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和南斯拉夫的武裝部隊也有一些四號坦克。
1946年波蘭波茲南的Pz.Kpfw.IV坦克
Pz.Kpfw.IV坦克在波蘭服役至1951年,在南斯拉夫服役至20世紀50年代末。
捷克斯洛伐克軍隊在戰后最初幾年擁有大量的Pz.Kpfw.IV坦克和以其為基礎的突擊炮。戰利品 Pz.Kpfw.IV在當地被命名為 T40/75,總共約有 50輛J型和H型改裝車服役。
捷克斯洛伐克T40/75
這些車輛一直服役到1954年。另有大約30輛儲存的Pz.Kpfw.IV坦克被用作備件來源。
與IV型坦克不同,捷克斯洛伐克陸軍對Jagd.Pz.IV自行反坦克炮的使用有限。這可能是因為捷克斯洛伐克擁有足夠數量的StuG.III和Hetzer追獵者突擊炮。
法國從納粹手中解放后,該國領土上仍有幾百輛可用的德國坦克和自行車輛。其中一些車輛后來被法國國家裝甲部隊采用。
Bénier貝尼耶獨立中隊的Pz.Kpfw.IV坦克。
法國的資料顯示,1946年貝尼埃獨立坦克中隊有三十幾輛IV型坦克。其中大部分是 Pz.Kpfw.IV Ausf.H坦克,大約同樣數量的中型坦克在倉庫中作為戰車的捐贈者。
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敘利亞成為Pz.Kpfw.IV坦克的主要買家。20世紀50年代后半期,敘利亞與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簽訂了交付約80輛坦克的合同。購買繳獲的德國坦克的主要原因是其成本相對較低。在捷克斯洛伐克購買的每輛 IV型坦克,不包括運費,阿拉伯人只花了4500英鎊。按今天的價格計算,約合12萬美元。
然而,正如你們所知,守財奴要付兩次錢。敘利亞政府不得不從捷克斯洛伐克訂購更多的備件和邁巴赫HL 120 TRM發動機。
最有價值的采購是購買了17輛西班牙Pz.Kpfw.IV Ausf.H型坦克,于1965年運抵敘利亞。這些戰車在西班牙得到了很好的保養,它們的剩余壽命很長,如果保養得當,可以服役很長時間。
半數以上的敘利亞Pz.Kpfw.IV型坦克的前板上沒有機槍--彈座要么是空的,要么被裝甲板覆蓋。與此同時,炮手兼無線電員的職位也被取消,指揮官處安裝的不是德國的 Fu 5無線電臺,而是現代化的模擬電臺。
與IV型坦克同時,捷克斯洛伐克也交付了一些裝備有48倍口徑75毫米火炮的 Jagd.Pz.IV自行反坦克炮。
大馬士革閱兵式上的 Jagd.Pz.IV
盡管在 20世紀60年代中期,Pz.Kpfw.IV坦克和Jagd.Pz.IV突擊炮已不再被認為是現代坦克,但其75毫米火炮的威力足以與謝爾曼坦克對抗,而以色列軍隊擁有許多謝爾曼坦克。
德國制造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分布在敘利亞的三個步兵旅:第8旅、第11旅和第 19旅。與此同時,IV型坦克與蘇聯的 T-34-85坦克并駕齊驅。
六日戰爭是最后一次在戰斗中使用繳獲的德國坦克和自行火炮部隊。敵對行動爆發前,戈蘭高地及其附近部署了裝備德制坦克的部隊。
一輛被遺棄在戈蘭高地的 Pz.Kpfw.IV 坦克
在這一方向的防線上,總共有201輛敘利亞裝甲車輛。其中,約有40輛是德國坦克和突擊炮。當時,敘利亞裝甲部隊是蘇制和德制坦克和自行火炮的集合體。
被遺棄在戈蘭高地的 Jagd.Pz.IV突擊炮
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第三帝國制造的大部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以色列軍隊摧毀或繳獲。
