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228)
鐘愛農林事業的國軍少將——鄭坡
鄭坡(1902-1973),別號蓉湖,浙江奉化人。寧波甲種工業學校及浙江體育專門學校本科畢業。曾任紹興縣議會書記,縣立第二高級小學教員,上海民國商業中學體操教員。1923年在奉化開辦農林公司,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三隊學習。
畢業后歷任軍校教導團排長,國民革命軍連長,軍校第四期經理科隊長,先后參加了東征和北伐戰爭。
1926年11月,北伐軍攻占南昌,總司令部憲兵團第三營營長關麟征(黃埔一期)升任代理團長,鄭坡接任第三營營長。
1927年,北伐軍攻占浙江后,蔣介石為了培植黃埔嫡系,先后成立了十二個直屬總司令部的補充團,鄭坡任補充第五團(團長陳志達,黃埔一期)第二營營長。蔣介石下野后,部隊被裁撤,鄭坡到時任浙江省民政廳長朱家驊為培養干部創辦的浙江地方自治專修學校,任第二隊隊長。
1928年1月,蔣介石復職,鄭坡任軍委會憲兵團(團長孫星環)第三營中校營長。
1929年3月,由俞濟時保薦任國民政府警衛團(團長俞濟時,黃埔一期)中校團附。
1930年初,國民政府警衛團擴編為旅,俞濟時升任旅長兼第一團團長,鄭坡升任警衛旅參謀長。同年5月,俞濟時辭去兼任的第一團團長職,鄭坡接任警衛旅第一團團長。
警衛旅再次擴編為警衛師后,1931年3月,鄭坡調任警衛師特務團團長。同年7月,任國民政府警衛軍第二師(師長俞濟時)第四旅(旅長錢倫體)副旅長。
1931年秋,鄭坡辭職了,不知是他本人的意愿還是其它的原因,在上海閘北廣中路底開辦了大華農場,任場長。這個農場當時在上海可不得了,據當時的報紙記載,大華農場贊助人有:于右任、蔣鼎文、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楊虎等等,這些人都是當時黑白兩道的大佬。蔣介石贈送鄭坡一幅他自己的半身簽名照,孫科為大華農場題詞“立國之本”,于右任題詞稱大華農場為“民生之基礎”,李濟深題詞“民生之本,國計之基”。據說蔣介石和鄭坡是親戚,這農場的背后是不是蔣家的背景呢。到1935年11月,上海舉辦園藝展覽會,出席展會的鄭坡已經是園藝界領袖了。并由大華農場農書出版社先后出版了由他著作和編輯的《果樹園藝學》、《種植必備》等書籍。如果不是抗日戰爭爆發,鄭坡會在農林事業上有更多的造詣。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鄭坡被迫放棄自己鐘愛的農林事業,重返軍旅,任軍事委員會后勤司令部上校參謀。1939任駐甘肅平涼第十四補訓處處長,不久調任西北干部訓練團辦公廳少將主任。
這個團和西北游擊干部訓練班不是一個單位。1938年1月,國民政府將蘭州的"甘肅全省中上學校教職員訓練團"改組為"西北干部訓練團",蔣介石自兼團長,朱紹良兼副團長,葛武棨兼任教育長,直屬軍事委員會。1939年1月改稱"西北干部訓練團",3月,將在臨洮縣舉辦的"甘肅省保訓合一干部訓練所"歸并本團,成立保訓總隊,鄭坡兼任總隊長。
1942年10月,赴四川云陽,接替李奇中(黃埔一期)任第三十五補訓處處長。
1943年10月任滇康緬邊境特別游擊區總指揮部總指揮,此時我軍與日軍在怒江一線隔江對峙,鄭坡舉辦了滇西游擊干部訓練班,自任團長,積極訓練游擊戰術。
1944年,率部參加了強渡怒江的滇西大反攻,克復了日軍的重要據點片馬。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任軍委會少將高參,后調中央訓練團將官班第三組組長。不久以病請辭,再次脫離軍界,重操大華農場舊業。1948年在上海參加了黃埔軍校建校24周年校慶。
1949年2月,出任由黃埔學生出資,黃雍(黃埔一期)創辦的上海中正學校校長,上海解放前夕,為保護學校師生和校舍,以學校擁有的槍支,組織成立護校糾察隊。當時淞滬警備司令部下令槍支一律上交,鄭坡出面說服了淞滬警備司令陳大慶(黃埔一期),將槍支保留了下來。上海解放后,鄭坡將槍支上交上海軍管會,并向政府提出回大華農場工作。
1954年,作為歷史反革命去淮河洪澤湖農場接受勞動改造,由于他把大華農場的工作經驗復制到勞改農場,農場的產生效益明顯提高,很受尊重并多次獲獎,于1957年元旦保外就醫離開勞改農場。1973年病逝于上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