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優勢真的大
1946年前往臺灣視察的蔣介石受到當地人民熱烈歡迎
1945年底,民國政府對外宣稱,它控制著中國四分之三的人口,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和工業基地。這時的民國政府也因為抗戰的勝利,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民心支持。
由于在抗戰后,美國迅速向民國政府移交了超過12億美元的物資和貸款,加上從日占區接手的10多億美元的物資,當時民國手中握有高達35億美元左右的物資。這是外界估計的當時解放區握有的4億美元物資的7倍有余,雙方巨大的物力差距也是蔣介石敢于發動戰爭的底氣所在。
在軍事上國軍正規軍超過250萬人,比中共領導的正規武裝80余萬人多出兩倍,在飛機、坦克、大炮等高技術軍事裝備上,雙方已經不是差距而是有沒有的問題了。
戰爭結果看傻人
因此1946年國軍向解放區發起進攻,在外界看來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令所有人都倍感意外的是,賬面上如此強大的民國政府,居然短短四年時間里就把大陸丟了個精光。
包括中共這個民國政府的戰場對手,都對民國政府的崩盤感到意外。按照毛澤東在解放戰爭爆發時的構想,解放區花費四年達到勢均力敵都已經是不錯的局面。然而實際上僅僅兩年時間,雙方便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上,隨后的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的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短短四個多月時間國共兩黨便在大陸一邊倒的決出了勝負!
如果把解放戰爭看成一場籃球賽的話,那么從1949年1月31日陳官莊槍聲停止開始,這場比賽就已經進入了所謂的垃圾時間了。其后就剩下解放軍對國軍的宜將剩勇追窮寇,在半個中國進行單方面剿殺的畫面了。
戰場上可以說國軍是技不如人,但是我們都知道戰爭的勝負不是由戰場決定勝負的,而是戰場下的那些日常操作才是勝負的關鍵因素,那么民國政府都整了哪些騷操作呢?
五子登科喪人心
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因此在中國歷史上竇家留下了五子登科的佳話。隨著時間長河的流轉,五子登科就成了結婚時常用的祝福語,祝賀新婚夫婦多子多福。
而在1945年8月以后的中國,五子登科變了味道,它成了對國民黨在以前的日占區的接收大員們行為的統一描述。
在日寇鐵蹄下艱難生存的原日占區人民,本來對國民黨大員的到來充滿了期待,憧憬著戰后安寧的新生活。
按照規定,民國派來的接收人員,會接收日本人和漢奸的全部公私物業和財產。所以日本人和漢奸名下的工廠必須要停工,房產的原居住者必須不攜帶物品的搬出住所,所有的倉庫都被查封。按理說對這些財產進行甄別后,被侵占的財產應歸還原主,沒有主人的該公開拍賣。
然而,原日占區人民們卻目睹了一場,國民黨大員們發國難財的狂歡。
票子、金子、車子、房子、(日本)女子,每一個國民黨接收人員都積極地在‘五子登科’。他們以懲辦漢奸的名義對日占區人民敲詐勒索,有沒有罪惡的漢奸歷史不重要,只要你能出得起價你就是黨國良民。一旦你不能滿足接收大員的胃口,那你就是漢奸!
于是日占區人民發現,在日本占領時期騎在他們頭上拉屎拉尿的那些漢奸們,在國民黨回來后依舊繼續騎在他們頭上,而且他們的頭上還多騎了一個國民黨接收大員!日占區人民的苦難非但沒有因為日本侵略者被打敗而舒緩,反而因為接收大員們要一口吃成一個胖子而變得更加深重!
原日占區人民對民國的多年祈盼,就這么一轉眼間化為了憤怒。
排斥地方成寡人
然而民國政府可不僅僅只是給普通人帶來了幻滅,它做得更絕!
蔣介石所謂的中央系其實應該叫浙系,老蔣用人唯浙,想把一切權利的都收進浙江人的手中,對其它地方各種打擊排擠。因此民國根本就不是全國人民的民國,只是老蔣浙系的一家之國。
由于八年抗戰中國軍的規模急劇擴張,所以當1945年裁軍開始后,這些大量的復原人員需要安排新的職位。于是民國政府將這些從軍隊裁撤下來的人手,轉到了接手各個日占區的地方政權中去。本來這也是正常的操作,可是隨著各種托關系加塞,原日占區的地方職位迅速被關系戶門所填滿,當地人被民國政府排斥在了政權之外。
不過,這種操作并不完全是因為關系戶加塞,也有浙系中央政府刻意為之在其中。
這里面最明顯的就是東北,東北軍的頭面人物們起先因為立場問題,對進入東北的中共并不感冒,他們滿心期待著國軍的到來。然而等國軍到來后,他們發現自己被排斥在了政權之外。甚至當國軍在東北戰事不利時,東北當地頭面人物向民國政府提議,由他們出面在當地招募游擊隊向解放區后方發起襲擾,也被民國政府生硬地一口回絕。
民國政府這么做應該是因為對軍閥割據年代印象太深刻,為了避免地方坐大,所以堅決地將地方勢力排除在政權之外。然而這么做在政權穩定時是可以,可是當時國軍已經在東北被揍得滿頭包了,還這么做就是找死。
這么做的最顯著結果就是,國軍在東北募兵時根本無人應征,國軍的兵員損失只能依靠關內來補充。然而關內的國軍難兄難弟們,今天被殲滅一個師明天被干掉一個旅,他們自顧不暇,還哪來的精力拉東北的兄弟一把?
