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國參加完CafeShow展會回京的第二個早上,我們就趕著早班高鐵當日往返了一趟上海,不辭辛勞趕路,是為了赴約藍瓶咖啡Blue Bottle Studio上海站的體驗活動。
Blue Bottle創始人James Freeman詹姆斯·弗瑞曼
Blue Bottle Studio可以被翻譯為藍瓶咖啡創意工作室,一次只接待4位客人,每次體驗60分鐘,其中會提供8款咖啡+2道甜品,以及創始人James Freeman挑選的黑膠音樂。
以一種沉浸體驗的方式來表達藍瓶對咖啡的創新理解和視角。Studio此前已經在京都、首爾、香港和洛杉磯“快閃”,而5.7-5.12則是首次登陸上海。
藍瓶咖啡的創始人James Freeman和全球創新與研發負責人Benjamin
5月6日的這場體驗比較特別,由藍瓶咖啡的創始人James Freeman和全球創新與研發負責人Benjamin親自來呈現。
讀過許多關于James Freeman的采訪,對于這位創立了精品咖啡行業“美學標桿”的前輩一直都充滿了敬意,這次可以喝到他做的咖啡,期待值也非常高。
Studio的內容細節一直對外保持著神秘感,地點在藍瓶中國內地的首家門店裕通店,為了活動效果門店的二樓被“蒙上一層白色的面紗”。
預約時間到之后,我們被Studio的工作人員引領上樓,在細心詢問了過敏原和是否能飲酒后,正式來到二樓的吧臺前落座。
這時,James Freeman、Benjamin和藍瓶咖啡全球Omotenashi資深經理Ryoto Kichikawa已經站在吧臺后,三個人都穿著米白的工裝夾克,酷似米其林主廚,又帶著工匠氣質,微笑著迎接我們。
左起:Benjamin、James Freeman、Ryoto Kichikawa
從2002年創立藍瓶,Freeman從單簧管演奏家轉入咖啡行業,已經過去22年,銀發、清瘦和儒雅是現在的他給人的印象。
“Welcome to Blue Bottle Studio."Freeman說道。
60分鐘的體驗,自此拉開序幕,隨后的60分鐘里,解鎖了我咖啡生涯中的許多個第一次,直至落筆的此刻都回味無窮,我只想說:心為之顫動。
就跟隨這張菜單,讓我為你徐徐道來。
第一道:“種子”SEEDS
大道至簡,從種子開始。
James Freeman用一支類似紅酒醒酒器的玻璃瓶,將清透淡綠色的液體倒入杯中,由咖啡師遞上。
所謂“種子”就是咖啡豆,這道飲品使用了極淺烘焙的咖啡豆,淺到咖啡豆仍保留著綠色,類似于中國制茶殺青的初加工,研磨后浸泡萃取,冷藏保存。
咖啡豆來自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的亞齊產區的gayo,處理方式是厭氧日曬。
冷香中是咖啡生豆特有的谷物氣味,而喝到口中卻酷似冷萃的明前龍井,清冽甘甜。這是我第一次喝到這樣的處理方式,而這道“種子”的靈感則是來自古老也門人民會飲用的“白咖啡”,他們用極輕烘焙,碾碎咖啡泡水來喝。
從這一杯“種子”開啟體驗,既呼應著咖啡一生的開始,追溯本源,讓體驗者耳目一新獲得清爽的口感。
而隨后的每一道飲品都遞進式的在味道和體驗上,由淡到濃,層層展開。
第二道:珍量即溶SOLUBLE
對于精品即溶咖啡我們其實已經非常熟悉,通過冷萃凍干的技術,即溶咖啡可以還原一杯精品咖啡的風味。
Studio的這一杯使用了兩款咖啡的拼配,分別是50%也門外海瑪產區的煉金術士處理也門妮婭和50%的蘇門答臘產區印尼COE的第九名。
這兩款咖啡豆的評分都在90分以上,品質無需質疑,這款珍量即溶也是為Studio特制,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可揮發的物質。
呈現方式上,先引導客人感受這款即溶的干香,隨后在細膩飽滿的片狀晶體可溶顆粒中加入水,讓它在客人面前溶解還原。
