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自發發起《浪姐》參賽選手好感度排名,意外的是,拿下了觀眾好感度第一的居然是柳巖。
當然這不是官方投票,但也很能說明問題。而且在節目里,柳巖的人氣也確實居高不下,基本穩居前三。
這些年,發現柳巖和以前明顯不一樣了。
《浪姐》里她看起來很穩,無論是唱跳技能,還是形象,情商,無不在線,這么多期的所有姐姐加在一起,柳巖的綜合素質也絕對排在前十,幾乎稱得上“沒有短板”。
年過40,她不能說“松弛”,但至少活得很通透。從舞臺到為人處世,都讓人感覺到一種恰到好處的舒適。
有一段楊天真采訪她的視頻,她對性別對立、性感、被物化等話題娓娓道來。內容上或許沒有什么太多新意,但同樣很讓人舒適。溫和,堅定,像釀好的酒,打磨好的珍珠。
時針往前撥一撥,我對她的印象其實并算不上好,甚至有點反感。
十幾年前她身上的標簽只有“胸”“身材”“性感”。我剛開始注意到她,不是因為什么作品,而是在電影《畫壁》的首映禮上,她身穿黑色緊身低胸禮服,露出澎湃的“事業線”。
電影里她本來不是主角,但在首映禮上,她成了媒體鏡頭的焦點,幾乎是一夜之間“紅了”。
這路線她也不是走了一天兩天,在2008年,她拍了一組《男人裝》的大尺度封面寫真,多年不溫不火的她居然一舉成名。
這名氣也是一把雙刃劍。好處是身價漲了,機會多了。壞處是她此后牢牢跟“性感”兩字綁定。
公司讓她在網絡平臺做直播,節目開在午夜,并要求她“裙子越短越好,上衣領口越低越好”。
做節目的時候,觀眾總是起哄讓柳巖跳舞,她也只好跳。發展到最后,只要在線人數下滑,節目組就在旁邊喊:柳巖,跳舞。
參加活動,節目組給她準備的衣服總是薄、露、透。
她那些年也參演了很多“大制作”,但無一例外,都是妖嬈嫵媚,搔首弄姿的“性感尤物”。電影里她是沒啥戲份的配角,宣傳的時候又把她的香艷鏡頭大肆宣傳,當做噱頭。
《畫壁》宣傳的時候,最出圈的是柳巖半裸的鏡頭。《不二神探》里,她每次出場,都伴隨著波濤洶涌。《奇門遁甲》里,留給她的戲份基本只有露胸撫腿。
導致后來看到柳巖,只能想到“借胸上位”。她整個人就像是一個供人遐想的符號。除了“身材好”“性感”之外,再無其他。
她沒演過三級片,卻成了事實上的“艷星”。
觀眾似乎把對某一個群體的偏見,鄙夷,幻想,全都投射到了柳巖的身上。她性感,但風塵。她好看,但不夠高級。她不是不容褻瀆的女神,她是可以被欺負的。
一個非常能反映她當時境況的案例是,有段時間她經紀人張建斌的手機號被當成柳巖的,于是有無數人給他打騷擾電話,發淫穢信息,示愛短信,各種奇怪的男人半夜給他發矯情的語音,或者淫穢照片。
豆瓣上至今還大多是這樣的評論:
和吳宗憲共同主持某場盛典,吳宗憲說“我如果是牛人的話,那你應該稱之為‘牛奶’”。
一種充滿了性意味,令人不適的調侃,柳巖臉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
在柳巖明顯不高興的情況下,吳宗憲還接著說:“在路上遇到柳巖,我還是沒有認出來,因為我只記得你的特征,并不記得你的面孔。”
吳宗憲向來以“情商高”著稱,不能說他無意為之,只能說是“看人下菜碟”。
某次直播的時候,搭檔的男嘉賓不停地談論她的身材,三圍,她休息的時間問他為什么一直要在節目里開玩笑,讓自己很難堪,對方居然理直氣壯地說:“我以為你想要這樣,我是在幫你”。
直到2016年,36歲的她參加包貝爾婚禮的時候,還被伴郎團潑水,甚至被幾個大男人抬起來要扔進水池。幸好賈玲阻止了這場鬧劇,否則“柳巖濕身”的消息一定又是當天熱搜。可想而知“靠胸出圈”這樣的輿論,會再一次把她淹沒。
