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國是古代中國歷史上崛起于云南一帶的少數民族政權,由蒙舍詔首領皮羅閣于公元738年在唐朝支持下,吞并洱海地區的其他五詔后建立。南詔國建都太和城,享國164年(738年-902年),如果從第一代王算起則是253年(649年-902年),共經歷十三個王。
南詔建立
公元649年,細奴邏接受白子國大首領張樂進求禪讓,以巍山為首府建立大蒙國,自稱奇嘉王。這就是南詔國,也就是蒙舍詔的源頭,在唐高宗時細奴邏被封為巍州刺史。
西漢征服西南夷后,在滇國故地設立益州郡,管理當地的少數民族。到唐朝初年,在云南哀牢山北部和洱海地區的眾多部族經過相互兼并與聯合,逐漸形成河蠻人(白族)的浪穹詔、澄賧詔、施浪詔,哀牢人(傣族)的蒙舍詔、蒙嵩詔和磨些人(納西族)的越析詔六個比較大的部落邦國,被統稱為六詔。
蒙嵩詔:在今云南巍山縣北及漾濞縣南,唐朝置陽瓜州,以其王世襲州刺史。
越析詔:在今云南賓川縣,位于六詔之東,唐朝置越析州,以其王世襲州刺史。
浪穹詔:在今云南洱源縣,位于六詔西北,唐朝置浪穹州,以其王世襲州刺史。
澄賧詔:在今云南洱源縣鄧川,位于六詔之西,唐朝置澄備州,以其王世襲州刺史。
施浪詔:在今云南洱源縣青索,位于六詔東北,唐朝置舍利州,以其王世襲州刺史。
蒙舍詔:在今云南巍山縣,因處各詔之南故又稱南詔。
公元738年,蒙舍詔詔主皮邏閣在唐朝的支持下并吞其它五詔,統一洱海地區,并將王都從巍山遷至太和城,南詔政權建立。唐玄宗賜皮邏閣名為蒙歸義,加封為特進云南王、越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后來又加封上柱國,并賜龜茲樂一部及金佛像等。
南詔國號
南詔的由來是因為其前身蒙舍詔,因位于六詔之南,故名南詔。但是在南詔國內,其國號數次變更。
公元752年,閣羅鳳叛唐自立國號大蒙。
公元779年,南詔王閣羅鳳卒、異牟尋立,從太和城遷都于羊苴咩城。
公元784年,異牟尋改國號為大禮。
公元794年,異牟尋歸唐,被唐朝封為南詔王,改國號為南詔。
公元860年,世隆再次叛唐,改國號為大禮。
公元878年,隆舜又改國號為大封民直至902年滅亡。
在大唐和吐蕃之間求生存
南詔雖然依靠唐朝的統一六詔,但是很快反目。
公元745年,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遣使至云南,與皮邏閣言語不相得,皮邏閣很不滿意。
公元750年,閣邏鳳路過云南(即姚州),云南太守張虔陀侮辱同行的婦女,勒索賄賂,閣邏鳳不應,張虔陀派人去辱罵,并向朝廷誣告閣邏鳳。閣邏鳳憤怒,起兵攻破云南,殺張虔陀,并取羈縻州。
公元751年,鮮于仲通率兵八萬兵臨南詔首都大和城,被南詔擊敗,唐兵死六萬人。 南詔方面亦損失慘重,云南自曲、靖二州以下東爨居地被唐兵破壞。
公元752年,吐蕃冊封閣邏鳳為贊普鐘(意為贊普之弟)。
公元754年,劍南留后李宓率兵七萬擊南詔,進至南詔首都太和城,全軍覆沒。盡管如此,南詔國還是有意歸唐。后來閣邏鳳在太和城中立南詔德化碑,表示叛唐出于不得已,對臣屬說,后世可能又歸唐,當指碑給唐使者看,明白我的本心。
