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專家建議年輕人的言論上熱搜了。
昨天,有專家說:“租房住有什么不好,租房子住絕不影響結婚,也不影響生小孩。”
此話一出,年輕人不干了。
很多人指責專家站著說話不腰痛。
也有人支持專家,年輕人以事業為重沒毛病。
大V君就是想不明白,為什么專家很愛給年輕人建議呢?
昨天,經濟學家向松祚一席話上熱搜了。
向專家認為:“40歲以前的年輕人就是應該以事業為重,你要盡快找到適合你的職業發展方向。”
“從大學畢業到40歲是事業發展最關鍵的年齡段,在這年齡段,我希望年輕人輕裝上陣,不要有那么多負擔,包括情感負擔和財務負擔,租房住有什么不好,租房子住絕不影響結婚,也不影響生小孩。”
圖|專家建議截圖
按常理,年輕人以事業為重,別有太多負擔是正能量滿滿的言論。這話又怎么捅了馬蜂窩了呢?
主要是后半句話,租房絕不影響結婚,也不影響生小孩。
“絕不”?
很多年輕人就不服氣了。
理論上沒有錯,可是你租房結婚,專家你同意,姑娘和丈母娘同意嗎?
圖| 網友評論截圖
專家可能也沒有考慮到學區的問題。有網友說,專家不要給出“站著說話不腰痛”的建議,只喜歡務實的政策和福利!
圖| 網友評論截圖
沒有房子,沒有歸宿,沒有安全感。應該是租過房的朋友,才有這樣感同身受的言論。
圖| 網友評論截圖
還有網友直接回懟:“讓你自己姑娘沒房子租房子,我看你能說出這樣的話不。”
圖| 網友評論截圖
話又說回來,專家愿意自己的女兒租房結婚生娃嗎?
其實,專家說話只說前半部分,啥事都沒有。
年輕人年輕的時候就該事業為重,輕裝上陣,這絕對正能量滿滿。
可是,當年輕人與租房、結婚、生娃等問題聯系起來。專家的一句話直接碰了4個雷,才有這天雷滾滾的熱搜效果。
第1個雷:租房
查了一下資料,北上廣深租房人群超4000萬。
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也是最有活力和最有創造力的一個群體,如果長期租房,換誰心里都不好受。
圖| 北上廣深租房情況相關報道
在北上廣深,房租的負擔很重,不少人的租金收入比超過30%。青春貢獻給公司,收入貢獻給房東。
圖| 一線城市租金收入比(來源:網絡)
即便如今不少城市房租下降了,可是,更多年輕人的工資收入下降更快!
甚至沒有工作,沒有收入。
南寧還夠不上二線城市,據2023年5月機構的數據,房租收入比也接近30%。
此外,還有通勤、配套設施等問題。租房煩惱也不少。
更無可奈何的是身份感和歸屬感,年輕人租房,感覺自己永遠融入不了這個城市。
租一兩年沒有問題,租上十年你就感覺人生沒有力氣,現實中很少有人會租房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
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第一層就是:安全!租房真的能給人帶來安全感?
不要扯什么外國人都租房。外國是外國,中國是中國。國情不一樣,何必為難年輕人。
第2個雷:結婚
出租房可以產生愛情,但出租房不一定能誕生愛情的果實。
即便有,味道如何?
對丈母娘而言,你只有租房的能力,談何對未來結婚后的幸福生活?
或者說租房的愛情和婚姻,真的有擔當?
2021年,貝殼研究院發布《2021婚房消費調查報告》。調查發現,54.1%的受訪者拒絕租房結婚。
超過60%的95后受訪者明確表示拒絕租房結婚。
圖| 2021婚房消費調查報告(來源:貝殼研究院)
時代不同,對結婚的大件要求也不同。
60年代結婚,講究36條腿,床、桌子、五斗櫥、椅子等湊夠家具就能結婚。
70年代結婚,講究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三轉一響。
80年代講究冰箱彩電洗衣機三大件。
1998年房改后,結婚講究房子、車子和票子。
現在很多家庭都有好幾套房,曾經瘋狂搶房的我們,下一代是不是不再為房子發愁了呢?
