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版《VOGUE》五月刊封面,迎來了一位法語歌曲天后,Celine Dion席琳·迪翁。
粉色的美利奴羊毛大衣,來自ALA?A的秀款,正常穿法應該是這樣,很明顯,席琳把它反過來穿了。
巧合的是,Dua Lipa啪姐在美版《ELLE》的內頁也穿了同款羊毛大衣,兩位Diva不僅拼歌喉,還拼時尚感。
另一張封面則是巴黎世家主導,棉質襯衫、迷你騎行短裙,席琳一手捂住胸口,好似在輕哼歌曲。
去年年末,席琳一直被傳因為僵人綜合征而病危,即將不久于人世,如今看到她的硬照,表現力一如既往地優秀,堅定而有力量。
可即便如此,《VOGUE》一上來,還是問出了大眾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最近如何?你是如何度過這段與疾病做斗爭的時期的?”
席琳則說:“這問題很簡單,我很好,但最近的工作量很大,所以,我每天都有在按時服用藥物,我還沒有戰勝它,它會永遠存在我的體內,現在我必須學會與它共存,停止質疑自己。
一開始我會問我自己:為什么是我?這怎么發生的,我做了什么,這是我的錯嗎?我無法回答。我正在努力工作,明天會更難,但有一件事永遠不會停止,那就是意志,激情,夢想和決心。”
這兩年有關心席琳的新聞就知道,早前的傳言有多可怕,她被傳出一度癱瘓在床,無法自理。
從2022年12月開始,席琳就對外宣布,因為僵人綜合征,她被迫取消2023年的世界巡回演唱會,公布時,深情哀傷,一度哽咽,需要深呼吸才能繼續說話。
僵人綜合征,極其罕見,很多時候連經驗豐富的醫生都沒見過,幾乎每百萬人里才有1到2例,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2倍,大都發生在20到60歲的青中年時段。
它和這兩年被大眾逐漸熟知的漸凍癥還有所不同,僵人綜合征是神經系統的自身免疫疾病,一般患病的人,肌肉僵硬、疼痛性痙攣,發病時間無法判斷,并且會隨著時間惡化。
席琳和病魔抗爭了一年多,情況也是時好時壞。
宣布患病后,席琳很少公開露面,社交平臺也都是曾經的舊照或者舊視頻。
席琳的INS
去年10月30日,席琳出席了曲棍球的比賽活動,身穿白色羽絨背心,很老錢風,旁邊的是她的三個孩子。
視頻里,她一切無礙,行動入場,和球隊教練握手堅實有力。
當時席琳的姐姐Claudette還出來否認,稱妹妹一切安好,沒有坐輪椅,仍然有重返舞臺的打算。
席琳的二姐Claudette
可轉眼到了年底,姐姐又出來透露。雖然這一年多妹妹席琳不斷和病魔斗爭,但情況不斷惡化,已經嚴重到失去對肌肉的控制,并且無法痊愈,嚴重地影響了活動能力,一度臥床不起。
直到今年2月份,席琳驚喜亮相格萊美,雖然一度需要攙扶,才能緩緩走到臺前,而背景音樂則是她唱的《The power of love》。
The Power Of Love (Live à l'Olympia),Céline Dion
但她的堅定,她的自信,足以讓臺下的名流觀眾為她鼓掌。
Celine Dion席琳·迪翁,我想不僅對于我們70后,對于80后、90后都是一個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歐美歌手了。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伴隨著一首凄涼婉轉的《My Heart Will Go On》而火遍全球,家喻戶曉的歌手,獲獎無數,紅得太耀眼,也紅得太出眾。
My Heart Will Go On (Live at TD Garden, Boston, Massachusetts - 2008),Céline Dion
《我心永恒》應該是席琳唱得最多的歌,沒有之一;也估計是她最煩的一首歌,也沒有之一。
有次,她聽到別人說,凱特·溫斯萊特聽到這首歌,聽到了想吐的地步。
席琳笑了笑,干凈利落地反擊:“呵呵,她已經夠好了,她都沒唱過這首歌。要知道,每天晚上,在拉斯維加斯唱這首歌時,我在想什么?天啊,我下次不要再唱這首歌了!”
凱特說每次去餐廳,別人一知道她來了,就把歌曲換成了《我心永恒》,聽都聽吐了
說是這么說,但誰能拒絕一首在全球人民心中,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后再翻出來,仍然是經典的歌曲呢?