公元779年,唐德宗派遣大將李晟、曲環率北方兵數千,聯合當地唐兵,大破吐蕃、南詔軍,追擊南詔軍過大渡河,南詔、吐蕃聯軍數次失敗,損失超過十萬人。南詔與吐蕃戰敗后,吐蕃悔怒,南詔恐懼,雙方關系開始發生變化,吐蕃改封南詔國王為日東王,取消“兄弟之國”的地位,改為君臣關系。吐蕃在南詔征收重稅,險要處設立營堡,還要南詔每年出兵助防。
異牟尋感到依附吐蕃的害處,在鄭回的規勸下異牟尋重新歸附于唐朝。
異牟尋派使者送帛書給唐朝的節度使韋皋,異牟尋在帛書里說“異牟尋世為唐臣”,之前張虔陀志在吞并、侮辱南詔,唐朝使者不給南詔澄清昭雪,鮮于仲通攻打南詔,所以南詔才背叛唐朝。異牟尋說自己的曾祖受先帝恩寵,后人都蒙恩繼承王位,百姓懂得禮樂,本是唐朝的教化。而現在吐蕃百般欺詐,懷惡相逼。異牟尋愿竭誠改過自新,歸順于唐朝天子。
異牟尋派使者帶著黃金、丹砂到唐朝,唐朝韋皋將其送到京師。使者獻上黃金、丹砂,并且說“異牟尋請求歸順于天子,永為唐朝的藩屬。所獻的黃金,是表示歸順之意如黃金;丹砂,是表示赤心”。唐德宗贊許之,賜給異牟尋詔書,并且命令韋皋派使者去查看情況。
韋皋派其崔佐時到羊苴咩城,崔佐時宣告天子的旨意,異牟尋與其下屬都趴在地上并且低頭受命。 南詔之主異牟尋遣其弟湊羅棟、清平官尹仇寬等二十七人獻地圖、方物于唐朝。唐朝冊封異牟尋為南詔王。
以祠部郎中袁滋持節領使,成都少尹龐頎副之,崔佐時為判官;俱文珍為宣慰使,劉幽巖為判官。賜異牟尋黃金印,印文為“貞元冊南詔印”。使者到達南詔,異牟尋離開座位,跪著接受冊印,稽首再拜;又接受所賜服備物,說:“開元、天寶中,曾祖及祖皆蒙冊襲王,自此五十年。貞元皇帝洗痕錄功,復賜爵命,子子孫孫永為唐臣。”
公元829年,劍南節度使杜元穎不曉軍事,武備廢弛,且苛待士卒,導致士卒引南詔入寇,攻破成都外城,掠走數萬人。
公元830年,李德裕前來鎮守,蜀地遂安,唐文宗準許南詔求和,立約互不相侵,又用李德裕為劍南節度使,整頓邊防,訓練士卒,防南詔再來攻掠。
公元860年,安南引南詔兵乘虛攻破安南交趾城,不久唐軍再次占領安南。863年,南詔攻破交趾城,唐軍退守嶺南。866年,大唐安南都護高駢大破南詔軍,南詔楊緝思出戰失敗逃回,唐軍趁勢攻入城池,斬首三萬余級,平定安南。
此后,南詔長期與唐朝戰爭,宋威、髙駢等率唐軍數次大破南詔軍。南詔“屢覆眾,國耗虛”,甚至到了征十五歲以下的男子為兵,讓婦女代替男子耕種的地步。與唐朝長期的戰爭,導致南詔國力日衰,最終導致滅國。
疆域范圍
公元860年,南詔極盛時的統治范圍包括今云南全境、貴州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西藏東南部以及今緬甸、老撾、泰國的北部地區,使南詔成為西南地區歷史上最強大的統一王朝。南詔鼎盛時期的疆域,東接貴州,東南到達安南,西抵伊洛瓦底江,西北連接吐蕃,北接大渡河,南面和女王國接界,西南和驃國接界,北抵大渡河,東北達宜賓。
南詔以洱海地區為統治中心,國內置十賧、六節度使、二都督。其中賧相當于州,是南詔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中心,為直接統治區。節度使則主要管轄部落地區,都督區則是為了拱衛洱海統治中心。另外還有3個羈縻地區。
十賧:云南賧、品澹賧、白崖賧、趙川賧、蒙舍賧、蒙秦賧、邆川賧、大和賧、苴咩賧、大釐賧。
六節度使:
弄棟節度使:管諸族部落。防備唐朝
