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Museums
序 Preface
敦煌莫高窟山崖上共保存有大小洞窟618個,其中492個洞窟里面有雕塑和壁畫,共計彩色塑像2415尊,壁畫4.5萬平方米,壁畫總面積差不多有五個半標準足球場大。如果將這些壁畫按 1米的高度連在一起,總長度有45千米,差不多相當于繞北京三環路一圈。
敦煌洞窟壁畫實際上就是佛教的宣傳畫,但這種宣傳畫畫得很高明。它和其他宗教藝術一樣,通過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達到宗教傳播的目的,寄托人們善良的愿望,安撫人們的心靈。佛教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且傳播久遠,除了僧侶們孜孜不倦的傳播,與這些宣傳畫也是有很大關系的。當然莫高窟4.5萬平方米的壁畫并不是用簡單的宣傳畫就可以概括的,里面有豐富的內容。
大量壁畫描繪的是佛教故事。其中有釋迦牟尼生平事跡、前生累世修行故事,有佛門弟子前世、今世因緣故事,以及寓言、童話、哲理故事、佛教歷史故事等,還有大量反映世俗生活內容的圖畫。這些壁畫雖然描繪的大多是虛構的內容,但是其描畫的山川地形、亭臺樓閣、人物服飾、器具等都是畫家以其所處時代社會生活為依據的。
▲ 莫高窟第468窟(五代)西壁的禮佛飛天
敦煌壁畫內容分類 Classify
01
佛像神像
人們供奉的各種神佛形象大都畫在說法圖中。據統計,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共有 933幅,繪有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袖像 12208 身。其中包括:
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全尼佛、多寶佛、賢劫千佛等。
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大勢至、地藏、引路等。
天龍八部: 天王、龍王、夜叉、乾闥婆(香神或樂神)、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緊那羅(歌神)、摩睺羅迦(大蟒神)等
神仙: 東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媧、朱雀、玄武、青龍、白虎、飛廉、雷公、霹電、雨師、方士、羽人等。
02
故事畫
為了廣泛宣傳佛經佛法,必須把抽象、深奧的佛教經典用通俗、簡潔、形象的形式灌輸給民眾,以感召他們,使之篤信朝拜。于是,敦煌石窟內繪制制了大量的故事畫,讓民眾在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畫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生活氣息濃郁具有誘人的魅力。故事畫又分為佛傳故事畫、本生故事畫、因緣故事畫、比喻故事畫等。
佛傳故事畫:主要描繪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大多是依據佛教經典記載創作的,其中許多是古印度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經過佛教徒加工修飾,附會在釋迦牟尼身上。佛傳故事大多選一兩個有代表性的情節來表現,一般畫“乘象入胎”“夜半逾城”的場面較多,但敦煌莫高窟的佛傳故事畫卻有不少鴻篇巨制。如莫高窟第290窟繪于北周時的佛傳故事,用6條橫長卷畫幅,順序繪制87個畫面,描繪了釋迦牟尼從誕生、出家到成道的故事;莫高窟第61窟繪制于五代的壁畫,利用屏風畫分割的形式,將佛誕生之前的傳說到入胎、出生、成長、出家、苦修、悟道、降摩、成佛以至于涅槃的全部情節,畫了128個畫面,是莫高窟內容最豐富的故事畫。這樣的鴻篇巨制,在佛教故事畫中十分罕見。
本生故事畫:描繪釋迦牟尼過去若干世忍辱犧牲、救世救人的各種善行,宣傳“因果報應”“苦修行善”的故事畫。敦煌早期壁畫中較多這種題材,有“九色鹿本生”“薩埵那舍身飼虎”“尸毗王割肉救鴿”“須留阇提割肉奉親”等。這些故事畫大多描繪具體,明白易懂,如莫高窟第257窟繪制于北魏的“九色鹿本生”用中國傳統的長卷連環畫形式,按從兩頭到中間的順序描繪了九色鹿舍已救人的經過;莫高窟第428窟北周時代的“薩埵那舍身飼虎”,用上中下三段長卷畫面,詳細繪制了薩埵那太子從離家到以身飼虎、造塔供養的14個情節。
▲ 莫高第428窟(北周)東壁薩埵太子本生畫