糖漬櫻桃、檀木的風味和馬德拉酒的余韻,果真在口腔中展開。可以說是我喝過的還原度極高的一杯即溶,非常驚艷。
“我們希望展現即溶咖啡也可以有不平凡的風味。”
我想這一杯的引入也是想要展現藍瓶在即溶工藝方面可以達到的程度。
第三道:長飲 LONG CUP
這3杯長飲,我愿稱之是“咖啡魔法”的開始。
三只手沖咖啡的豆子,分別是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山谷心牧場的水洗瑰夏、哥倫比亞莫里西奧的厭氧日曬瑰夏和也門的煉金術士處理法也門妮婭,由Freeman、Ben和Ryoto共同制作。
將咖啡粉投入水中
這個制作方式的過程到現在都不斷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他們將大量的咖啡粉倒入水中,將一只沙漏倒置,隨后就退到吧臺之外。
音樂轉換之后,我們眼前是咖啡粉的一場自由墜落,我所以為的手沖,卻并沒有“手”的參與,而是咖啡粉與水憑借重力的緩慢融合。
咖啡粉的墜落、沙漏的流逝、音樂在空氣里的撞擊,時間仿佛靜止,唯有咖啡與水在發生著化學發應。
攪拌咖啡粉再次融合
沙漏顛倒兩次,三位咖啡師再次回到吧臺,共同拿起攪拌棒,讓咖啡粉與水再次充分接觸,再用濾杯將這三杯依靠咖啡粉自由墜落萃取的液體過濾。
擦干下壺,整個過程絲滑,滴水不漏,充滿細節
過濾咖啡液
三個人在音樂的節奏中從容不迫,相互配合完成了三杯咖啡的制作。
飲用的順序從加州瑰夏開始、隨后是哥倫比亞瑰夏和也門。這也是我第一次喝到美國產區的瑰夏咖啡,據Freeman介紹加州種植咖啡的歷史僅有20年,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產區,而對比古老近千年的也門產區,在這三杯組合中對比飲用將會有非常有趣的感受。
加州瑰夏的風味輕新清晰,茉莉花香、草莓糖的甜感和柑橘酸質都有,像一杯跳躍快樂的果汁,喝下去的一刻會讓人立刻眉頭舒展,喜上眉梢。值得關注的事,這支來自加州的豆子極為罕見珍貴,僅8磅供藍瓶全球的Studio使用。
也門的“煉金術士處理法”是QIMA生豆公司的獨創,在厭氧處理中加入了惰性氣體,讓這只古老的咖啡豆更顯沉郁優雅,帶著遠古野性風情的羅望子和黑櫻桃風味明顯,同樣也是非常稀有的競標批次。(對于留學過也門的我,深知咖啡是那個古老民族的希望,對于藍瓶對也門妮婭的偏愛,深感欣慰。)
哥倫比亞的瑰夏則表現介于兩者中間,就像是加州和也門這兩個新老世界之間的中堅力量,三杯飲品訴說了咖啡的歷史變遷。
這道“長飲”從制作到飲用的過程大概十幾分鐘,三杯咖啡從高溫喝到低溫,也對呼應了“長飲”的含義。
第四道:“短飲”SHORT CUP
亦是整個體驗的另一個高潮部分。
三位白衣咖啡師共同沖煮三份法蘭絨咖啡,使用淺烘焙的精品印尼咖啡,使用細粉、極大的份量,每份超過80g,以點滴的手法,緩慢萃取。
在悶蒸的步驟時,法蘭絨濾布下不加下壺,使用“炫技”一般的手法,咖啡與水緩慢接觸下墜,卻一滴也未掉落在吧臺。
徹底浸濕后,才將銀色金屬的下壺放到濾布下,在音樂聲中,大約10分鐘后,這份特濃的曼特寧才做好。咖啡師用小杯盛出,深色的液體堪比是用咖啡機萃取的濃縮。
溫杯的步驟沒有缺少
這一口,令人驚呼,如此濃稠的曼特寧竟有糖漿一般的觸感和甜度,完全不苦,桂圓的甜和樹脂的香料氣息被呈現出來,包括我們在內的體驗者都露出了超乎自己意料的表情。
在兩道之間還有一份甜品,柚子風味的法式軟糖,用來清爽口腔。
下一步是由Ben來制作,他將煮沸的牛奶用吸嘴手沖壺在空中拉高,注入到高濃度的法蘭絨曼特寧中,依靠這個沖撞讓牛奶和咖啡充分的融合。
這一幕讓我想起去年12月在蘇門答臘gayo村的中心市場里喝到的雞蛋咖啡,當地的咖啡師也是用這樣的手法來沖咖啡。
牛奶與咖啡撞擊后產生了豐富的泡沫,一杯咖啡歐蕾就這樣做好了。加入牛奶后,口感更加的甜美。同時奉上的還有剛剛烤制出爐的一份費南雪,Freeman建議將費南雪浸泡到咖啡中再吃,果然,美味。
最后一道:餐后酒 DIGESTIF