拓東節度使:管轄東爨烏蠻三十七部。防備唐朝
銀生節度使:督轄樸子、長鬃等數十族。
永昌節度使:重兵監視西爨,又管轄金齒、漆齒、銀齒、繡腳、穿鼻、裸形、磨些、望外喻等落后部落。
麗水節度使:管轄金齒、漆齒、繡腳、繡面、雕題、僧耆等十余族。防備吐蕃
劍川節度使:管轄浪加萌、于浪、傳袞、長裈、磨些、樸子、河人、弄棟等十余族。防備吐蕃
二都督:通海都督、會川都督。
羈縻地區:東爨諸部、羊舸昆明諸部、東蠻諸部。
國祚世系
第一代王細奴羅(617-674),又名獨邏、獨邏消,舍尨之子。649-674年在位。
第二代王邏盛(634-712),又名邏盛炎,細奴邏之子。674-712年在位。
第三代王盛邏皮(672-728),邏盛之子。712-728年在位。
第四代王皮邏閣(697-748),盛邏皮之子,唐朝賜皮邏閣名歸義。 728-748年在位。
第五代王閣羅鳳(712-778),皮邏閣之子。748-778年在位。
第六代王異牟尋(754-808),閣羅鳳之孫,鳳伽異之子。778-808年在位。
第七代王尋閣勸(777-809),又名新覺勸,異牟尋之子。808-809年在位。
第八代王勸龍晟(797-816),尋閣勸之子。809-816年在位。
第九代王勸利晟(801-824),又名勸利,勸龍晟之弟。816-824年在位。
第十代王勸豐祐(817-859),勸利晟之弟。824-859年在位。
第十一代王世隆(843-877),又名酋龍,勸豐祐之子,859-877年在位。
第十二代王隆舜(860-897),又名法,世隆之子。877-897年在位。
第十三代王舜化貞(876-902),897-902年在位。
南詔滅亡
公元897年,唐人鄭回的后裔鄭買嗣指使楊登殺死南詔王隆舜。公元902年,鄭買嗣起兵殺死舜化貞及南詔王族八百余人,自立為王,建立大長和國,南詔滅亡。
鄭回曾是唐人,后來被南詔俘虜,然后鄭回成為南詔的高官。鄭回先后教育了鳳迦異、異牟尋、尋夢湊等多任南詔太子。即使異牟尋、尋夢湊,也被鄭回打過。南詔國上下沒有不害怕鄭回的。南詔把宰相稱為清平官,南詔設置六名清平官,異牟尋以鄭回為清平官,事務都與鄭回商議,鄭回執政當權。其他五個清平官,謙恭謹慎的侍奉鄭回。如果他們有過失,鄭回就打他們。
作者觀點
南詔是一個夾在大唐和吐蕃之間的小國,也是在唐朝的支撐下才統一五詔。但是南詔在唐朝和吐蕃之間搖擺不定,屢次和唐朝爆發戰爭,最終讓本就不雄厚的國力日漸衰微,最終走向滅亡。
南詔能夠存活到唐朝后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西南邊陲的南詔不是唐朝的主要戰略方向。唐朝的戰略重心一直在北方和西方,因為能給唐朝帶來真正亡國災難的異族政權先是突厥和吐蕃。
突厥雄據北方,歷經高祖、太宗、武后和玄宗時代歷次打擊,玄宗時代突厥問題已經解決。吐蕃居高臨下,巔峰時期控制了整個青藏高原和河西走廊還有西域的大部分,并一度攻入長安,到唐德宗末期,吐蕃已經基本構不成對唐朝的致命威脅。
南詔長期與唐朝戰爭,宋威、髙駢等率唐軍數次大破南詔軍。但是唐朝始終未能徹底解決南詔問題,根本原因是西南地區并不是唐朝的戰略重心。
本文由上甘嶺的旗幟原創,歡迎關注、點贊、收藏、分享,帶你一起長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