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1997年7月1日,香港降下了英國米字旗升起了中國五星紅旗,她回到祖國的懷抱,百年英國殖民地的民族恥辱結束了。
為促進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政權的順利交接,時任外交部港澳辦公室主任的潮人郭豐民于1990年3月被派往香港,出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首席代表,領導聯絡小組中方成員安排了1997年后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經貿、文化領域與一些國際組織的關系;處理了在香港實施的法律的本地化的問題;討論解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的用地問題;香港新機場的財務安排問題,等等。
(圖片來自網絡)
1992年英國政府違背中英兩國政府已經達成的協議,單方面提出所謂香港政治體制改革方案,試圖把英國設計的政治體制強加給特別行政區。與此同時,對于一些應當交由聯合聯絡小組審議的問題,英方又不積極與中方合作。
因此,聯合聯絡小組的工作遇到了許多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郭豐民在聯合聯絡小組內,根據我國政府的指示,對英方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郭豐民在香港工作了四年多。他的外交風度和才能,獲得香港不少人士欣賞。他于1994年11月離香港回北京后退休,在結束他在聯合聯絡小組的使命前,1994年10月24日,郭豐民在香港中華總商會為他舉行的餞別宴會上發表了演講,回顧了他在聯合聯絡小組的工作。他采取擺事實、講道理的態度闡明了中國政府遵守協議、增進香港繁榮穩定、保證政權順利交接、維護香港居民長期利益的原則立場。這一演講在香港各界引起了廣泛好評。不同政治傾向的報紙都詳細報道這一演講,不少報刊還予以全文刊登。
郭豐民退休后繼續留在外交部港澳事務辦公室當顧問,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他出席了午夜在香港舉行的政權交接儀式。他說,能夠親身參與洗雪百年民族恥辱的世紀盛典,這對一名中國外交官來說,是最大不過的榮幸。
郭豐民,1930年5月生于上海,出生后不久即隨父母到原籍——潮陽銅缽盂居住。五歲時又離開潮陽,再次來到上海。1942年在上海光華大學附屬小學畢業后,曾先后在圣芳濟中學、大同中學念書,后進入了德國人在上海創辦的華德中學。1945年抗戰勝利后,華德中學被同濟大學接收,作為其附屬中學。郭豐民在同濟附中畢業后,進入了同濟大學法學院。
最早促使郭豐民接觸進步思想的是他的五兄郭豐山(后改名林若夫,郭豐山在上海念書時與地下黨有聯系,后在1944年離開上海,去蘇北參加了新四軍后任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在郭豐山的影響下,郭豐民閱讀了一些進步的文藝作品。在上?;浇糖嗄陼⒓恿说叵曼h領導的助學救濟工作,參加“反饑餓、反內戰”運動,于1948年2月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
上海解放后,黨組織決定調一批學外文的同志參加外事工作。由于郭豐民的德語比較好,因此也被調到了北京。他先后在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學院短期學習和工作,1950年被調進外交部,并隨即被派駐瑞士使館工作。從1950年到1960年底,他在瑞士整整工作了十年。
當時,我國同英、法、西德等國家還沒有建立外交關系,駐瑞士使館是我們在西歐地區的唯一使館,因此實際上承擔著超越瑞士一國的工作任務。在這十年中,郭豐民一直在使館的研究室進行研究西歐各國外交政策的工作。在此期間,他除了提高德語與英語水平外,又學習了法語,這為他以后的工作創造了更有利條件。
1959年他回國休假。當時外交部規定,回國休假的干部都要到農村去短期體驗生活,郭豐民到了北京郊區勞動兩個星期?;氐绞桂^后,他對當時的大躍進、人民公社、農村食堂發表了一些觀感,沒想到在隨后反右傾的運動中就受到了批判。
1960年他被調回國,并被下放到涿縣農村勞動了一年。1962年,郭豐民被分配到外交部西歐司工作。1966年春被派去江蘇南通參加“四清”。年底回外交部后,繼續在西歐司工作,但不久就靠邊站了。1969年被送去湖南“五七”干校。他在“五七”干校勞動了大約四年。如果把他參加革命后,歷次下放和去農村勞動的時間累積計算,他總共在農村度過了六年多的時光。他常說這也有好處。
在湖南“五七”干校期間,他把《反杜林論》反復閱讀了好幾遍,還讀了列寧關于黑格爾邏輯學的筆記等著作,得益匪淺。尼克松第一次訪問北京后,外交部決定重建在“文化大革命”中停辦了的國際問題研究所。1973年郭豐民被調回北京,接著在研究所工作達十年之久,曾先后擔任西歐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79年被評為研究員。
(圖片來自網絡)
在研究所工作期間,還有一段有意義的經歷。1980年郭豐民作為客座學者去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工作近一年。他是在這個著名國際研究機構工作的第一位中國學者。這段經歷對于拓寬他研究國際問題的思路很有好處。從倫敦回來后,郭豐民寫了一篇題為《西歐國家外交政策的基本思想》的論文,發表于《國際問題研究》季刊(1981年第2期)?!侗本┲軋蟆方又杂?、法、德多種文字發表這篇論文的詳細摘要。
這篇論文引起了國內外有關研究工作者的重視。不少歐美學者引述該文,認為該文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觀點,既說明中國對西歐國家外交政策的認識更深入、更切合實際了,也反映了中國更加重視西歐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與作用,希望與西歐進一步發展關系的政策動向。1981年郭豐民被任命為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兩年后,1983年,外交部決定調他回本部工作,任西歐司司長。1985年又被任命為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使。
改革開放政策帶來了我國對外關系的新局面,我國與西歐國家的關系也有了重大發展。上世紀80年代中期正是中德兩國關系發展順利的時期。兩國領導人多次互訪,雙方的經濟關系和科技合作達到了新的水平。
在擔任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使的三年期間,郭豐民為促進兩國關系的發展做了不少工作。在此期間,他在德國的商會、學校、文化團體、研究機構等各種場合發表了幾十次演講,介紹我國情況和改革開放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流利文雅的德語更是受到德國各界人士的高度贊揚。
1988年郭豐民回國任外交部港澳辦主任。1990年出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首席代表至1994年退休。他輝煌的業績,充分體現了潮人的風采。
作者:郭大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