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杭州全面取消限購了。
對很多人來說,這都是好消息。
對杭州本地的一哥,濱江集團尤其如此。
最近的濱江,似乎處在風口浪尖上,有關它的小作文時不時在坊間流傳。
大概是人紅是非多,就在幾個月前,濱江還是優等生的典范。
比如今年1月,濱江集團以一張“春節放假20天”的通知,刷新房企福利天花板,讓無數打工人艷羨不已。
但時隔3個月后,杭州一哥可能沒想到自己會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再度登上熱搜。
4月中旬,江湖傳聞,“杭州某頭部房企在和省屬國企洽談”。
緊接著,路邊社消息說,該頭部房企就是濱江集團。
更為巧合的是,就在不久前,濱江集團的控股股東濱江投資,法人發生變更,由“戚金興”變更為“莫建華”;而在今年更早的2月6日,濱江集團董事會也公告稱,法定代表人由“戚金興”變更為“張洪力”。
這讓傳聞的可信度似乎又增加了幾分。
傳聞愈演愈烈,濱江集團只能通過各種方式“辟謠”。
比如,非常官方的答復:“沒有傳聞中的接洽或談判被其他企業收購或入股等情況。”
再比如,老板戚金興非常硬氣地回應:“企業發展是最好的回應,而不是用回應來回應。”
01
其實,2023年濱江集團的銷售并不差。
2023年,濱江集團實現銷售額1534.7億元,與2022年持平;位列克而瑞百強榜的第十一位,比去年上升2位。
從銷售規模看,濱江集團是純民企里唯二實現千億以上的房企,另一個是大家都知道的龍湖。
但銷售的穩健并沒有給濱江帶來利潤的增長。
4月27日,濱江集團公布2023年年報:
公司實現營收704.4億元,同比增長69.7%;歸母凈利潤25.3億元,同比下降32.4%。
可以看到,濱江2023年的營收和利潤,出現了剪刀差。
在2023年以前的5年,濱江的歸母凈利潤一直保持著較高增速,2019年為34.03%,2020年為42.69%,2021年為30.06%,2022年為23.6%。
2023年,是近五年來濱江集團首次出現歸母凈利潤下滑,大概是2020年的利潤水平。
3年前,也就是2021年,在濱江的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上,老板戚金興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說:
公司融資能力強,融資成本低,品牌影響大,在這樣的狀況下,努力做到1%-2%的凈利潤水平。
當年,濱江的凈利潤規模是30.27億,同比增長了30%。
利潤率如此之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濱江過去兩年在杭州拿了不少高價地。
2021年5月7日,杭州首批集中供地時,濱江+融信聯合體成為當天土拍的最大贏家。當天上午,聯合體以24.81億元競得蕭政儲出[2021]28號地塊,溢價率29.83%;以18.46億元競得蕭政儲出[2021]32號地塊,自持比例17%,溢價率29.45%;以48.38億元和80.85億元的價格,分別競得江干區另外兩宗住宅用地。
換言之,僅5月7日一天,融信+濱江聯合體在杭州土地市場上砸下了172.5億元。這些地的價格都并不便宜。
可以看到,高溢價兇猛拿地,濱江的利潤空間正在逐漸被壓縮。
大幅計提資產減值,是這兩年房企業績爆雷的主要原因。
濱江也不能例外。
年報說,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是公司做了大額計提,共計43.07億元,含計提信用損失準備5.27億元及存貨跌價準備37.8億元。而2022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1.56億和7.02億。
短短一年增加了30億的存貨跌價準備,杭州一哥也感受了市場的刻骨寒意。
而大額計提這一步,直接讓濱江的凈利潤減少了21.75億。
02
戚老板曾經無數次對外說,杭州是全國最好、最健康的城市之一。
這話原本沒毛病。
即便是在地產行業進入寒冬的2022年-2023年,杭州依然是全國樓市最好的城市之一:
2022年、2023年杭州的新房成交量都是10萬+套。
而這兩年,同樣是濱江集團彎道超車,業績起飛、沖進行業前十的兩年。
但進入了2024年,杭州樓市的火熱行情卻突然熄了火。
據杭州官媒數據,今年一季度,杭州新房成交14845套,成交量同比猛降46.8%。且2024年前4個月,杭州的新房一直被二手房壓著打。
