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電車報廢后,電池必須運回生產國!
據汽車之家2024年4月15日發文,歐盟規定電車報廢后,電池必須運回生產國。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兩點:
- 避免電池污染:電池報廢后若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將電池運回生產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電池污染對歐洲的影響。
- 增加車企成本:把電池運回來需要巨大成本,另外無污染處理報廢電池也要巨大成本,這么一來車企只能提高車價。但車價提高,在歐洲就賣不動了,這一規定限制了其他國家電動車入境。
歐盟這是典型的雙標,那歐洲進口的汽車報廢后,汽車上的輪胎橡膠必須運回歐洲進行回收嗎?因此,不應該以國界來處理,應該以生產銷售的企業來處理,哪家企業生產銷售就負責回收處理。
這同時也說明歐洲國家在新能源上玩不贏我們啦,就憑個廢舊電池都處理不了,還要讓我們拉回家處理,歐洲國家就比我們落后啦。
其實,學過化學的都知道,電池這玩意絕大多數是金屬元素,人類能從各種復雜的自然礦物中提煉金屬元素,從電池中提煉還不是小兒科。從報廢鋰電池提取鋰元素,比從鋰礦里提取成本低多了。
只要不亂丟亂放廢舊電池,回到工廠里可回收部分都是百分之九十幾的,說污染的都是沒上過化學課的人。廢舊電池回收,對別人是個大問題,但對中國來說,可能催生了又一個新的突破方向與新興產業——舊電池回收處理與再利用,這可能也是一種核心競爭力。
這一規定對中國電車企業產生了一定影響,增加了電池處理成本,可能導致售車價格上漲,從而影響在歐洲的銷售。中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應對歐盟的這一規定:
1. 加強電池回收技術研發:提高國內電池回收處理的技術水平,降低回收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2. 推動電池生產本地化:考慮在歐洲設立電池生產基地,以滿足當地的法規要求,并減少運輸成本和風險。
3. 加強與歐盟的溝通與合作:通過外交途徑與歐盟進行溝通,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例如共同制定更合理的電池回收標準。
4. 發展國內市場:加大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培育和發展,減少對歐洲市場的依賴。
5. 加強國際合作: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同應對歐盟的規定,推動全球范圍內的電池回收和可持續發展。
同時,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和管理,推動產業的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