一支以色列巡邏隊駛過被遺棄的敘利亞 Pz.Kpfw.IV坦克
在一段短暫的時間里,以色列人曾兩次將繳獲的坦克用作長期射擊點。
四輛繳獲的車輛成為博物館的紀念碑和展品。另外兩輛繳獲的IV型坦克被用于在靶場評估反坦克彈藥的有效性。
敘利亞軍隊在戰敗后只剩下二十多輛 Pz.Kpfw IV型坦克,而且幾乎所有這些坦克都需要修理。
20世紀60年代末,為了重建阿拉伯裝甲部隊,蘇聯開始大規模無償提供當時最先進的 ПТ-76、T-55、T-62、ИС-3М坦克以及 АСУ-85 和 СУ-100自行火炮。到 1973年10月6日爆發的 "末日戰爭"開始時,敘利亞軍隊已經沒有德國制造的坦克和突擊炮了。
Pz.Kpfw.V 豹式坦克
敵對行動結束后,從納粹手中解放出來的領土上還保留著大約 200輛可以使用或維修的 Pz.Kpfw.V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裝備有一門長管火炮,具有很強的裝甲穿透力和良好的正面裝甲防護能力,從這些指標來看,"豹"坦克明顯優于所有改型的IV坦克。但與此同時,Pz.Kpfw.V又明顯不如 Pz.Kpfw.IV坦克,也不如 StuG.III 和 Hetzer追獵者突擊炮,這也是短期使用繳獲的 "黑豹 "的原因。
波蘭人在 1944年8月的華沙起義中繳獲了第一批兩輛 "黑豹 "坦克。這些車輛在戰斗中使用過,但在與德軍反坦克炮的對射中受損,隨后被波蘭車組人員摧毀。隨后,盡管波蘭軍隊擁有大量戰利品裝甲車,但卻沒有使用 "黑豹"的記錄。
1946年,蘇聯向羅馬尼亞移交了數量不詳的Pz.Kpfw.IV 和13輛Pz.Kpfw.V。這些坦克在第1坦克旅服役,該旅于1947年改編為都鐸-弗拉基米雷斯庫坦克師。
1946年5月10日布加勒斯特閱兵的Pz.Kpfw.V
這些車輛一直在羅馬尼亞服役,直到 1950年才退役報廢。
保加利亞擁有大量的Pz.Kpfw.V豹式坦克。1945年春,保加利亞第一軍組建了一個坦克營,除其他裝甲車輛外,還擁有蘇聯移交的15 輛 "黑豹"坦克。
保加利亞Pz.Kpfw.V
這些坦克未能參加戰斗行動,因為在乘員完成訓練之前,戰爭就已經結束了。
截至1946年3月1日,共有14輛可投入戰斗的坦克服役,還有一輛 "黑豹"坦克需要修理。
1945年至1948年間,蘇聯向保加利亞轉讓了738輛裝甲車輛:398輛T-34-85 和340輛СУ-76M 自行火炮。此后,繼續使用問題多多的 "黑豹"坦克變得毫無意義。最初,Pz.Kpfw.V坦克計劃作為火力點部署在保加利亞-土耳其邊境,拆卸下來的邁巴赫發動機將安裝在鐵路車輛上,但這一計劃并未實現。
首批兩輛 "黑豹"坦克于1944年夏被法國抵抗力量繳獲。
法國抵抗力量繳獲的Pz.Kpfw.V坦克
20世紀40年代末,法國軍隊擁有一支非常雜亂的坦克隊。除了德國的四式坦克和自行火炮外,還使用了美國的 "謝爾曼"坦克,第501和第503坦克團以及第 6 Cuirassier 團也裝備了Pz.Kpfw.Vs坦克。
第503坦克團的"黑豹"坦克與美制裝甲運兵車編隊,1947 年
雖然"黑豹"坦克的維修難度大、耗時長,而且對機械師和駕駛員的資質要求很高,但其防護力和火力給法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截至1949年,法國軍隊中約有 70 輛 "黑豹 "坦克。
豹式坦克裝備的7.5厘米KwK42 L/70 火炮對法國坦克裝備產生了重大影響。
從 1952年到1964年,AMX-13坦克開始批量生產,其早期型號使用75毫米SA50 火炮,該火炮以德國 7.5 厘米 KwK. 42 L/70.