席琳對這首歌的感激同樣溢于言表:“可當簾子打開,煙霧環繞,我又會想,天啊,多么棒的一首歌,多么美好的時刻,多么慶幸他們沒有聽我的,也多么慶幸我的丈夫說:‘我真的認為,你應該唱那首歌。’”
火了快30年的《我心永恒》,唱哭了無數觀眾,其實在當年孕育出來時,卻是一首無心插柳柳成蔭,挺陰差陽錯的歌曲。
當年,《泰坦尼克號》制作費用一翻再翻,差點讓20世紀福克斯成為歷史,所有高管都在瑟瑟發抖,同行們也在等著看笑話。
連花了80萬美金購買原生專輯版權的索尼,也被嘲笑,這不是把錢扔進海里,打水漂嗎?
現在來看,80萬美金的投資簡直是賺大發了,可當年哪有人有如此眼光,愿意再付錢?都等著欣賞同行的破產,然后嘲笑卡梅隆呢!
為了賠錢更少,索尼希望電影有一首主題曲。
可導演是誰,暴君卡梅隆,以自我為中心,他對這種流行歌曲嗤之以鼻:“我的電影已經足夠龐大了,不需要再加任何,也不需要任何歌手!”
明面上大家順著他,私底下,配樂師James Horner詹姆斯·霍納,早就偷偷制作了《我心永恒》這首歌。
詹姆斯·霍納,曾經因為和卡梅隆在合作《異形2》時有過矛盾而分道揚鑣,原本卡梅隆屬意的是愛爾蘭音樂家Enya恩雅,可被對方給拒絕了,兜兜轉轉,找回了霍納,對方欣然答應,并因此捧走了奧斯卡的最佳原創配樂和最佳原創歌曲,兩人還合作了第三次《阿凡達》,遺憾的是2015年霍納因為飛行事故而去世。
卡梅隆(左一)和詹姆斯·霍納(右一)的合影
霍納找來了Will Jennings維爾·詹寧斯來作詞,而演唱者,他原本屬意挪威女歌手Sissel Kyrkjeb?,席琳并不是第一人選。
左邊霍納,中間席琳,右邊維爾
Sissel Kyrkjeb?,就是電影里沒有臺詞,只進行哼唱的那個女聲來源,其實她已經完成了大部分《泰坦尼克號》的配樂,可最終的光芒,還是被席琳的《我心永恒》給奪走了!時也,命也!
電影從這里開始是Sissel Kyrkjeb?在哼唱,聲音空靈美妙,帶著生離死別的憂傷,更顯雄壯的凄涼感
Sissel Kyrkjeb?本人
之所以霍納從Sissel Kyrkjeb?換成了席琳,是因為他和席琳關系更親近,席琳值得這首歌。
Sissel Kyrkjeb?和霍納
“我18歲就認識了席琳,她出名之前,我已經為她寫了三首電影歌曲,可電影營銷沒跟上,我欠她一首《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但我可以把電影里其他的配樂給Sissel。”
連好萊塢拼的都是人脈和人情,只能怪席琳太早進入娛樂圈,認識的都是未來音樂行業的巔峰人物。
霍納和席琳年輕時的合影
可席琳那頭甚是傲嬌,她完全不Care這首歌,一點也不想錄制。
她手頭已經有迪士尼動畫《美女與野獸》主題曲和電影《因為你愛過我》主題曲,兩大IP在手,這輩子不愁了,沒必要錄了吧,況且還是一部被行業說成賠穿底褲的電影?
《Beauty and the Beast》
《Because you loved me》
最后,是席琳的丈夫和經紀人René Angélil,極力說服她錄制了一個Demo。錄制當天,席琳也沒有好好對待,嗓子狀況并不完美,她心想,就是個Demo,有什么要緊?
