遇來自福建、武漢的幾位畫家寫生。本以為作為平順人的我可以是主人公,原來卻唐突了,他們幾位已經不是第一年來,就今年也已在西辿居住多日,樂此不疲,對這里山水草木比我要了解得多。
鄉村振興的春風拂過西井山的崇山峻嶺,道路通,環境美,引來游客無數,農家客棧開起來,能吃能住,皆大歡喜。滿山的連翹、花椒、龍柏芽、香椿應時應景,可以毫無障礙地運到山下,運到城里,給老百姓增收,錢袋子鼓起來,幸福感滿滿。
西井山,一直都在“變形”著,越變越美,每一次來,你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小編微信:jdn0355,歡迎添加,探討晉東南地區有關問題,或添加關注本公眾號投稿郵箱:jdn0355@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