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利用退役 "黑豹"坦克的底盤生產自行起重機。
Hetzer追獵者和Hummel野蜂自行火炮
截至1945年5月9日,捷克工廠和坦克修理廠約有300輛處于不同戰備狀態的 Hetzer追獵者自行火炮。
正是這種自行火炮在戰后最初幾年成為捷克斯洛伐克武裝部隊中最大規模生產的車輛。1945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坦克部隊總部發布命令,將 Jagdpanzer 38(t) 坦克以 St-Vz.38的名稱服役。
20 世紀 50 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開始許可生產蘇聯 T-34-85 和СУ-100坦克,隨后開始退役繳獲的德國坦克和自行火炮。
不過,St-Vz.38 自行火炮退役后,Bergepanzer 38(t)和用于駕駛員機械師培訓的繳械車輛一直服役到 1958 年。至少有一輛自行火炮車被改裝成了塹壕車。
戰后,瑞士購買了24輛LTH輕型坦克,這是LT vz.38的出口型,是Hetzer追獵者自行火炮的基礎,需要更新。
1946年8月,斯柯達獲得了一份根據瑞士要求改裝8輛自行火炮的試驗合同。在瑞士,這種自行火炮被命名為 Panzerjager G-13。
從外觀上看,瑞士自行火炮的炮口制動器和光學系統很容易與Hetzer追獵者自行火炮區分開來。與甲板室兩側光禿禿的 Jagdpanzer 38(t) 裝甲車不同,瑞士坦克戰斗機的外裝甲配備有備件箱、履帶和備用滾筒。
第一批自行火炮車很快就交付給了使用德國庫存的客戶。然而,1946 年 11 月,由于沒有Rak.39/2火炮,另一份 100 輛自行火炮車的訂單瀕臨取消。
不過,捷克工程師很快就找到了解決辦法:他們重新修改了圖紙,然后為自行火炮配備了75毫米StuK.40火炮,因為倉庫里有足夠的火炮。
此外,從第65輛戰車開始,紹爾-阿邦公司安裝了輸出功率為148馬力的柴油發動機,取代了化油器發動機。柴油機的耗油量是汽油機的兩倍多。新動力裝置的經濟性使得油箱從250升減少到115升,從而大大增加了裝甲車的可用容積。該車在鄉間的行駛速度仍保持在 25-30公里/小時的水平,續航能力幾乎沒有變化。
G-13 裝甲車的戰斗重量比德國 Jagdpanzer 38(t) 裝甲車輕1噸。瑞士 PT自行火炮的火炮配備了雙室炮口制動器,車長和裝填手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車頂上安裝了旋轉觀察裝置,裝甲炮塔內也安裝了車長觀察裝置。
總的來說,"瑞士"改型比最初的改型更加成功。1947年,又訂購了50輛自行火炮車。最后20輛于1950年2月16日交付客戶。這些坦克戰車在瑞士軍隊服役至 1972年。
戰后使用的150毫米Hummel野蜂(全稱 15 cm Schwere Panzerhaubitze auf Geschützwagen III/IV (Sf) Hummel)是相對模糊的一頁。
據了解,在 20世紀40年代末,羅馬尼亞和法國的武裝部隊都裝備了這種按第二次世界大戰標準衡量并不差的自行榴彈炮。
20世紀50年代后半期,法國向敘利亞出售了5輛Hummel野蜂自行火炮。遺憾的是,沒有關于它們命運的信息。顯然,所有德國制造的150毫米自行火炮均在1967年戰爭中被摧毀。波蘭人繼承了德國遺留下來的50輛履帶式裝甲車,其中包括 12輛StuG.III突擊炮。它們的服役時間很短:在短短幾年內,第三帝國境內生產的突擊炮在波蘭軍隊中就被蘇聯的 СУ-76М 和СУ-100所取代。
敵對行動結束后,從納粹占領下解放出來的領土上仍有大量可用或可修復的德制裝甲車輛。在第三帝國投降前正式購買德國制造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系統的國家也有一定數量的德國制造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系統。
戰后,一些國家長期使用德國坦克和自行火炮,這些坦克和自行火炮還參加了中東地區的武裝沖突。
Pz.Kpfw.II 輕型坦克