但現實,房子與婚姻直接掛鉤。從社會擇偶權的現實角度看,有房子的才有更多機會。
第3個雷:孩子的安全感與教育
很多網友表示,租房我可以忍。
但為了孩子,你能忍嗎?
近期臺灣有一部電影火起來了,這就是《老狐貍》。小朋友廖界和父親住在出租房中相依為命。
圖| 電影《老狐貍》海報
廖界和爸爸的理想,是從人稱老狐貍的房東謝老板手上買一套房。
一個是“富爸爸”謝老板,他教孩子12字生存法則:喝杯冰水,冷靜下來,干我屁事!
一個是“窮爸爸”父親,如溫馴的綿羊,在社會的底層謀生,處處與人為善。
身處出租房底層的廖界,太早接觸了社會,學會了告密,為達到手段不惜一切手段。
大V君引用這個電影,只想說一個事實:底層的租房生活,讓孩子太早接觸他不該接觸,或者太過沉重的社會現實,承擔這個年齡不該承擔的事情。
圖| 南寧某住宅小區
再說到教育。對了,現在南寧各小學召開小升初會議,要求家長提供戶口簿、房產登記證明材料、合法住所證明等材料。
當為人父母要給孩子上交材料的那一刻,心頭是什么滋味?
房子,是孩子的起跑線。
當然你也可以說,租房也是起跑線。
圖| 南寧城中村現狀
第4個雷:未來預期與收入
說良心話,誰不想買房?
收入中等且穩定,大家才有買房的沖動。廣大群眾的收入水平如何?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發布,2023年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
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
中間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2元;
中間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5元;
中間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0220元;
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95055元。
具體到月收入如何?大V君請KIMI幫算一下人均月收入情況。
圖| 人均收入情況
如果你每月收入2682.92元,就屬于中間階層了。在城市,不到3000元的月平均收入,還是租房保險。
如果你月收入4000以上,就屬于中間偏上收入階層,可以考慮買房。
有收入是一回事,有穩定的收入是另一回事。如果你收入不穩定,還是租房保險。
引用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據了解,這是“正常”的失業率標準。
劃重點,青年失業率略有上升。
而今年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大學畢業生是1176萬人,同比增加21萬人。
圖| 歷年高校畢業生人數(來源:中國大學生就業)
看到這不斷走高的就業人數曲線,大家可以感受到有多大壓力了。
去年2月,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春季全區人才交流大會,超8萬人涌入會場。
圖| 去年春季全區人才交流大會(來源:南國早報)
近年來,專家給到年青人的建議越來越多。
“年輕人沒工作也可以先結婚生子。”
“年輕人不要為了錢而工作。”
“年輕人要拿出三分之一存款買房。”
“懲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
真搞不明白,很多專家干嘛跟年輕人過不去。
不少退休人員收入高也有時間還有生育能力,專家干嘛不建議高收入人員多生孩子?
年輕人剛出社會,缺乏的是社會經驗,可是并不缺腦子。
誠然言論自由和開放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專家的一些言論可能本無惡意。可是現在的環境下很多年輕人很不容易,在大環境下也就更“敏感”。一些專家的言論也很容易被帶出新節奏和新話題。
這么多專家中,大V君更服氣的事雷軍。雷軍在“獻給青春的演講”中表示:“不應該給年輕人太多建議,每代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至于租房和買房,這本不是話題。有錢就買房,沒穩定的預期收入就租房。
圖| 不少人在城中村租房
每個人穿多大的鞋合適只有自己知道。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長征。我們今天這么稀罕房子,就像父輩當年很稀罕有一塊手表和一輛自行車一樣。
相信時代終究進步,相信未來的房子也會像家電一樣成為日常消費品,不再成為追求人生美好的絆腳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