席琳和丈夫René Angélil
可她的老朋友霍納就不這么想了,他拿到磁帶,并沒有第一時間給卡梅隆聽,而是天天帶在身上,伺機而動,每天觀察卡梅隆的心情。
等了幾周又幾周,終于等到對方心情大好,拿出磁帶,好幾次后,水到渠成。
卡梅隆和霍納
這么來看,這首歌的成功90%都得靠配樂師在其中的斡旋,沒有他,估計也沒有今天的輝煌。
《我心永恒》是一首可以銘記在音樂、電影里程碑上的作品,單曲在全球實體銷量超過了1800萬張,是歷史上第三暢銷的女性實體單曲(維基百科寫第二,但我查了應該是第三)。
前兩首是惠妮特·休斯頓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和小甜甜布蘭妮的《...BABY ONE MORE TIME》。
前十首歌曲,大家應該聽過至少七八首歌
可,只有席琳是唯一一個在神仙打架的前十榜單里,拿到兩個席位的歌手,鐵肺唱將惠特尼·休斯頓沒有做到,世紀偶像布蘭妮也沒有做到。
席琳·迪翁,無論是名字,還是她的人生,完全是上帝為了音樂,而選擇讓她降落在世的天使。
1968年3月30日,席琳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個龐大而窮苦的家庭里,她的祖上17世紀從法國移民到了北美。
席琳擁有法國血統,而生活的地方也以講法語為主,甚至包括席琳包括Céline這個名字,還是來源于法國歌手Hugues Aufray演唱的一首歌《Céline》。
法國歌手Hugues Aufray,今年95歲了,以翻唱鮑勃·艾倫的歌曲出名,去年9月也干了一件挺出名的事,迎娶了比自己小45歲的妻子Murielle Mégevand,《Céline》是他非常出名的一首原創歌曲。
妻子Murielle Mégevand長得挺美的,兩人在1995年初次見面,也就是說,她21歲時就遇到了66歲的Hugues Aufray。
席琳有13個哥哥姐姐,她是最小的小十四,雖說父親Adhémar Dion是屠夫,母親Thérèse是家庭主婦,但卻培養出來了許多有音樂細胞的孩子。
她12歲時的第一首歌《Ce n'était qu'un rêve》(這只是一個夢想)便是由母親和哥哥Jacques雅克幫她創作并錄制,經過另一位哥哥Michel米歇爾幫她寄出去。
左邊是二哥Michel,右邊是三哥Jacques
其中,二哥Michel曾經組過叫Le Show的樂隊,1987年解散,解散后又和吉他手演出了兩年,做了幾年司機,被席琳邀請加入她的音樂制作團隊里,兩人在一起工作了快30年。
三哥Jacques,也是一名能唱能彈能作曲的全能歌手,在加拿大、美國、法國都有過演出,和家里的兄弟姐妹組過樂隊,妻子Geneviève Garceau也是歌手,兩人組成了鄉村民謠二人組。
中途去照顧了因滑雪而部分癱瘓的兒子,淡出了樂壇,在席琳和孩子的鼓勵下,2017年重新站到了舞臺上。
復出時,席琳還到場給哥哥加油,眼含熱淚
席琳的二姐Claudette、五姐Ghislaine和四哥Daniel,也是歌手,在2007年發表了一張名為《Le Dion Show》的專輯。
三姐Liette Dion短暫地進入歌唱事業,發表了一張名為《Soirée Québécoise》的專輯。
并且,14個孩子親密無間,沒有嫉妒對方的音樂事業,尤其是小妹席琳的名氣,反而互相鼓勵打氣。
席琳曾說,她的兄弟姐妹夢想成為成功的歌手,努力而刻苦,她成功了,她也希望自己的成功能幫助到家人的歌手夢。
席琳的降生,起初讓這個龐大的家族措不及防。
母親Thérèse很是郁悶,孩子實在太多,還去和神父傾訴,好在神父善良,勸她留下這第14個孩子。
童年的席琳古靈精怪的
生席琳時,她的父親已經45歲了,母親也41歲了
席琳的家里很是清貧,一家上下16口全靠父親每周165美金的薪水養活,一張床睡五個人,所有人共用一個浴室,小時候席琳還睡到抽屜里。
在這個家里,音樂是治愈他們的良藥,2歲時,席琳就在餐桌上替家人唱歌。
父親開了一家小小的鋼琴酒吧,孩子們在里面手舞足蹈,表演獻唱,席琳也在其中。
5歲時,席琳因為在二哥的婚禮上獻唱,愛上了被觀眾和掌聲環繞的氛圍,堅定了做歌手的夢想:“我被觀眾的愛和溫暖吸引了,歌手是我一生都想要做的事情。”