納粹德國進攻蘇聯時,Pz.Kpfw.II 輕型坦克已經過時。20毫米自動加農炮可以與輕型裝甲車和步兵作戰,裝甲可以保護它們免受子彈和彈片的傷害。擁有這種武器和裝甲防護的坦克可以成功地用于偵察和巡邏。然而這型坦克和在其基礎上制造的各種用途的車輛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
敵對行動結束后,大部分可以使用的 Pz.Kpfw.II 坦克被注銷或改裝成拖拉機和支援車輛。
據悉,一定數量的繳獲的 Pz.Kpfw.II 坦克在南斯拉夫人民軍中與美國的斯圖爾特輕型坦克和蘇聯的T-34坦克一起使用。
南斯拉夫人民軍的Pz.Kpfw.II
1947年,南斯拉夫又接收了308輛T-34-85坦克和52輛 СУ-76M自行火炮。1949年,由于蘇聯裝備趨于飽和,所有可使用的Pz.Kpfw.II輕型坦克都退出了作戰部隊。20世紀50年代初,一些Pz.Kpfw.II型坦克被用于在貝爾格萊德附近的一個訓練單位訓練駕駛機械師。
貝爾格萊德卡萊梅格丹要塞的軍事博物館展出了一輛幸存的Pz.Kpfw.II Ausf.B 型坦克
Pz.Kpfw.III坦克和 StuG.III自行反坦克炮
1942至1944年間,德國向其盟國提供了 Pz.Kpfw.III 坦克:意大利(12 輛 Pz.Kpfw.III Ausf.N)、克羅地亞(20 輛 Pz.Kpfw.III Ausf.N)、羅馬尼亞(11 輛 Pz.Kpfw.III Ausf.N)、匈牙利(20 輛 Pz.Kpfw.III Ausf.J )和斯洛伐克(5 輛 Pz.Kpfw.III Ausf.J )。這些車輛大多在戰斗中損失。
土耳其政府也成為 Pz.Kpfw.III Ausf.J 坦克的正式買家。1943 年,56 輛裝備 50 毫米 KwK 39 炮(炮管長度為 60 口徑)的坦克運抵土耳其。
土耳其坦克博物館展覽中的 Z.Kpfw.III Ausf.J
雖然特羅伊卡坦克在出售時已經過時,但它們仍在駐扎在安卡拉的第 6 裝甲團服役,直到 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
保加利亞將戰利品坦克的炮塔長期用于與土耳其交界的射擊點。
戰后,Pz.Kpfw.III 坦克只在土耳其使用,而以 "三駕馬車 "為基礎的 StuG.III SAU 則在不同國家服役了 20 多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納粹德國盟友的保加利亞收到了55輛StuG.III Ausf.G突擊火炮,作為巴巴羅莎計劃的一部分,這些 SAU 在戰后被保加利亞軍隊使用。因此,1946 年的第一坦克旅除了德國、捷克、法國和意大利制造的車輛外,還擁有 5 門 StuG.III 自行火炮。
1943 年,西班牙購買了 10 輛 StuG.III Ausf.G 自行火炮,它們一直服役到 20 世紀 50 年代末。目前,有一輛自行火炮車被收藏在馬德里北部埃爾戈洛索軍事基地的博物館中。
西班牙博物館中的StuG.III Ausf.G突擊炮
1944 年,芬蘭接收了29輛StuG.III Ausf.G突擊炮。 它們經過現代化改裝,可在森林地形中使用。它們拆除了側護板,在側面加裝了履帶、滾輪和備件箱。德國 MG.34 機槍被蘇聯ДТ-29機槍取代。
德國制造的自行火炮在以第一機甲旅為基礎組建的坦克師中服役。該師擁有德國 Pz.Kpfw.IV Ausf.J 坦克、蘇聯 T-26、T-28、T-34、T-38、T-50和 KB-1坦克。
與蘇聯停戰后,芬蘭方面參加了與駐扎在拉普蘭的德軍的戰斗,戰斗中使用了德國裝甲車。
隨后,唯一的芬蘭坦克師被解散,其裝備被存放起來。二戰結束后,芬蘭的坦克數量有所減少。在戰后的第一個十年中,芬蘭武裝部隊僅保留了T-34、Pz.Kpfw.IV 坦克和StuG.III突擊炮。德國制造的自行火炮在 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最終退役。
捷克斯洛伐克接收了大量繳獲的裝甲車。1945 年夏天,在布拉格以北約 40 公里的米洛維采(Milovice)鎮附近的一個地點,收集了約400輛可以使用和修復的裝甲車。除此之外,蘇聯還在 1946 年向捷克移交了約300輛中型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包括 StuG.III突擊炮和 Bergepanzer III 裝甲搶修車。據了解,StuG.III突擊炮在第 351 和第 352 自行火炮團服役,一直服役到 20 世紀 50 年代末。捷克斯洛伐克采用的 StuG.III 自行火炮被命名為 SD 75-40N。
