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萬能的大叔】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更新
本來不想寫,因為認識璩靜。
你說你關注“萬能的大叔”那么多年,怎么就不“聽勸”呢?
但架不住一堆人@我,誰讓咱標榜是“28萬品牌公關人在看的自媒體”呢。
公關圈的“流量”都不蹭,說不過去。
那就聊聊。
靜總,頂著“百度公關一號位”+“女霸總”的兩個標簽,開了一個抖音賬號,發了四五條彈視頻,內容涉及到職場,話題挺敏感,比如:
“被下屬寫300封舉報信”、“要求員工連續出差50天”、“給員工送奢侈品禮物”、“管理者沒必要給下屬提供情緒價值”……
這些涉及到職場上下級對立的話題,確實很有流量,但非常不共情!非常不示弱!
而共情和示弱,才是公關的“基本盤”啊?
這是連公關專員都知道的道理,一個公關VP,你難道不懂嗎?
大叔看到一個標題是:
沒想到,百度的公關危機,竟然是百度公關一號位帶來的……
對啊,公關不應該都是站在后臺嗎?怎么能讓公關VP去當“網紅”呢?大叔差點以為她要準備“出道”呢?
但她確實為所有人擊碎了一個“流量密碼”的大鴨蛋,大家紛紛上來吸一口。
上熱搜了!
黑紅也是紅,怎么能適用于百度呢?
大叔還看到某位德高望重的教授,高聲疾呼:
百度,你最迫切傳遞的是溫度啊!
這話,怎么像是同時對多個大廠在喊話呢,比如:360、拼某多、抖某、騰某、網某……
品牌公關圈,好久沒有這么熱鬧過了,幾乎所有群都在討論此事。
上述“公關”道理,如果璩靜都懂,為啥還要惹著一身騷呢?
百度公關一號位當“網紅”,給品牌公關圈傳遞一個啥信號呢?
以下是我的淺見。
1、媒介變了。
中心化時代到去中心時代,內容的制造者和傳播者,都是人。
“人傳人”有3個特點:
情緒化、標簽化、圈層化。
新榜徐達內老師昨天透露,和靜總交流過,視頻是“精心”策劃的。
如果你從上面三個“化”來看,全中。
職場上下級的對立“情緒”,女強人“人設”,公關媒體“圈層”。
從這個角度來看,靜總,雖然去聽了參哥的課,但可能訂閱“萬能的大叔”更有性價比。
璩靜在新某社干了8年記者,這是傳統媒體時代,中心化傳播最頂級的機構。她對媒介之變的感受,應該是最強烈的。
去中心化時代,都在搞流量!
不僅傳統媒體在標題黨,融媒體化,短視頻化……
連某一線城市衛健委,不停試探人性“邊緣”做公號,收獲巨大流量……
據說,阿里帥總在2013年就號召公關部小伙伴開自媒體賬號,當時是微信公號最火的時代。
現在呢,“兩微一抖一紅”,雖然有4個平臺,但其實是短視頻時代。
“兩微一抖一紅”也都把短視頻的權重給得很高,璩靜親自下場做短視頻,雖然有些用力過猛,惹出了爭議,但其實也是大勢所趨。
畢竟,百度對流量的敏感度應該是最高的,也是最痛的。
其實,她不僅要求部門全員做短視頻,還給我提了好幾次,讓我也搞視頻,還好我不是她下屬……
2、流量變了。
前幾天,一位公關總監朋友,問了我一個“奇葩”問題:
大叔,我們的財務問我,與黨央媒的合同里,為何不能考核閱讀量呢?
我還幫ta編了一堆理由,什么背書效果啊……
現在想,企業都在砍預算呢,這真是個問題……
媒介變了,流量也變了。
我們跟著廣告費,看看流量都去了哪里。
一位全國排名前三的某媒介平臺VP,前段時間告訴我,美妝品牌已經把80%以上的廣告費用,從傳統媒體廣告轉移到了網紅上。
汽車品牌也是這個趨勢!
全球人民都在刷短視頻,傳統媒體也都“寄生”在“兩位一抖”上搞流量,企業自己為什么不能“搞”呢?
最典型的成功例子,就是小米和雷軍。
據說,雷軍有本書叫《小米創業思考》,里面有句話是:
“堅持新媒體陣地,小米不惜任何代價。”
小米是所有企業里,做新媒體最徹底的公司,沒有之一!