席琳的家人并不是不識寶貝的人,他們早就意識到席琳有著一副天賜的美妙歌喉,她的歌聲不應該只在這一小片酒吧,她值得更好的舞臺。
全家人上下一心,幫助她完成這夢想,在席琳12歲時,母親和哥哥Jacques給席琳制作了一首歌《Ce n'était qu'un rêve》(這只是一個夢想)。
而另一位哥哥Michel更是把妹妹這件事牢掛心間,先是寄給了制作人René Angélil雷內·安杰利,幾周后沒有任何回復,石沉大海。
這首歌后來被收錄到了席琳的首張專輯里
Michel主動聯系對方,請求對方聽一聽妹妹的歌喉,才引起了雷內的好奇心,隨即在1981年安排了試鏡,從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當12歲的席琳來到雷內面前,在錄音室開口高歌的瞬間,雷內淚流滿面,并向席琳的父母承諾,他一定會讓席琳成為明日之星。
年輕的雷內和席琳
席琳與雷內,如同高山遇流水,伯牙遇子期,少了一人,這歌壇也會缺少一位現象級的天后。
說來,當年的雷內幾乎是孤注一擲地把身家都投到了席琳的歌唱事業當中,有三個孩子,仍處于婚姻中的他,把房子抵押了出去來資助席琳的首張專輯《La Voix du Bon Dieu》,并專心成為席琳的經紀人。
還斥資為席琳請來公關和媒體,宣傳造勢,標題更是意簡言賅,毫不吝嗇地贊美:《A New Judy Garland》(下一個朱迪·嘉蘭)。
朱迪·嘉蘭真是傳奇好萊塢女星,是第一位獲得格萊美年度專輯獎的女性,死后也被追授格萊美終身成就獎,主演的《一個明星的誕生》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可惜卻輸給了格蕾絲·凱利,就是那位摩納哥王妃,但后來她的女兒麗莎·明尼里替她捧起了奧斯卡的小金人。
不止如此,雷內帶著席琳全球飛,積累名氣。
講真,如今見慣了經紀人坑藝人的錢,給藝人戴綠帽,如此毫無保留的經紀人真是難能可貴。
席琳的歌喉也沒讓雷內失望,首專成了魁北克的第一熱門歌曲,甚至席琳主動輟學,來完成忙碌的行程,她也從未后悔這個決定。
1982年,席琳憑借《Tellement j'ai d'amour pour toi》(我多么地愛你)拿下了東京雅馬哈世界流行歌曲節“最佳表演者獎”和“最佳歌曲”金獎,一戰成名,回到加拿大時,席琳已成家喻戶曉的明星。
Tellement j'ai d'amour pour toi,Céline Dion
14歲的席琳在電視上表演這首歌時,唱歌全靠真心,但實力也很強,看到父母,唱到動情處眼淚都不斷往下流,但依然堅持著歌手的本分
1982年,在東京上的表演,已經盡顯Diva本質
1983年,席琳來到了法國市場,憑借《D'amour ou d'amitié》(有關愛與友情)成為了第一位在法國獲得金唱片獎的明星,登上了不少法國的電視臺。
D Amour Ou D Amitie,Céline Dion
在法國電視臺表演《D'amour ou d'amitié》
1983年,席琳參加法國節目《香舍麗榭大街》
16歲時,為紀念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訪問加拿大,席琳在教皇和6萬多的觀眾面前表演,會見教皇,毫不怯場。
1988年,20歲的席琳迎來了歌唱事業的一個小高峰,她代表瑞士以歌曲《Ne partez pas sans moi》(請別拋下我一人)參加了歐洲歌唱大賽。
比賽期間反轉不斷,開始時英國歌手Scott Fitzgerald領先了20分,眼瞅著奪冠無望,卻在最后一刻以1分的微弱差距險勝,這比賽打開了她的名氣。
這大氣的臺風,充滿自信的唱功,此時席琳不過剛年滿20歲,當之無愧的天生歌姬
一開始落后挺多的,到最后投票距離差距越來越小
宣布第一名是自己時,席琳的眼淚都止不住了
特別是在以法語為主的加拿大和法國,她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了。
1986年,席琳接受法國記者的采訪
席琳和雷內心里明白,得英語市場者,確切來說,得美國市場者得天下,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音樂市場,在全球的影響力不言而喻,其他都是微微細雨。
