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Molly 媽吐槽說自從加入了家委會,老公總被老師叫去畫黑板報。
就因為她老公是學設計的,開了家設計公司,平時都畫客戶的大單子,畫起黑板報來倒也不含糊……
女兒還特別驕傲,覺得爸爸給班級爭光了,自己的小棉襖,只能自己寵著了。
咱就是說,家長和老師的微妙關系就像“尊貴甲方”和“卑微乙方”,一旦孩子入學就簽訂了為期 6 年的“勞務合同”。
(圖源:電視劇《加油!媽媽》)
平時在家說一不二,一接到老師電話就變得唯唯諾諾,在公司上班面對領導也沒有那么卑微過。
今天我們也采訪了一些過來人媽媽,看看他們在和老師斗智斗勇時的一些“卑微時刻”,看完你就發現,原來當媽后的內心世界,竟然這么“精彩”……
@左右媽:
漏接老師電話,瞬間想到了一萬種可能。
我平時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都很不錯,一點不會怯場,但總是在接到老師電話的時候“翻車”。
前幾天早上收到一年級雙胞胎班主任的語音電話,當時正帶著藍牙耳機邊看劇邊剪視頻呢,沒注意手機的提示,等發現的時候,電話已經掛斷了。
腦子里的警報瞬間就響了,馬上就跟老公商量:“我要不要回撥過去?不會孩子又惹禍了吧?不打過去是不是也不太好呀?要么我發兩條信息?”
最后遣詞造句了半天,內心糾結好久,發給老公看過之后,才終于把信息給老師發了過去……
▲和老公商量怎么回復
(素材來源:小紅書@右右細毛和爸媽)
@豆豆媽:
在公司“重拳出擊”,卻在學校唯唯諾諾?
我在公司是個負責公眾號業務,管理幾十人的團隊小領導,面對客戶刁難都能據理力爭,以一敵百的那種。
誰知道在老師面前竟然“卑微”得像小學生。
為了在老師面前刷一波存在感,加入了家委會,在家委會干起了“實習生”的活。
每次學校一組織什么活動,我就負責撰寫、排版公眾號,老師希望公眾號的版式新穎漂亮。
之前有一次中秋節,老師讓我做個推送。那段時間實在是太忙了,過了三天,老師來催說能不能快點做完。簡直比客戶的 deadline 還嚇人……
當然最后還是因為無法兼顧工作和家委會,退出了。
總得來說,家長參加家委會,老師肯定還是會更關注你的孩子一些,但平時確實要比別的家長多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
@子衿:
老母親的卑微程度,和娃的成績表現掛鉤。
關于這個話題,我太有發言權了!
我是個二胎媽媽,哥哥上小學,弟弟幼兒園大班。特別娃上小學之后,我越發覺得“母憑子貴”這個成語真的是有道理的。
不得不說,老母親的卑微程度和娃在學校的成績表現有直接的關系。
我自己學心理學,平時是做家庭教育工作的,對待娃跟家長都很有一套,甚至還去哥哥的學校做過情緒講座。但是每次只要一接到老師的電話還是沒來由地心里一緊。
因為我家哥哥確實成績不咋地,搞得我也跟著底氣不足。
但弟弟學習超級認真,幼兒園老師每次看到我就夸他,也幾次喊我去學校當家長助教。跟老師溝通就明顯沒那么“卑微”了,腰桿子挺直了,說話也硬氣了哈哈哈。
相比幼兒園,小學的老師確實可能會更關心成績一些。不過咱也不用把焦慮轉嫁給孩子,只能說教育是一條漫長的修行之路,需要老師、家長和娃三方的持續磨合……
@南南:
“不好意思老師”、“讓您費心了”是我和老師溝通的高頻短語
家里老大幼兒園中班,我平時最害怕的就是老師發一長串的語音微信,這種情況一般都是老大在幼兒園出什么幺蛾子了。
如果是摔著磕著了,老師會直接發小視頻給我,幼兒園磕磕碰碰我覺得很正常。
老師的長語音內容就五花八門了,大多都是紀律問題:
“今天肉肉沒有睡午覺,自己沒睡覺還搗鼓旁邊的小朋友,旁邊小朋友也沒撈著睡午覺。晚上早點給他洗刷休息。”
“今天肉肉坐姿不好,和沒有骨頭一樣不好好坐著,老是從椅子上溜出去,害怕摔著頭。”
“排隊也不好好站著,東倒西歪的。”
每次聽到開頭就已經開始打腹稿了,聽完更是要在微信對話框里反反復復修改很多次再回復給老師。
“不好意思老師,給您添麻煩了”、“讓您費心了老師”、“謝謝”……
這是我和老師溝通的時候說的最多的幾句話,真的是比上班對待領導還要客氣。
老師不主動聯系我就說明又安穩過了一天。
@小皮猴兒:
人生第一次被校長請家長,是因為這件事。
家有小二男生,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娃。
成績和調皮都數一數二,老師表揚多但同時因紀律問題受到批評也多。我們在教育孩子上也沒懈怠過。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請家長,是因為娃和女同學為了學校手工課上的材料包爭起來了,女生哭得很傷心。
聽老師說對方家長第二天一整天在學校要找領導要說法,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形,對方家長說:“我老來得子,在家一點委屈都不讓她受,憑什么讓你孩子欺負?”
我聽班主任老師說他們孩子被我們孩子推了一下,我們一直不停瘋狂道歉,男生對女生動手肯定是理虧方,旁邊校領導也是很無奈的眼神看著我。
對方家長堅持說要懲戒我孩子,我是道歉+讓他家孩子還手打回來,最后罷休用手指著我家孩子說:“以后看著我們繞道走,聽見沒?”
第一次看到這種架勢我和孩子都懵了,可以說是人生最“卑微”的時刻之一了。教育孩子,我覺得在拿捏尺度方面是很值得研究的,也是最困難的。
我家娃動手能力還不錯,在校參加各種活動,也取得過不少成果。
成長過程中犯錯肯定不斷,受到批評聲音肯定多,為了能盡可能的給他多一些鼓勵聲音和大家的認可,希望孩子依然可以保持自信,繼續加油。
看完這些媽媽的故事,相信姐妹們也是深有同感!
還記得小學剛入學時,老母親們面對老師都是“戰戰兢兢”的狀態,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影響到孩子。
但隨著娃進入中高年級,互相了解多了,慢慢就找到了更和諧的相處模式。
豆豆媽以前每次回老師消息都會加一個“哈”,后來她意識到自己和老師是平等的,試著把“哈”刪掉,老師的態度也沒有任何變化。
班級群里有家長對老師發表不同意見,老師事后也沒有虧待他的孩子,依然對娃的成績、成長很上心。
平時老師招募志愿者,不用非得強迫自己去參加,有事偶爾拒絕老師也能理解。不想加入家委會也沒關系,畢竟孩子自己優秀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回報。
要知道咱們和老師相處最好的方式還是平等+信任
作為小學生家長,你有沒有經歷過同樣的“卑微時刻”呢?歡迎來留言區一起嘮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