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這次生病有點嚴重,過去一周基本都在休養,到現在也沒完全好。不過目前已經過了急癥期啦,現在就是漫長地等著恢復。身體沒什么力氣,大部分時間都在躺著,看手機電腦時間稍微長一點就會頭暈,今天這篇也會寫得短一些。
躺著,又不能總是看手機,從早到晚的睡睡醒醒,就漸漸產生了一種奇異的感覺:好像越來越分不清現實和夢境的邊緣了。
空隙中思考,我們是通過什么來分辨夢境還是現實的呢?如果在夢中看到自己在爬樓梯,那種疲累的感覺是真實的;在夢境中看到自己被人追趕、被傷害,那種恐懼與疼痛也是真實的。從噩夢中猛然醒來,那種“心有余悸”的感覺也都在。
我們又是怎么感知這個世界的呢?眼睛看到一樣東西,其實是物體反射的光落在了視網膜上,這些信號又被神經傳導、大腦加工成了影像;手觸摸到一樣東西,同理,也是由感官先收集信息,再形成一系列感知。每天睜開眼,看到的都是家里臥室一樣的場景,每天上班走一樣的路線,見到一樣的人,一遍一遍重復得次數多了,心里就會認為它無比真實,覺得“它本來就是這樣的”,甚至會覺得“這個樣子就是永恒的”。
我們的心又會把感覺加以區分,把看見的東西分成美的丑的,觸摸到的東西分成硬的和軟的,聞到的東西分成香的和臭的,嘗到的味道分成酸甜苦辣;在這些種種不同中,又分成“我喜歡的”和“我不喜歡的”。那理所當然地,人都會想要擁有自己喜歡的,遠離自己不喜歡的。當別人來和自己爭得“我喜歡的”,會警惕、憤怒,如果沒有爭到會嫉妒、委屈、不甘心;得到了喜歡的又會擔心失去。面對不喜歡又無法遠離的,會憎惡、反感。
所以你看,“真實感”是來源于我們的“覺”,而開心或者煩惱又取決于我們怎樣判定一個物品/一件事是否是我們喜歡的。
很多小伙伴可能都有過類似的體驗:當你覺得自己特別不舒服的時候,嘗試去做另一件事轉移一下注意力,那個痛感就會減輕很多。記得之前上高中的時候,每次痛經我都難受得去不了學校。一想到大家都還在苦逼地早起去學校聽課,我可以正大光明地窩在家里對著電腦看電影,好像疼痛也緩解了很多。
我最近嘗試做了一個練習。我在打坐的時候有體驗過一種狀態,當意識完全放空,“什么都不想,連紛飛的念頭都沒有”持續一段時間之后,會感覺自己的身體好像消失了一樣。這段時間因為生病很不舒服,當我感覺到身體某個部位很“痛”,疼痛似乎要抓走所有的注意力,就嘗試讓自己安住下來,用去閉關的時候老師教的方式來呼吸,嘗試去把意識放下。起初會有些困難,因為“疼痛”實在是太真切了,意識總是會情不自禁地聚焦在上面;但經過很多次的拉扯之后,真的放空掉了,疼痛就好像也不存在了。
我有比之前更尊重“規律”。這周劉同學討論了一個話題:如果有那種緩解癥狀立竿見影的特效藥,但并不會促進疾病好轉,就僅僅是緩解癥狀而已,你會選擇吃還是不吃?
我說我大概率會選擇“不吃”。因為我太了解自己了,有一滴油就會燒干最后一滴油,假如癥狀緩解,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支棱起來繼續奮斗。這種狀態就好比是零件已經磨損了,機器還在繼續運行,只是裝了消音器聽不到零件碰撞的噪聲。已經損壞的零件繼續磨損,機器只會壞得更嚴重、更徹底。
“難受”的感覺其實是一種提醒和保護,是身體在提醒自己:放下一切,快點躺平。長遠來看,修好零件繼續開機才會讓機器運行得比較持久。甚至如果早一點日常保養的話,就不需要長時間停機維修了。
我也有比之前更接納“無常”。因為知道了“真實感”是來源于“覺”,倘若每天都在做一個重復的夢,又或者每次夢境里都是同一個時空中連續的故事,日復一日,也可能會認為那個“夢境世界”是“真實”的。又是由心把感知到的種種區分成好壞、喜歡不喜歡,而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恒的——無論是喜歡或者不喜歡,高光時刻還是低谷,都是如此。比如我最近,啥都干不了,那就接受這個“廢人”的狀態,反正它也不是永久的,總會好起來的。好事發生的時候,也要提醒自己——這不是永恒的,不要過于得意。
最近一些淺淺的思考。今天就分享到這里啦~希望下周可以活蹦亂跳地跟大家說“我好了”。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啟發,可以幫喵點個“在看”,動動小手讓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