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些自行火炮后來賣給了敘利亞。一些消息來源稱,阿拉伯人購買了 32輛自行火炮,用于扮演坦克戰斗機的角色。一些自行火炮裝備了高射機槍。
StuG.III
StuG.III自行火炮參加了 1967年的阿以戰爭,但總體表現不佳,原因不是技術缺陷,而是使用不當和炮兵訓練不足。
幾輛敘利亞自行火炮仍在戈蘭高地銹跡斑斑,一輛 StuG.III被存放在拉特隆的以色列裝甲博物館中。
德國投降后不久,波蘭武裝部隊就得到了繳獲裝甲車的增援。1945年6月,根據蘇聯最高統帥部的指示,在作戰上隸屬于蘇聯占領軍集團軍總司令的波蘭第一軍奉命將一大批德國制造的坦克和強擊火炮轉移到波蘭第一集團軍
南斯拉夫人民軍接收了大約30多輛StuG.III突擊炮。1947 年,這些突擊炮被并入一個獨立的自行火炮師。
這些戰利品自行火炮被積極使用了六年,之后被封存起來,直到 20 世紀 50 年代末。
Pz.Kpfw.IV 坦克和以其為基礎的自行火炮
在獲得StuG.III突擊炮的同時,保加利亞還獲得了61輛Pz.Kpfw.IV Ausf.H 坦克。 在德國顯然沒有機會贏得戰爭之后,保加利亞投靠了盟國,并于1944年9月8日向德國宣戰。
在南斯拉夫的戰斗中,保加利亞坦克旅損失了大量裝備,無法挽回的損失共計 20 輛坦克和4輛自行火炮。
1945年初,為了維持保加利亞裝甲部隊的戰斗力,烏克蘭第三方面軍司令部向保加利亞移交了幾批繳獲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根據一些消息來源,保加利亞總共接收了97輛G、H 和 J 型改裝坦克。
1946年,保加利亞第一坦克旅擁有57輛德國Pz.Kpfw.IV坦克和15輛 Jagd.Pz.IV自行反坦克炮,此外還有 StuG.III突擊炮以及捷克、法國和意大利制造的車輛。
20 世紀 50 年代初,保加利亞武裝部隊中的德制坦克和自行火炮幾乎完全被蘇制T-34-85和СУ-100所取代。截至 1954 年,只有11輛Pz.Kpfw.IV坦克仍在服役。與此同時,大量繳獲的德國坦克被儲存起來。
隨后,在T-55坦克開始交付后,德國的突擊炮、III型和IV型坦克及其炮塔被用于在保加利亞-土耳其邊境修建長期射擊點。這種自行火炮的確切數量尚不清楚。但據各種消息來源稱,可能有大約150輛,其中Pz.Kpfw.IV型有70多輛。鑒于保加利亞本身并沒有如此大量的坦克和坦克炮塔裝備,它們很可能是從華約盟國那里接收的。
東歐集團解體后,矗立在土耳其邊境的二戰時期的德國坦克和突擊炮被遺忘了一段時間。2007年12月,保加利亞警方逮捕了在保加利亞-土耳其邊境偷竊一輛德制坦克并試圖將其走私到德國的竊賊,這些稀有的坦克才被召回。
在這起備受矚目的案件之后,保加利亞政府控制了舊裝甲車的修復和交易。保加利亞人總共修復了55輛德國裝甲車,并將其拍賣。每輛坦克的價格為幾百萬歐元。
保加利亞當局出資修復了4輛Pz.Kpfw.IV Ausf.G/H/J 型坦克、1輛StuG.III突擊炮和1輛48倍口徑火炮的Jagd.Pz.IV型坦克。
這些修復后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現存于伊姆博爾的軍事榮耀博物館。
羅馬尼亞是二戰期間德制四號坦克的主要進口國之一,共進口了142輛 Pz.Kpfw.IV。
羅馬尼亞加入反希特勒聯盟后,羅馬尼亞軍隊中可用的德制裝甲車輛所剩無幾。因此,隸屬于蘇聯第 27坦克旅(烏克蘭第 2方面軍)的第2坦克團于1945年 2月至3月間得到了數輛繳獲的 Kpfw.IV、StuG.III、StuG.IV 和 Hetzer追獵者突擊炮的增援。1946 年初,羅馬尼亞坦克團擁有4輛性能良好的 Pz.Kpfw.IV中型坦克。
從 1943 年底開始,15輛Pz.Kpfw.IV Ausf.G坦克與 Pzkpfw.III Ausf.J坦克一起在土耳其服役。