這源自18歲的她,看了邁克爾·杰克遜的表演后萌芽,她不僅要會唱,還能跳,還得從外形上改變,英語口語也得練好。
她暫停了許多表演,消失了18個月,戴牙套,換發型,換妝容,上英語課,直到打磨好了自己,才能以最好的姿態去撬開美國市場。
當席琳以全新姿態回歸時,連自家的公關宣傳杜蒙也被驚艷到了,最初他還嫌棄席琳,現在“突然之間,她有了這個身體,變得很漂亮,哪里都很漂亮。”
外形前后的對比,整牙讓她整體的美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990年,蟄伏許久的席琳才帶著第一張英文專輯《Unison》珊珊來遲,上市就獲得了美國音樂家的一致好評。
歌曲《Where Does My Heart Beat Now》(現在我的心在何處跳動)成功進入了美國Billboard榜單的前100,是她第一次進入這個榜單的歌曲。
Where Does My Heart Beat Now,Céline Dion
1991年,她接受《蒙特利爾公報》說:“我的唯一夢想就是出名,一生唱歌,并到世界各地表演,而這就是我的夢想成真的時刻。”
此后,席琳在美國的歌唱生涯一路開掛,1991年,席琳為迪士尼電影《美女與野獸》唱主題曲,拿到了格萊美獎。
Beauty and the Beast (from the Soundtrack "Beauty and the Beast"),Céline Dion
在格萊美上表演了這首歌
另一首翻唱自Patti LaBelle 的《If You Asked Me To》(如果你要我),則在美國Billboard排第四。
三年,兩張專輯《Unison》和《Celine Dion》,就讓席琳在美國站穩了腳跟,成為公認的90年代的三大Vocal天后。
第一張專輯還有點少女的感覺,那么第二張專輯完全已經成熟洋氣,還帶著點法式的淡然隨性
可能唯一不爽的是她的加拿大歌迷,批判席琳忽略了法語市場,但席琳卻強勢回應:自己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永遠是法語藝人,而不是英語藝人。
直到現在,席琳的英文里也能聽出法語口音。
1990年到1995年,席琳的事業大紅大火,全面開花,全球銷售4000多萬張戰績。
法語歌曲《Pour que tu m'aimes encore》(再愛我一次)霸榜法國、英國、愛爾蘭榜單,格萊美獎拿到手軟。
Pour Que Tu M'aimes Encore,Céline Dion
1993年的格萊美
1995年,還被日本邀請,去演唱熱劇《戀人啊》的主題曲《To Love You More》(愛不完)。
這部劇的主演便是剛剛因為《東京愛情故事》而火遍亞洲的“莉香”鈴木保美奈,29歲的她真的是明艷大氣
隨著電視劇收視率攀升,席琳演唱的主題曲也大受歡迎,在日本Oricon單曲榜冠軍上蟬聯了5周冠軍,銷量超過124萬張。
雖說日本是全球第二大音樂市場,但以席琳在美國的名氣,也不必再到日本鍍金,約莫是為了還曾經的恩情
這首歌還被臺灣歌手辛曉琪翻唱成中文版,張宇的《回心轉意》也曾從中取樣過。
1996年,席琳站上了亞特蘭大的奧運會開幕式,演唱《The Power of the Dream》。
The Power Of The Dream (Atlanta 1996 Olympics),Céline Dion
一個說自己是法語歌手的加拿大籍藝人,在美國舉辦的奧運會唱主題曲,足以證明她的歌唱事業有多么輝煌,在美國人民的心中知名度有多大。
難怪她可以義正言辭地拒絕《我心永恒》,她太紅了,所以壓根看不上被業內人士看衰的《泰坦尼克號》。
1996年,席琳拒絕《我心永恒》應該有這么想過吧
一念之間,天差地別,好在最終席琳被丈夫勸了回來。
《我心永恒》成為了她歌唱事業的里程碑,電影票房大賣,霸占了全球票房榜首13年,讓席琳真·意義上的全球刷臉聲音。
更讓席琳沒想到的是,在遙遠的東方中國,《泰坦尼克號》的影響力有如此之大。
電影遲了大半年才進入中國,票房2.4億,占了全年票房的四分之一,因為有裸露戲份,當年引進時也有爭議,但江爺爺拍板決定,一刀不剪,讓國內觀眾有幸欣賞了這部電影的完整版。
2012年,電影再度重映那會,網絡上早就有了高清版本,可仍然在中國狂攬5800萬美金的票房。
