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我朋友志偉,今年第N次給我感嘆:很想念三江學院4號門。
我:誰不是呢?
十幾塊吃個飽的樂山缽缽雞、胖到不像話的郭阿姨月亮饃、任意組合的曼年養生粥、還有一咬嘎嘎脆的梅干菜扣肉餅……倆吃貨輪番陷入對美食的追憶中。
志偉:兜兜轉轉這幾年,當年爆火的梅干菜扣肉餅,還堅挺在4號門附近呢。
我:那必須再去炫一頓。
△攝于2021年3月
三江學院4號門,南京夜市的昔日王者。
自2022年5月謝幕后,幾經沉沉浮浮。攤位老板們在龍西路短暫地聚過,在南湖夜市待過,在岱山重逢過,也在河西南紫金1912抱團入駐過。
△攝于2021年3月
最近一次是在三江學院門口的禹悅里市集,持續一個月,幾十家攤位,熟悉的美食,沒有一個角落不在誘惑著吃貨們的味蕾。
煙熏火燎間,仿佛曾經的三江夜市又回來了。
但很快,一月期滿,市集撤離,攤位老板們又一次消散于江湖。
只是這一次,做梅干菜扣肉餅的小劉決定,扎根四號門,不再顛沛流離了。
2017
2021
2023
偶爾去一次三江夜市的人,大概率不會注意到小劉。
我們去了四次,每一次的鏡頭之下,都意外抓到了小劉忙碌的身影。
2017年,那時他梅干菜餅事業剛起步,青澀的臉龐下,是對顧客說“5塊錢”的靦腆。
2021年,夜市剛開放的那段時間,空氣和小劉都是沉默的。
2023年,一部分三江夜市攤主去了岱山君成美食街,小劉變成了大劉,眉眼間帶些滄桑。
這次拍他,小劉蝸在江泉路公交站臺背后,一個人一輛車,身邊再無相熟的攤位老板。
小劉的門面,兩三個平方,說是角落更恰當,堪堪能容納兩大筐醒發的面團。
前兩年滿城的東奔西竄,游擊式營業。
眼下,固定攤位,準時出攤,小劉將穩定營生牢牢地握在了手上。
『一個安徽人在江蘇做著浙江的餅』,是35歲小劉的slogan,一句話就把老底交代了。
老家阜陽的他,在南京做了八年的梅干菜扣肉餅。
燒爐子、揉面、加餡、攤平、刷水,貼餅、炭火直烤,一氣呵成,只要出攤,日銷量100+。
梅干菜扣肉餅的秘訣,在于餅要脆,餡要香。
豬肥膘、豬瘦肉,按10:1均勻搭配,再加入梅干菜、鹽、味精、糖等,就是全部配方了。
其中最關鍵的秘訣是肥肉一定要多,這樣貼爐壁烤時,餡才會滋滋冒油,特別香。
扣肉餅有兩種口味可以選,微辣、不辣。
當然,還有一種隱藏辣,是熟客到店點名要的“特辣”。只看小劉一把抄起辣椒瓶,旋風倒入,這紅辣椒的量,想想就辣嘴。
剛從炭火爐里取出的餅,帶著滾燙的高溫。
小劉麻溜地掰開、折疊、裝袋,餅香和梅干菜扣肉的醬香撲面而來。
接過這份燙手又燙口的餅,咬開來,餅皮嘎嘣脆,梅干菜餡,葉多梗少,油脂滿溢,一點都不柴。
就這樣,咸香帶甜,滿心滿口都是踏實的味道。
捏著紙袋的我們,吃得忘情。
小劉又烤了一塊微辣的遞給我們加餐,微辣的口感明顯更豐富一層。
梅干菜扣肉餅,8元/塊,2點支攤,4點開賣。
第一波粉絲,是隔壁春江幼兒園、春江學校、雨花臺中學的學生,一放學就呼啦涌來報到。
待到稍晚一些,等來了三江學子外出覓食;夜晚10點的場子,則留給了晚班歸家的鐵心橋人。
現在,樂山缽缽雞、閩記炸雞、阿皮年糕、朱姐烤苕皮組團去了南湖夜市。
郭阿姨月亮饃在義務小商品城有了固定門面,曼年養生粥進軍吉慶路夜市……曾經的擺攤搭子們都有了新的去處。
我問小劉:就蹲這了,不挪窩了?
小劉靦腆一笑:在這賣了8年的餅,來去都是熟人,舍不得啊。
攝影 / 達文西
商務 / 王旭麗 (微信號:H13337716453)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