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百度副總裁、公關負責人璩靜在朋友圈公開進行了自我批評,但預計風波將會進一步發酵和擴散。
這是因為針對璩靜近期一系列言行的討論,正在滑向戲劇化、道德化的審判,更多的吃瓜群眾正在大舉進入劇場,準備起哄。
璩靜目前她處在一個非常微妙且尷尬的處境下,吃瓜群眾們認為她是大廠高管,遠離普通民眾久矣,權力精英認為她命如草芥、犯了忌諱。
本質上,這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所謂商界精英,發生系統性的潰敗只需要一個失誤和接下來的應對不當;第二、所謂商界精英只是一種幻覺,他們依然是一群無權者。
對璩靜個人,說一句“活該”,是非常符合普通看客的常規心理的;但對璩靜這樣一個職場角色,筆者認為應該重新回到專業層面,這樣才可能真正通過對此事的討論,推動更有價值的思考落地。
筆者認為,以下幾點至少需要被探討:
1、璩靜正面臨墻倒眾人推、破鼓萬人錘的情形,但任何嚴謹認真的討論,都不該基于碎片化的事實。當下璩靜本人的很多言行,都是截圖某些截圖或小作文。比如辦公室打小人的解讀,最好與當時具體的情境做好連接,否則很容易干擾我們的判斷。畢竟假定換一個語境,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只是好玩、逗趣兒。
再比如涉政方面的舉報內容,堪稱殺人于無形之中。在中國,任何一個人私下或小范圍飯局的一句話如果被舉報,都可能讓其招致萬劫不復之后果。
2、璩靜真正的壓力來自于,如何在一個真相被權力扭曲、技術持續塑造媒介形態的前提下,做好企業品牌形象工作。她看到了短視頻所擁有的巨大能量與前景,這一點幾乎是業內共識,媒體、自媒體甚至學者、企業家都在涌向這個賽道。但她的問題在于沒能好好學會改革開放的精髓———試點模式。
如果可以先用一個小團隊進行試驗,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然后持續推廣,可能會更好。另外,她本人作為一號位隊員,不該過早沖鋒陷陣,否則失敗后引起嘩變,也絲毫不奇怪。
3、百度公關集體下場做內容,但與其說是對內容的重視,不如說是對渠道的迷戀。客觀上,機構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在時間來極速下滑,中央級媒體更多是政策傳聲筒,所謂定調功能純屬匯報意義上的建構,財經類媒體幾乎失去了生產重磅報道的空間,他們越發變得無足輕重,地方類媒體更是淪為廉價廣告公司,靠政務宣傳養活自己。只有異軍突起的短視頻自媒體存在想象空間,但這里面內容和渠道的關系到底是什么?
說實話,筆者也沒有想清楚,只能說短視頻比圖文形式更考驗內容能力,也更不容易駕馭,其中的流量密碼,如同藏在倚天劍屠龍刀中的秘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4、當下公關危機的根源,來自于近年來政治經濟社會發生結構性變化后,部分從業者未能做好定位修正。2018年之前,公關的媒介渠道資源、業務和品牌的創意能力等居于核心能力位置,2018年以來,尤其2020年以降,從業者對高層政治表達的領悟和對底層輿論變化的嗅覺變得更加重要,這也要求公關探索出一些新策略,投入更多長期主義的事情,而非滿足于某些時刻的抖機靈。
從璩靜發布的視頻來看,其內容看到了大眾輿論的爭議點、敏感點,但探索主要存在于“術”層面,缺乏對“道”的判斷,以致于引發了危機。
5、最后,這真是一個可怕的時代。就像程前對創業前輩們的diss,筆者作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社畜,一個底層打工人,也能夠在一大早教璩靜這樣的資深打工人怎么做事。
但我上面說了這么多,就真的靠譜嗎?大概率也是狗屁!我相信自己是個小丑或至少都在某些情境下有淪為小丑的風險,無知淺薄、剛愎自用是我或者說我們中很多人的底色。畢竟,在中國,真正有權力的和真正有見地的人,極少極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