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天(4月20日),中國隆重慶祝了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的慶典。1994年4月20日,中國開通首條64K的國際專線,實現了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更早的時候,1987年9月20日,北京向海外發出了中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主題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這句話在今天看來,真的是令人感慨萬千,并且別有深意。人們原本以為,互聯網會讓世界成為一個“地球村”,但是沒想到今天的互聯網更像是一個撕裂的世界。反正在互聯網上,萬物都可噴,萬事都可懟。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網絡巴爾干化”,是指互聯網由于技術、商業、文化、政治、民族主義、宗教和不同的國家利益而呈現出高度分化的特征。除了“網絡巴爾干化”,互聯網上第二個流行詞叫“信息繭房”。它是指人們只關注自己感興趣或者贊同的信息,并用這些信息將自己在互聯網上包裹起來,就像一個“繭房”。第三個流行詞叫“井底之蛙”,不過它不是過去的成語的含義,而被賦予了互聯網時代的新含義。
你有沒有和別人在網上吵架?如果吵架了,有沒有清空微博、注銷賬戶等激進行為?在35歲之前,我就碰到過類似的問題,也發生了類似的行為。當年“天涯論壇”很火的時候,有一個板塊叫“關天茶舍”。【現在這個網站倒閉了,據說正在發起眾籌,要恢復重建。】大概是2004年吧,我當時還在讀博士,有一次我竟然和別人在“關天茶舍”上爭吵到凌晨三點。現在想想,真是幼稚!在今天的節目里,我想和大家討論一個在互聯網上非常普遍、但又很難避免的問題:在互聯網上如何避免沒有意義的吵架、撕裂?
為了減少這種低級錯誤,減少口水浪費,增加寶貴時間,勇敢地走出“信息繭房”,我給大家提供一套方法“四要二不要”。四要:一要識別哪些問題值得討論;二要識別什么是真問題;三要進行事實分析和邏輯分析,四要提供建設性改進方案。二不要:不要質疑別人的動機,不要懷疑別人的智商。
下面,我就以外國人來訪便利問題,給大家演示一下如何使用這套科學、理性的互聯網辯論方法。
【欲知完整內容,請觀看B站視頻】
視頻觀看方式:
1、新課“基層中國的運行邏輯”:
https://www.bilibili.com/cheese/play/ss5526;
理解基層,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如果大家想深入了解中國基層政府的治理邏輯,歡迎大家關注我在B站更新完成的新課“”。本課程曾在B站所有課程中位列第一名!在這里,理解一個真實的基層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