席琳在中國火了那么多年,但直到2008年因為北京奧運會,席琳才第一次帶著巡演來到了中國,攜丈夫雷內一起參加了楊瀾的訪談。
2013年,乘著3D《泰坦尼克號》重映的風,席琳再度來到中國參加蛇年春晚,不僅和宋祖英合唱了民歌《茉莉花》;
還演唱了她的經典名曲《我心永恒》。
就是央視這舞美設計,感覺沒有沾到《泰坦尼克號》一星半點,反而像是學習了卡梅隆另一部電影《阿凡達》
12歲出道,不到30歲大紅大紫,事業有成的席琳在另一半的選擇上如同她的性格,完全隨心,堅定自己的選擇。
她愛上的是從12歲開始,就一直陪伴在她身邊,大她26歲的經紀人René Angélil雷內·安杰利。
丈夫雷內和席琳
其實想想也能明白,席琳是有個性的人,為了歌唱夢輟學,從小在外漂泊,雖說身旁有母親陪伴,但是父愛缺失,是雷內填補了父親的空白,在她旁邊支持著。
早期雷內和席琳的合影
席琳身邊的朋友一點都不意外,他們說,雷內是席琳的保護者,是她身披閃亮鎧甲的騎士,形同父親,又管理著她日常的大小事務,不遺余力,傾盡心血。
哪怕放在如此開放的今天,嫁給雷內完全就是虧本買賣,首先,不說出生于1942年的他比席琳大26歲,問題是他結過兩次婚,有三個孩子,和席琳在一起的時間也并不清晰。
第一段婚姻發生在1966年,雷內和一位叫Denyse Duquette的女子結婚,并在1968年生下了兒子Patrick,隨后在1972年離婚,婚姻只維持了6年。
和第一任妻子的照片
席琳和雷內的大兒子Patrick其實是同一年出生
1974年,和第二任妻子Anne Renée Kirouac結婚,并在1974年和1977年分別生下了兩個孩子,Jean-Pierre和Anne-Marie,在1986年離婚,婚姻維持了12年。
雷內和第二任妻子Anne Renée Kirouac
中間是第二任妻子生的女兒Anne-Marie
最左邊是繼子Jean-Pierre,最右邊是繼女Anne-Marie
根據席琳的采訪推算,大概席琳18歲時,兩人的感情就有點萌芽了,也就是1986年,要么雷內在婚姻當中,要么剛離婚。
此時,席琳在蒙特利爾學習英語,而雷內則因為離婚跑到了拉斯維加斯生活,療傷和休息,避免和席琳單獨相處。所以,兩人的結合放到今天怎么看也不合適!
但席琳完全不管這一切,她對雷內的愛與思念日益增長,在兩人不能相處的時間里,她偷偷把雷內的照片放在枕頭底下,生怕住在一個房間的母親發現。
可陪伴了女兒十幾年的母親,如何看不出她的異樣?母親強硬反對,可席琳同樣也很強硬:“如今,我不是未成年人了,我生活在一個自由的國度,沒有人有權利阻止我愛任何我想愛的人。”
母親、席琳、雷內三人在巴黎凱旋門的合影
兩人的成功定情,就是1988年,20歲的席琳代表瑞士參加比賽的那時,她喜極而泣,雷內也哭得很厲害,獲獎當晚,完全抑制不住情感的兩人,一吻定情。
雷內的眼神全在席琳身上
席琳來中國后的采訪
席琳沒有瞞著家人和朋友,卻瞞了粉絲4年,可最終還是選擇了在采訪里承認關系,對她來說,自己的態度才是更重要的。
她把對雷內的愛寫進了第三張英文專輯《愛的色彩》里。
第三張英文專輯《the colour of my love》
專輯后面有一張她寫的信:“雷內是我的愛人,我不能再把這個秘密藏在心里了,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我必須把真相寫下來,告訴你我的感受。雷內,你是我愛的顏色。”
兩人于1994年12月17日在蒙特利爾的圣母大教堂舉辦了一場奢華的婚禮。
看得出來,兩人是真心相愛的
作為國家頂級藝人,婚禮聲勢浩大,賓朋滿座,加拿大電視臺更是全程直播了這場婚禮。
最初反對戀情的母親不僅同意了,而且還帶著全家人一起參加席琳的婚禮,姐姐們都是席琳的伴娘,而侄子侄女則是席琳的花童。
席琳還披著外套,到教堂外和來看她婚禮的粉絲打招呼,她的粉絲其實并沒有反對
婚禮上席琳的父母
席琳拼事業的那幾年,一直是雷內在身旁陪伴,兩人既是伴侶,又是事業上的合作伙伴。
后來在拉斯維加斯的駐唱,也是她和丈夫構思而成,這改變了拉斯維加斯的娛樂消費方式,也讓她和拉斯維加斯緊緊地聯結在一起。
她是拉斯維加斯的大使,也是最受歡迎的“當地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