從最清淡的種子,一道道喝到最后,收尾是一杯咖啡烈酒。如同這道飲品的英文名"Digestif ",在西餐禮儀中,用于結束漫長的晚餐并幫助消化,通常是酒精度超過35%的烈性酒,如干邑、阿馬尼亞克。
而在這里,使用了埃塞俄比亞美塔日曬咖啡,加入了中國的汾酒來制作,靈感來源于埃塞俄比亞傳統咖啡儀式,同樣也加入了豆蔻和香草籽來制作。
之所以選擇中國山西的汾酒來融合,則是想用這款酒里柔和清甜的味道來呼應咖啡,而中國白酒本身的利落感和悠長余韻也令咖啡加分。同時提供的還有一小杯冰牛奶,可以根據喜好自由融合。
這杯的呈現由Ryoto來制作,按照秩序分別盛出,酒在東方的傳統文化中一直都是對賓客至高的款待和一種禮儀。
西方的咖啡、非洲的香料、東方的酒,東西方的文化,因為咖啡與烈酒的碰撞,完美融合在這個曼妙的收尾中。
六道菜單、8杯飲品和兩道甜品的呈現和體驗到此結束,60分鐘的時間如一場夢幻演出。
在離場前,我們收到來自藍瓶的伴手禮,一封信:
“The temple bell stops
but I still hear the sound
coming form the flower.
——matsuo basho”
寺廟里的鐘聲已歇,
但聲音仍從
花朵里傳出來。
——松尾芭蕉,英詩翻譯:勃萊
寫在之后
體驗結束后,我們就立刻返程回京,然而一路向北行駛的火車上,長途旅程的疲憊未能減少我心里的震撼。
黑膠音樂也是整體體驗的重要部分,將氛圍烘托到位
我想說這場Blue Bottle Studio的展演后勁兒太大,已經超越了咖啡本身,用一種音樂、文化、肢體、儀式相融合的方式去表達著咖啡的美學,它似乎將我們日常所看到的具象風味、細節參數、高深精密的設備都拋開在腦后,只選用了最最簡單的制作方式。
甚至在有些環節中不讓人去參與,只讓咖啡自己去表達。
大道至簡的美感,Blue Bottle Studio給了人們一個讓咖啡上升到藝術和精神層面的可能性,留下無窮的回味。這一套體驗產品背后的思考和嘗試令人贊嘆。
也讓我想起剛剛在釜山結束的2024WBC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得主來自印尼的Mikael Jasin的展演,他用一種全新的禪意方式在比賽臺上引導評委,用冥想和呼吸來調整身體感官,再去感受他制作的咖啡風味。
新晉世界冠軍,來自印尼的Mikael Jasin邁克·亞辛,在決賽上的展演,目前已經可以在國內社交媒體上看到他的視頻。photo by Echo Luo。
他的展演也同樣超脫出了咖啡具象的存在,而是把它的美,用另一種方式與感官相連接。
人類的感官不限于眼耳鼻喉,還有更高層次的感受:思想、審美、生命,以及心靈。
咖啡,可以抵達怎樣的遠方呢?
有生之年,我可以看到這樣的咖啡演繹,無憾。
Blue Bottle Studio上海站的活動將繼續到5月12日,所以這整套流程展演會由藍瓶咖啡中國團隊來完成,同樣精彩,不要錯過。
黑膠唱片機播放的定制歌單
Bill evans - portrait in jazz
Bill evans trio- waltz for Debby
Ryuchi Sakamoto - 12
Philip glass- philip glass solo
John coltrane - ballads
Miles Davis- Kind of Blue
Miles davis - Sketches of Spain
Stan getz - jazz samba
Sonny rollins - way out west
文末福利互動:留言聊聊你對Blue Bottle Studio的看法,我們將抽出1位贈出Blue Bottle精品即溶咖啡一份。
猜你喜歡看 BET YOU LIKE
為什么這家“五金工具”咖啡店能火出圈,變成上海潮人聚集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