這方面另一個例證是川軍。
抗戰中川人犧牲最重吃苦最多,現在無數給民國招魂的家伙都拿川人流的血說事。可是他們卻從來沒有為我們川人在該分享抗戰勝果時,卻被民國中央政府打擊排斥發出過一句公道話。在1945年抗戰勝利后,第一個靠邊站的就是我們川人。川軍成了1946年大裁軍的重點目標,四川人在民國中央政府里被各種排斥。
駕駛意大利CV33超輕型坦克進軍大西南的解放軍
禍兮福所倚,我們川人也樂得在一邊當看客,等解放軍到了站在街邊揮舞鮮花熱烈歡迎。
人員補充實在難
國軍征兵困難不僅僅是在原日占區,在它一直以來的國統區也是一樣的。其根源在于國軍內部貪腐嚴重,老兵和軍官對新兵凌虐盛行,國軍的各支部隊不打仗時都逃兵不斷,非正常死亡相繼。
可在國軍中當兵連吃飯都吃不飽,還能指望其它的什么呢?
國軍的招兵困難,在解放戰爭的中期就已經暴露無遺。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師的整編74師在孟良崮覆滅。
1946年兩戰漣水的整編74師損失慘重,到了孟良崮戰役時都沒有回過勁來。國軍對孟良崮74師被全殲的因素總結里,兩戰漣水是重頭戲。
可是在孟良崮戰役里,截斷整編74師退路,最后攻上孟良崮擊斃張靈甫的華野6縱,正是與整編74師兩次血戰漣水的解放軍部隊。面對整編74師的美式大炮,兩戰漣水的6縱也是損失慘重。可它在孟良崮戰役中的卓越表現,全無一點漣水之戰受到重創的模樣。
6縱在孟良崮的表現說明,整編74師死得一點都不冤。做為國軍最精銳部隊,享受著民國政府最好補給的整編74師,人員補充自然也依托著民國政府控制的大半個中國,可居然會比只有半個山東做依托的老對手6縱差這么多,國軍部隊持續作戰不就是在找死嗎?
被擊斃的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
國軍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是一個老大難問題,但是從整編74師在孟良崮的覆滅不難發現,這個問題的根源其實在于國軍的兵員補充困難。再加上國軍中即便是中央系也是派系林立,誰手頭有兵誰就是王的文化橫行。
補充困難與有兵才是王的文化兩者結合后,自然地國軍各級軍官都想著怎么保存自己的實力。國軍各部統一協調作戰,當然成了一句空話。
國軍的人員補充之差勁,可謂是匪夷所思了,民國政府的行政力之差也從中可見一斑。這種低下的募兵能力,根本就沒法支撐起解放戰爭這樣的全面戰爭。
經濟全面崩潰了
灌縣(今都江堰)是四川的農業大縣,1949年底當解放軍進入該地時,了解到了一個驚人的事情——當地的農業稅已經預征到了30年后的1980年!
川中著名的大地主劉文彩在灌縣也有大量的土地,現在有些人變著法為劉文彩這樣的地主翻案。只要這些翻案的人愿意預交30年的稅,他們想怎么翻案都行。
國民黨的稅多,結果自然是農民們都心向了共產黨。
1948年國軍封鎖上海街道防止黃金擠兌
1948年為了遏制上海糧價的飛升,民國政府給了上海的四大糧行一筆巨額貸款,希望以此來平抑飛升的糧價。然而四大糧行卻拿著這筆貸款囤積居奇,上海糧價上升從坐飛機變成了坐火箭!
由于四大家族壟斷了民生主要商品的進口,這導致國內的民生產品工廠成為了它們的競爭對手。四大家族從原料到貸款各種掐民族產業脖子,尤其是四大家族一邊哄抬它們控制的原料價格,一邊利用掌握的政權實行限價人為壓低國產民用工業品價格。
由于四大家族這一手騷操作,導致民間工廠成本上升利潤減少,而且難以獲得貸款,于是大批的工廠倒閉,而四大家族則趁市場供應減少之機,利用自己控制的黑市高價出售牟利。經過四大家族的這么一番操作,國統區城市因此凋敝,大量的失業工人也成為了城市的不安定因素。
然而民國政府不考慮解決失業工人的就業問題,不認真回應在業工人要求增加工資的合理要求,一味將工人運動說成是中共背后操縱的陰謀加以鎮壓。
1948年民國強行禁止市面上的金銀交易強推金圓券,而金圓券也不出意外地成為了壓死南京民國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這一次對民間財富的大掠奪終于將民國政府最后的一點氣運都耗盡了。
民國政府各種騷操作將中國兩大群體,城市、農村居民中的絕大多數,就這么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一個政府到了這般田地,它賴以統治的軍隊再被消滅,自然也就回天乏術了。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