土耳其士兵在一輛 Pz.Kpfw.IV Ausf G 坦克前合影。
與50毫米火炮一樣,德國制造的四型坦克也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退出土耳其武裝部隊服役。
另一個在1943年接收 Pz.Kpfw.IV Ausf.H坦克的國家是西班牙。20輛裝有長管 75毫米火炮俄IV型坦克和10輛StuG.III突擊炮補充了意大利和德國的 CV-33 和 Pz.Kpfw.I坦克,以及第一裝甲師 "布魯內特"的蘇制 T-26輕型坦克。
西班牙Pz.Kpfw.IV Ausf. Н坦克
Pz.Kpfw.IV Ausf.H坦克一直服役到1956年。此后,這些坦克被美國的M24 Chaffee 和 M47 Patton 取代,德國坦克則被儲存起來。1965 年,17 輛四型坦克被出售給敘利亞。另有 3 輛坦克存放在西班牙博物館。
作為與德國軍事技術合作的一部分,芬蘭在 1944 年購買了 15 輛 Pz.Kpfw.IV Ausf.J 坦克,這些坦克在惡劣的氣候條件和林區作戰時表現出色。
盡管芬蘭方面聲稱沒有一輛坦克被無可挽回地遺失,但戰后仍在服役的 Pz.Kpfw.IV Ausf J 型坦克不超過10輛,其零部件都是從受損車輛上拆卸下來的。20世紀60年代中期,Pz.Kpfw.IV Ausf.J 最終在芬蘭被遺棄。
波蘭和南斯拉夫的武裝部隊也有一些四號坦克。
1946年波蘭波茲南的Pz.Kpfw.IV坦克
Pz.Kpfw.IV坦克在波蘭服役至1951年,在南斯拉夫服役至20世紀50年代末。
捷克斯洛伐克軍隊在戰后最初幾年擁有大量的Pz.Kpfw.IV坦克和以其為基礎的突擊炮。戰利品 Pz.Kpfw.IV在當地被命名為 T40/75,總共約有 50輛J型和H型改裝車服役。
捷克斯洛伐克T40/75
這些車輛一直服役到1954年。另有大約30輛儲存的Pz.Kpfw.IV坦克被用作備件來源。
與IV型坦克不同,捷克斯洛伐克陸軍對Jagd.Pz.IV自行反坦克炮的使用有限。這可能是因為捷克斯洛伐克擁有足夠數量的StuG.III和Hetzer追獵者突擊炮。
法國從納粹手中解放后,該國領土上仍有幾百輛可用的德國坦克和自行車輛。其中一些車輛后來被法國國家裝甲部隊采用。
Bénier貝尼耶獨立中隊的Pz.Kpfw.IV坦克。
法國的資料顯示,1946年貝尼埃獨立坦克中隊有三十幾輛IV型坦克。其中大部分是 Pz.Kpfw.IV Ausf.H坦克,大約同樣數量的中型坦克在倉庫中作為戰車的捐贈者。
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敘利亞成為Pz.Kpfw.IV坦克的主要買家。20世紀50年代后半期,敘利亞與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簽訂了交付約80輛坦克的合同。購買繳獲的德國坦克的主要原因是其成本相對較低。在捷克斯洛伐克購買的每輛 IV型坦克,不包括運費,阿拉伯人只花了4500英鎊。按今天的價格計算,約合12萬美元。
然而,正如你們所知,守財奴要付兩次錢。敘利亞政府不得不從捷克斯洛伐克訂購更多的備件和邁巴赫HL 120 TRM發動機。
最有價值的采購是購買了17輛西班牙Pz.Kpfw.IV Ausf.H型坦克,于1965年運抵敘利亞。這些戰車在西班牙得到了很好的保養,它們的剩余壽命很長,如果保養得當,可以服役很長時間。
半數以上的敘利亞Pz.Kpfw.IV型坦克的前板上沒有機槍--彈座要么是空的,要么被裝甲板覆蓋。與此同時,炮手兼無線電員的職位也被取消,指揮官處安裝的不是德國的 Fu 5無線電臺,而是現代化的模擬電臺。
與IV型坦克同時,捷克斯洛伐克也交付了一些裝備有48倍口徑75毫米火炮的 Jagd.Pz.IV自行反坦克炮。
大馬士革閱兵式上的 Jagd.Pz.IV
盡管在 20世紀60年代中期,Pz.Kpfw.IV坦克和Jagd.Pz.IV突擊炮已不再被認為是現代坦克,但其75毫米火炮的威力足以與謝爾曼坦克對抗,而以色列軍隊擁有許多謝爾曼坦克。
德國制造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分布在敘利亞的三個步兵旅:第8旅、第11旅和第 19旅。與此同時,IV型坦克與蘇聯的 T-34-85坦克并駕齊驅。