如果是一個形象更好的女藝人,這件事毋庸置疑是包貝爾等人的錯。換到柳巖身上,她要主動下場道歉,好像包貝爾他們有多委屈一樣。
包貝爾在輿論圍攻下不得已發了一封道歉信,但幾年后又被問及此事,明顯態度極不誠懇。有種“我已經道歉了還要怎樣”的理直氣壯。
一切都因為她是柳巖。甚至當年伴娘那么多,為什么選柳巖不選別人,答案可能就藏在十幾年前,包貝爾看柳巖的眼神里。
在娛樂圈的這些年,她走的真是一條有點辛酸的路。
被歡迎,同時又被標簽,被凝視,被羞辱。
但柳巖的故事唏噓就唏噓在,她拿到的人生劇本,跟鏡頭前大家看到的完全是兩個故事:非但不“香艷”,甚至很“苦澀”。
其實性感這個詞,我認為并不含貶義。真正的,高級的性感,是骨子里的強烈的自信,遮掩不住的生命力。譬如舒淇,媚眼如絲里可窺見光風霽月,性感得甚至有點神性。
坦蕩的,如春風浩蕩過原野的性感本身就是稀缺品。問題就是柳巖骨子里根本不是一個性感的人。
她的性感中沒有攻擊力,總是低頭微笑,怯生生的不夠自信。主持人大左說“她內心是巴不得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一個女孩”。
現實生活中,她不僅不是熱愛擦邊的人,甚至于有點直女。她在同事心中的印象,就是一個工作狂。每天背著一個大包,穿著拖鞋就來辦公室,一來就談論工作。
身在在娛樂圈這么多年,她唯一傳出的緋聞,就是跟相識于微時的大鵬。“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兩個人,相互理解相互支撐,這種關系甚至讓我覺得有點“美好”,在娛樂圈并不多見。
真正的柳巖更多的像《夢華錄》里的孫三娘。堅韌又清醒,卻很難讓人產生什么性幻想。
這樣的人非要走性感路線,就有種說不出的別扭。
她的性感更多的是有目的的。是為了性感而性感。性感一旦少了“享受其中”的部分,立馬變得媚俗,低級。
對柳巖來講,選擇“性感路線”是沒辦法的事。
她有家要養。原生家庭家境一般,中考那年,父親出了車禍;19歲那年剛剛當上護士,母親又被查出患了癌癥。
為了籌錢給母親治病,柳巖報名了主持人大賽,因為她想要那1萬塊錢的冠軍獎勵。結果她沒拿到獎金,卻被廣州電視臺看中,簽約成了一名主持人。
剛出道的時候她很拼:一天接10個節目,恨不得24小時連軸轉;回到出租屋里也不舍得卸妝,因為這樣可以省下貴重的妝費。
為了博出位她非常能豁得出去。她出名后講過一個故事:某場主持的時候她為了多幾個鏡頭,故意要求點穴大師給她點穴,結果大師一點下去,她直接癱在舞臺上,十幾分鐘都動不了。
就算這樣她也還是不火——在美女如云的娛樂圈,一個沒背景的小女孩想出頭,哪有那么容易。
好不容易有資格采訪陳凱歌,又遭遇滑鐵盧。起因是《無極》采訪的時候她問陳導:如果票房不理想怎么辦?結果“護犢子”的陳凱歌當即氣得破口大罵,臨近記者發布會的時候還在大發雷霆。
柳巖下了臺之后就被制作人痛批,指責她隨意搶話,把她貶到一文不值。
后來不僅罵她主持得爛,還造謠說她是走后門進來的。
折騰了多年也沒有水花,直到30歲也沒有打開局面。換成別人的話,可能就退縮了,放棄了。但柳巖熬下來了。
高強度工作之下,她患了病,胸部纖維瘤,如果是惡性,可能會失去胸部。就在這時候遇到了《男人裝》。她想,如果腫瘤是惡性的,好歹也算把自己的美麗留住了。
孰料她在《男人裝》的大尺度照片,居然讓她一炮而紅。
經紀公司安排她走性感路線,她聽話照做。一方面是需要用錢,另外一方面,也是她的“勇”和“務實”:那種情況下,活下來才最重要。至于其他,大可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困在標簽里的路,曲曲折折,一走就是十余年。