尤其是3月份,杭州二手房成交高出新房2000多套,這在過去8年以來是沒有過的(期間只有3次二手房成交高于新房,但也只高出了一點)。
且值得注意的是,杭州二手房的火熱行情也是以價換量的結果。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3月份杭州的二手房價格同比下跌5.1%,打破近三年最大跌幅紀錄,此前這個數據已經連續跌了4個月。
據杭州貝殼研究院的統計,杭州十個行政區的二手房均價全部下跌。跌得最慘的臨安區,均價跌幅高達21%,濱江區、錢塘區、西湖區以及余杭區的跌幅均超過了10%。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杭州人現在不是新房買不起,而是二手房更有性價比。
新房二手房不理想,開發商對杭州的熱情也在下降。
4月29日,杭州今年第四批次的5宗住宅土地,1宗地塊提前終止出讓,4宗地塊成交,收金117.5億元,平均溢價率為2.1%。這4宗地塊中,1宗地塊底價成交,1宗地塊以低溢價0.7%成交,2宗地塊的溢價率超13%。
4月中旬,杭州拍出的8宗地塊僅1宗微弱溢價,其余全部底價成交。
總體來看,杭州樓市顯然進入了一個調整的階段。
03
給幾組2023年的數據大家感受一下濱江的“含杭量”:
總營收704.4億元,杭州一城的收入就占到了65.17%,達到了459億;
濱江在杭州的銷售金額超1200億,占全年1500多億銷售的比例接近80%;
新增的33個項目中,杭州有27個,占比81.81%;
濱江在杭州的市占率已經達到25%;
2024年1-4月杭州土地出讓金523.7億元,濱江拿地金額188億元,穩居榜首……
可以說,濱江已經把杭州深耕到了極致。
在上升周期,濱江跟著杭州一起起飛。
但一旦下行周期開啟,濱江面臨的可能又是另外一種境地。
首先是自身項目的去化。截至2023年末,濱江的存貨規模達到了1726.98億,且杭州項目占比高,受當地房地產市場和政策影響較大。杭州的新房市場短期難有起色,這給濱江的銷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外來房企的競爭也在加劇。2024年,建發、龍湖都相繼在杭州大手筆拿地。這些房企也是以高端產品力著稱,濱江雖然有本地化的優勢,但在本就下行的市場里,又新增了實力強勁的對手,濱江的壓力可想而知。
最后是市占率。上文已經提到,濱江在杭州市場的市占率已經達到了25%。在杭州這樣的新一線城市,全國性的房企也是兵家必爭,濱江這個市占率要再往上,困難程度也可想而知。
所以,讓無數人艷羨的濱江,也開始收縮福利了。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4月8日,濱江內部流出一份《關于調整各區域員工薪酬結構及進一步科學化KPI考核指標的通知》,通知中表示,“為進一步優化員工薪酬體系,科學化KPI指標,加強對團隊績效目標完成度的考核,經工會方案確認,并提報經營層、董事會批準,新版員工薪酬結構的調整將于四月開始執行。
據濱江集團內部人士向媒體透露,新標準是:固定工資降低35%,并轉成年底績效的形式發放。
結語:
濱江集團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至今已經是16個年頭。
從恒大暴雷起,這個行業的每個人都不易,從這點來說,作為為數不多的民營企業之光,濱江能穩健發展到今天,實屬不易。
但濱江的老板似乎也犯了一個錯誤:行業泥沙俱下,總有房企認為,自己可以是那個例外。
用另外一句話來說,依托杭州這個超級城市,濱江在過去幾年實現了彎道超車,但問題是,彎道超車更多的是翻車。
在杭州市場火熱的那些年,行業接連不斷的問題并沒有讓戚老板有所警醒。
可杭州市場的火熱,深圳、上海、北京曾經也有過,但這幾年調整最劇烈的,也是從這些城市開始。
濱江毫無疑問是一家好企業,但萬科、融創這些曾經的行業龍頭,哪一個不是曾經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至少,復盤來看,借助杭州市場,濱江原本可以讓自己更好點,而不是去拼命下注,強行博弈不那么確定的明天。
這就是房地產的殘酷:
一切都逃不過周期。一旦失去了行業的beta,個體的alpha也無法改寫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