六日戰爭是最后一次在戰斗中使用繳獲的德國坦克和自行火炮部隊。敵對行動爆發前,戈蘭高地及其附近部署了裝備德制坦克的部隊。
一輛被遺棄在戈蘭高地的 Pz.Kpfw.IV 坦克
在這一方向的防線上,總共有201輛敘利亞裝甲車輛。其中,約有40輛是德國坦克和突擊炮。當時,敘利亞裝甲部隊是蘇制和德制坦克和自行火炮的集合體。
被遺棄在戈蘭高地的 Jagd.Pz.IV突擊炮
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第三帝國制造的大部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以色列軍隊摧毀或繳獲。
一支以色列巡邏隊駛過被遺棄的敘利亞 Pz.Kpfw.IV坦克
在一段短暫的時間里,以色列人曾兩次將繳獲的坦克用作長期射擊點。
四輛繳獲的車輛成為博物館的紀念碑和展品。另外兩輛繳獲的IV型坦克被用于在靶場評估反坦克彈藥的有效性。
敘利亞軍隊在戰敗后只剩下二十多輛 Pz.Kpfw IV型坦克,而且幾乎所有這些坦克都需要修理。
20世紀60年代末,為了重建阿拉伯裝甲部隊,蘇聯開始大規模無償提供當時最先進的 ПТ-76、T-55、T-62、ИС-3М坦克以及 АСУ-85 和 СУ-100自行火炮。到 1973年10月6日爆發的 "末日戰爭"開始時,敘利亞軍隊已經沒有德國制造的坦克和突擊炮了。
Pz.Kpfw.V 豹式坦克
敵對行動結束后,從納粹手中解放出來的領土上還保留著大約 200輛可以使用或維修的 Pz.Kpfw.V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裝備有一門長管火炮,具有很強的裝甲穿透力和良好的正面裝甲防護能力,從這些指標來看,"豹"坦克明顯優于所有改型的IV坦克。但與此同時,Pz.Kpfw.V又明顯不如 Pz.Kpfw.IV坦克,也不如 StuG.III 和 Hetzer追獵者突擊炮,這也是短期使用繳獲的 "黑豹 "的原因。
波蘭人在 1944年8月的華沙起義中繳獲了第一批兩輛 "黑豹 "坦克。這些車輛在戰斗中使用過,但在與德軍反坦克炮的對射中受損,隨后被波蘭車組人員摧毀。隨后,盡管波蘭軍隊擁有大量戰利品裝甲車,但卻沒有使用 "黑豹"的記錄。
1946年,蘇聯向羅馬尼亞移交了數量不詳的Pz.Kpfw.IV 和13輛Pz.Kpfw.V。這些坦克在第1坦克旅服役,該旅于1947年改編為都鐸-弗拉基米雷斯庫坦克師。
1946年5月10日布加勒斯特閱兵的Pz.Kpfw.V
這些車輛一直在羅馬尼亞服役,直到 1950年才退役報廢。
保加利亞擁有大量的Pz.Kpfw.V豹式坦克。1945年春,保加利亞第一軍組建了一個坦克營,除其他裝甲車輛外,還擁有蘇聯移交的15 輛 "黑豹"坦克。
保加利亞Pz.Kpfw.V
這些坦克未能參加戰斗行動,因為在乘員完成訓練之前,戰爭就已經結束了。
截至1946年3月1日,共有14輛可投入戰斗的坦克服役,還有一輛 "黑豹"坦克需要修理。
1945年至1948年間,蘇聯向保加利亞轉讓了738輛裝甲車輛:398輛T-34-85 和340輛СУ-76M 自行火炮。此后,繼續使用問題多多的 "黑豹"坦克變得毫無意義。最初,Pz.Kpfw.V坦克計劃作為火力點部署在保加利亞-土耳其邊境,拆卸下來的邁巴赫發動機將安裝在鐵路車輛上,但這一計劃并未實現。
首批兩輛 "黑豹"坦克于1944年夏被法國抵抗力量繳獲。
法國抵抗力量繳獲的Pz.Kpfw.V坦克
20世紀40年代末,法國軍隊擁有一支非常雜亂的坦克隊。除了德國的四式坦克和自行火炮外,還使用了美國的 "謝爾曼"坦克,第501和第503坦克團以及第 6 Cuirassier 團也裝備了Pz.Kpfw.Vs坦克。
第503坦克團的"黑豹"坦克與美制裝甲運兵車編隊,1947 年
雖然"黑豹"坦克的維修難度大、耗時長,而且對機械師和駕駛員的資質要求很高,但其防護力和火力給法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截至1949年,法國軍隊中約有 70 輛 "黑豹 "坦克。
豹式坦克裝備的7.5厘米KwK42 L/70 火炮對法國坦克裝備產生了重大影響。
從 1952年到1964年,AMX-13坦克開始批量生產,其早期型號使用75毫米SA50 火炮,該火炮以德國 7.5 厘米 KwK. 42 L/70.