因緣故事畫:描述釋迦牟尼度化眾生的故事。佛教初傳入中國時,講究修“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因此壁畫中充滿施舍、忍辱和犧牲的本生故事。但是有些因緣故事很難被普通百姓所接受,后來佛教就靈活地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開始宣揚孝道、因緣。因緣故事與本生故事的區別是,本生只講釋迦牟尼生前故事,因緣則是講佛門弟子、善男信女的前世或今世之事。敦煌壁畫中主要因緣故事有“五百強盜成佛”“沙彌守戒自殺”“善友太子入海取寶”等,故事內容離奇,情節曲折,頗有戲劇性。
比喻故事畫:釋迦牟尼深人淺出、通俗易懂地給佛門弟子、善男信女講解佛教教義時所列舉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寓言、童話,被佛教徒收集記錄在佛經里。敦煌壁畫中的比喻故事有“象護與金象”“金毛獅子”等。
03
佛教史跡畫
描繪佛教傳播中的歷史人物、事件、佛教圣跡、遺跡、靈異感應事跡、高僧事跡以及各種瑞像圖等,是形象的佛教史資料。如“張騫出使西域圖”“釋迦浣衣池”“石佛浮江”“曇延法師祈雨”“張掖西影寺瑞像”“唐僧取經圖”“五臺山圖”等。據統計,敦煌壁畫中這類題材的畫有67種之多,多繪于洞窟四披、甬道頂部和角落等次要地方。
04
經變畫
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為“經變”。用文字、講唱表現的叫“變文”,用繪畫表現的叫“變相”,亦即經變畫。廣義上,一切以佛經為依據的繪畫,都是經變畫。狹義的經變畫則是將佛經圖解成一幅巨型畫,它不像故事畫那樣單純地表現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而是綜合表現某一部乃至幾部佛經的主要場面。敦煌莫高窟有經變畫33種、千余壁,基本分為敘事性經變和西方凈土圖式經變兩種類型。敘事性經變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或者以一定的情節來表現佛經的教義,畫面也有一定的順序,和故事畫有某些相像,但故事的畫面不占主要地位。凈土圖式經變則是以佛所在的凈土世界為中心,表現凈土世界的種種場面。
05
供養畫
供養人就是出資建造石窟的人,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后世,就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眷的肖像或出行圖。供養人包括僧尼居士、王公貴胄、高官軍將、世家大族、士庶百姓、畫師塑匠、仆婢倡優、西域國王、王子、商人,等等,莫高窟大約有供養人的畫像5000多身。
▲ 供養人
06
山水畫
壁畫中的山水畫遍布敦煌石窟,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大多與經變畫、故事畫融為一體,起陪襯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參照現實景物加上想象力,描繪“極樂世界”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美麗風光;有的是以山水為主體的獨立畫幅。
07
裝飾圖案畫
裝飾畫主要繪于石窟頂部藻井、佛龕、供桌、壁畫邊沿,佛像的頭光、身光以及人物的服飾和器物裝飾也繪有裝飾圖案花紋。裝飾畫也繪有裝飾圖案花紋。裝飾畫隨時代而異,主要有花草、蓮荷、枝葉、蔓藤、果實、火眼、星辰、云氣、獅虎、飛馬、盤龍、鳥禽以及飛天、化生童子等,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象力。
尾 Ending
裝飾畫主要繪于石窟頂部藻井、佛龕、供桌、壁畫邊沿,佛像的頭光、身光以及人物的服飾和器物裝飾也繪有裝飾圖案花紋。裝飾畫也繪有裝飾圖案花紋。裝飾畫隨時代而異,主要有花草、蓮荷、枝葉、蔓藤、果實、火眼、星辰、云氣、獅虎、飛馬、盤龍、鳥禽以及飛天、化生童子等,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象力。
敦煌壁畫除以上內容外,還有建筑畫、器物畫花烏畫、動物畫等,藝術價值彌足珍貴。 總之,敦煌壁畫有顯著的時代特征,在結構布局、人物造型、線描勾勒、賦彩設色等方面,不同時期的主要內容和藝術風格各不相同。
更多請看,好書推薦
大美科學
TRIP 2024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