雷軍每天都要發10幾條微博,并親自運營。
從智能手機到新能源汽車,雷軍一下場,就把汽車圈的老板們集體“卷入”了微博。
昨天,汽車圈新晉頂流——紅衣大叔周鴻祎,在某個微信群里宣布:4個月,漲粉600萬!
他還在群里隔空“指導”璩靜:“公眾表達要學會自嘲自黑,多看脫口秀和相聲。”
當天,他又因為在試駕小鵬飛車的視頻里摔帽子,上了熱搜。
3、公關變了。
媒介和流量的改變,也必然“倒逼”公關傳播的改變。
不管是“公關戰”,還是“公關贊”,還是“每個CEO要成為網紅”,本質上都是制造話題,獲取流量,獲得支持。
上文提到,去中心化時代,人是核心的媒介,但每個人的時間,是碎片化的,每個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稀缺的。
在流量和注意力爭奪中,持續能制造話題的“網紅”就天然擁有優勢。網紅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并不是粉絲數量,而是其持續制造話題的能力!
其實,企業公關一直在幫助企業制造“網紅“,只不過,之前的叫法是“企業自媒體運營”。
過去,公關運營企業自媒體賬號矩陣,主要以企業級藍V賬號為主,小編在后臺,通過擬人化的溝通方式,拉近與網友的溝通距離。藍V聯盟偶爾能整一些事,但大部分狀態都是零散評論。
現在,除了藍V之外,主打“個人IP”為主的黃V成為主流,不管是高管個人賬號矩陣,還是員工個人賬號矩陣,都開始在“兩微一抖一紅”中布局,小紅書還專門有個詞叫“KOS”。這些個人賬號,不僅能帶貨,還能“打仗”。
其中,大叔認為,除了抖音和小紅書,不能忽視微博。
理由很簡單:
微博有最頂級流量入口——熱搜。你成了微博大V,你上熱搜的概率就高,或者能蹭到別人的熱搜流量。
反過來,你的企業如果因為負面事件上了熱搜,微博是最大的輿情場,你的自媒體矩陣賬號可以為你直接發聲。
比如最近某個企業,就是通過官方微博和某地的公安硬剛。
就連某跑路到美國的大佬,都在微博宣布,要通過個人IP賬號運營及商業化,給公司還債。
但即便是這樣,大叔還是不理解靜總本人,為啥要從后臺走向前臺。
一方面,我是認同:企業公關應該在后臺,而應該讓老板和高管成為網紅,除了撲火。
另一方面,璩靜還在華為公關,有次和我聊天,她講了一個細節(我至今記憶深刻)。她說她從不給媒體老師的朋友圈點贊,理由是她不希望讓別人通過“點贊”看到,她和誰認識。
你說,過去要做“透明”人,現在竟然這么“開”,感覺她這次下了很大決心要改變。
當然,大叔也認同微博CEO來總的點評,可能是目前百度核心高管里缺愿意配合的人選,逼得璩靜只能先親自下場。
最后,大叔做個總結。
璩靜作為百度公關一號位,親自下場當抖音網紅,大叔認為,在選題和人設上確實都有爭議,但這些爭議可能是人家故意設定的,也引爆了一波流量。她這么做,給公關圈傳遞了一個的信號,即:
在媒介和流量巨變的倒逼之下,企業自媒體矩陣的重新構建和運營,從老板個人IP,到藍V,再到黃V,對于流量爭奪戰中的企業公關來說,都越來越重要了。
當然,在做“個人IP”或“網紅”的優先級層面,企業高管一定是大于企業公關的,這是我的立場。
最后的最后,大家都在等百度公關一號位如何為自己危機公關呢?
大叔支幾招:
1、靜總再把視頻號、微博和小紅書的賬號都開了,發布幾期有百度產品植入的短劇。
2、靜總約上百度投資的新能源汽車,拉上他們的CEO,來一次試駕直播,聊聊“女霸總”適合什么車。
3、歡迎補充。
你怎么看此事呢?歡迎留言區發表高見。
汽車點評:
網紅點評:
315點評:
年度復盤:
其他推薦:
大叔內推:
誠邀你將本公眾號添加“星標”~不加星標會收不到更新提示,在公眾號主頁右上角點擊“添加星標”!
不用打賞,您幫點“在看”“點贊”足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