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利用退役 "黑豹"坦克的底盤生產自行起重機。
Hetzer追獵者和Hummel野蜂自行火炮
截至1945年5月9日,捷克工廠和坦克修理廠約有300輛處于不同戰備狀態的 Hetzer追獵者自行火炮。
正是這種自行火炮在戰后最初幾年成為捷克斯洛伐克武裝部隊中最大規模生產的車輛。1945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坦克部隊總部發布命令,將 Jagdpanzer 38(t) 坦克以 St-Vz.38的名稱服役。
20 世紀 50 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開始許可生產蘇聯 T-34-85 和СУ-100坦克,隨后開始退役繳獲的德國坦克和自行火炮。
不過,St-Vz.38 自行火炮退役后,Bergepanzer 38(t)和用于駕駛員機械師培訓的繳械車輛一直服役到 1958 年。至少有一輛自行火炮車被改裝成了塹壕車。
戰后,瑞士購買了24輛LTH輕型坦克,這是LT vz.38的出口型,是Hetzer追獵者自行火炮的基礎,需要更新。
1946年8月,斯柯達獲得了一份根據瑞士要求改裝8輛自行火炮的試驗合同。在瑞士,這種自行火炮被命名為 Panzerjager G-13。
從外觀上看,瑞士自行火炮的炮口制動器和光學系統很容易與Hetzer追獵者自行火炮區分開來。與甲板室兩側光禿禿的 Jagdpanzer 38(t) 裝甲車不同,瑞士坦克戰斗機的外裝甲配備有備件箱、履帶和備用滾筒。
第一批自行火炮車很快就交付給了使用德國庫存的客戶。然而,1946 年 11 月,由于沒有Rak.39/2火炮,另一份 100 輛自行火炮車的訂單瀕臨取消。
不過,捷克工程師很快就找到了解決辦法:他們重新修改了圖紙,然后為自行火炮配備了75毫米StuK.40火炮,因為倉庫里有足夠的火炮。
此外,從第65輛戰車開始,紹爾-阿邦公司安裝了輸出功率為148馬力的柴油發動機,取代了化油器發動機。柴油機的耗油量是汽油機的兩倍多。新動力裝置的經濟性使得油箱從250升減少到115升,從而大大增加了裝甲車的可用容積。該車在鄉間的行駛速度仍保持在 25-30公里/小時的水平,續航能力幾乎沒有變化。
G-13 裝甲車的戰斗重量比德國 Jagdpanzer 38(t) 裝甲車輕1噸。瑞士 PT自行火炮的火炮配備了雙室炮口制動器,車長和裝填手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車頂上安裝了旋轉觀察裝置,裝甲炮塔內也安裝了車長觀察裝置。
總的來說,"瑞士"改型比最初的改型更加成功。1947年,又訂購了50輛自行火炮車。最后20輛于1950年2月16日交付客戶。這些坦克戰車在瑞士軍隊服役至 1972年。
戰后使用的150毫米Hummel野蜂(全稱 15 cm Schwere Panzerhaubitze auf Geschützwagen III/IV (Sf) Hummel)是相對模糊的一頁。
據了解,在 20世紀40年代末,羅馬尼亞和法國的武裝部隊都裝備了這種按第二次世界大戰標準衡量并不差的自行榴彈炮。
20世紀50年代后半期,法國向敘利亞出售了5輛Hummel野蜂自行火炮。遺憾的是,沒有關于它們命運的信息。顯然,所有德國制造的150毫米自行火炮均在1967年戰爭中被摧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