剛參加《乘風》的時候,柳巖發過一條微博:前輩告訴我,你很難做一個掌控全場的主持人,因為你太矮了,毫無氣場,從那以后,她堅持連彩排都穿著14厘米的超高跟鞋。
29歲做演員,行業資深人士告訴她,女孩子演戲最佳年齡是20歲出頭,你做演員年紀太大了。10年后,我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個最佳女主角。
她的娛樂圈生涯,用一個“熬”字描述最恰當。
必須得說她資質其實有限。論長相,在普通人中長得算是好看,但放在娛樂圈就不夠看了。
論文化程度,普通家庭出身,只有中專畢業。
主持天賦呢,應該也一般般。主持人這份工作,要么大膽出格無底線,要么有格局和文化底蘊。那時候的柳巖,文化程度不夠,主持風格又只是一板一眼,能理解她為什么遲遲未能出頭。
唯一值得稱道的可能只有身材。但因為身高不夠高,也只能打個折扣。
這樣的一把牌怎么打,柳巖做出了最好的示范:“不問理由,不問情緒,做當下能做的最好選擇”。
如果說不公平,發生在她身上,不公平的事太多了。自怨自艾起來,她比誰都更有理由。但她懂得一個道理:站在低處的人,只要抓住向上爬的樹枝。至于這根樹枝是怎么來的,需要以什么姿態抓住,在所不問。
她不自憐。
《屌絲男士》里,她飾演一個洗腳妹,一邊給大鵬洗腳,一邊說:我來北京都三年了,一直在這里給人家洗腳,也沒賺到什么錢,家里面還要我養,也沒辦法,誰讓我小的時候讀書不努力呢。要是努力的話沒準兒還能考上大學,像我這樣的長相,沒準還能當個女明星呢。”
大鵬聽到她講這些話,想到柳巖的那些遭遇,覺得演不下去了。她的化妝師也在一旁抹淚。
但柳巖演的時候是笑著演的。
2017年她參加《演員的誕生》,為了讓導師選擇自己,非常誠懇地說:“請各位老師一定要好好考慮我,因為我是一件很好的武器,相信我。”
那時候她37歲,依舊是謙卑姿態。未曾想自己已經出道多年,而導師席上坐著的章子怡,只比她大一歲。
這份“拎得清”,太多人做不到。譬如昔日瓊女郎陳德容,稱演媽媽是“奇恥大辱”,這種事絕不可能發生在柳巖身上。只要還有工作能做,別說演媽了,演乞丐她都甘之如飴。
機會給到她,她會不顧一切拼命抓住。她的座右銘就是“要讓你無可挑剔,沒有替換我的理由”。
如此這般熬過來,當下的她終于也有了話語權。楊天真問她“如果現在還有人當面冒犯你,你會怎么辦?”柳巖不假思索地說“直接懟回去”。
她的形象也不止于“性感”。《夢華錄》中為自己賺來鳳冠霞帔的孫三娘,《受益人》里的女主播岳淼淼,都讓人看到她的標簽之下的另外一面。憑《受益人》,柳巖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影后。
《乘風》又讓人驚喜地發現,她唱功也不錯,跳舞也不錯……她像哆啦A夢一樣,隨時隨地能掏出寶藏給你。
人生至此,格局打開。她的人生當然依然缺少驚喜,依然在星光璀璨中扮演別人的配角……但至少,它沒有向內坍縮,而是無限向外敞開。
想寫寫柳巖是因為她太像普通人了。家境,樣貌,資質都一般的普通人,沒有得天獨厚的命運的饋贈,想得到一個機會千難萬難……像《人物》專訪中她說:“你不知道我們這樣的人是怎么才得到機會的,我們的生長背景不一樣,你不知道我們有多努力,你不知道我們付出了多少比別人更辛苦的代價。”
當然有理由賣慘,有理由抱怨。但普通人想要往上走,最需要的,恰恰是一點“忘了自己有多慘”的鈍感。
多看自己得到了什么,少看那些失去的。像柳巖說的:“我會去想我得到了什么,如果你得到的遠遠大過你失去和被誤解的部分,這樣都不能平衡你的生活,那你也太玻璃心了。”
吃過的苦就不必咀嚼了,人生一切向前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