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永州的醫院里來了一位103歲的患者。她自稱肩膀痛,醫生遂叫她挽起袖子檢查。這時,老婦反問道:“一定要挽起袖子嗎?”
醫生看著她,回答了一聲“對”。
看得出來,老婦很是為難,但是猶豫再三后,她還是緩緩地挽起了袖子,同時還安慰醫生道:“你不要嚇到了喲!”
銀金花
醫生笑了笑說:“放心,各種傷痛我見多了,現在只是要確定你哪個地方痛。”說完便抬起老婦的手,一邊查看,一邊按壓,問她這里疼不疼,那里疼不疼?
突然,醫生面露驚色,隨即他又故作鎮靜,然后對一旁的護士說:“你先看著她,我去取點藥馬上回來。”
沒過多久,醫生回來了,但他并沒有取藥,而是帶來了警察。他指著老婦,對警察說:“同志,就是她的胳膊上有許多槍傷留下的疤痕。”
原來,醫生看到老人手臂上許多的彈孔傷觸目驚心,在這個和平年代他覺得太不可思議,他聯想到如果老人是好人,難道是遭遇了什么不測?如果她是壞人,豈不是可以歸案,于情于理都說得過去,于是便悄悄地報了警。
銀金花
看見有警察來,老婦以為醫院里發生了什么事,便下意識地環顧了一下四周。誰知警察竟上前直接問她:“這里的醫生報警稱你身上有槍傷,請你跟我們回去核實一下。”
沒想到警察找的是自己,老婦驚訝萬分,不得已她急忙掏出一張泛黃的紙遞了過去。警察看后,恒隨手遞給了醫生,醫生一看竟滿臉羞愧,不好意思地向老婦道歉:“真是對不起!”
原來,那張泛黃的紙是老婦的身份證明——軍人優撫證。她竟然是一名抗日戰士,叫銀金花。打開那張紙,她講起了自己的故事。
銀金花的祖籍在山東,家中世代習武,到她爺爺那輩時,村子里鬧饑荒,爺爺便帶著全家逃荒到了河南漯河安家。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她們家人丁興旺,上上下下42口人和和睦睦,日子過得十分美滿。
然而,日軍發動了侵華戰爭,噩運從此降臨。
日軍轟炸后的廢墟
1938年6月,日軍計劃占領河南省會鄭州。蔣介石為了阻止日軍這一計劃,便下令扒開了黃河花園口堤壩,阻止了日軍地面部隊的進攻。
對此,日軍并未作罷,用空襲施以報復。
1938年8月12日,日軍調集9架飛機直飛河南漯河,在上空排成“品”字形,對漯河車站及居民房屋狂轟濫炸。受到驚嚇的老百姓四散躲避,日軍飛機不依不饒,直接降低飛行高度,瞄準老百姓便喪心病狂地轟炸。
一時間,數百個老百姓喪命,銀金花一家41口全部遇難,只有她一人僥幸逃生。
看著滿院的泥巴和血水,銀金花放聲大哭,望著盤旋而去的日軍飛機,她發誓:此生與這群侵略者不共戴天,一定要替家人報仇雪恨。
抗戰時期的女兵
隨后,家破人亡的銀金花離開了漯河,她四處逃難,先去了長沙,又去了重慶,最后來到了湖南地界。這里正在征兵,憑著一身武藝,銀金花被部隊錄取了,成了一名女兵。
因為身材高大,又擅長武術,剛入伍的銀金花就被分到了戰斗班。不久后,她便隨部隊參加了長沙會戰。
看著長驅直入的日軍氣焰異常囂張,銀金花恨得牙癢癢,她和戰友們埋伏在濃密的叢林里,同日軍打起了游擊。
第一戰,她表現得十分勇敢。
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猛攻瀏陽河,她說,那是一場“肉搏戰”。當時,她和所屬的隊伍子彈已經打完,她們堅守在陣地上等待援軍的到來。沒想到我方的援軍還未到,日軍一個大隊卻先來了。
日軍一來就發起了猛烈地進攻,短兵相接,大家沒有辦法就只好操起空槍迎上去。
抗戰時期的訓練
后來,我們的人被打散了,而且一個接一個犧牲了。銀金花接著說,她被七個日本兵逼到了一處空地,敵人見她是個女的,便露出邪惡的大笑,嘰里呱啦一翻交流,好像是商量要抓活的。
眼見著日本兵向她撲過來,銀金花側身一躲,又快速反身奪過他的槍,接著一腳就將那個日本兵踹下了山坡。
她想起了自己的家人,41口人全成了日軍的炮下魂,銀金花大吼一聲,端起那支搶來的槍向著另一個日本兵掃射過去。見她殺紅了眼,其他日本兵立馬開始還擊,銀金花頭部和肩膀被彈片擊中,她瞬間倒地。
過了一會兒,日軍發現沒有動靜,以為她已經中彈,便走過去查看。沒想到銀金花卻突然坐了起來,端起槍朝著日軍一頓掃射,七個日本兵應聲倒下。
最后,銀金花也因傷勢過重暈倒在了地上。
銀金花老人
這時,支援部隊趕到了,將她救了回去,在搶救了三天三夜之后,銀金花終于醒了過來。
在后來的戰斗中,銀金花又負了新傷,所以,在她的身上便留下了多處槍擊的傷疤。
1949年,新中國成立。銀金花和丈夫回到家鄉生活,丈夫也是抗戰老兵,他們的生活極為簡樸。晚年時,丈夫和兒子去世了,她就跟著孫子生活。平時閑不住,她就在院子里種菜、養雞,農忙時還幫村民照看小孩。
銀金花的故事如一股洪流沖擊著在場所有的人,警察和醫生無不肅然起勁,他們以敬禮的方式向這位抗戰老兵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就連排隊等候看病的人聽聞她的事跡后,也紛紛鼓掌致敬。
治療結束,面對這位100多歲的戰斗英雄,醫護人員主動將她護送回家。
從此,小城永州便傳開了銀金花的故事。
銀金花老人
相關部門前來慰問,左鄰右舍也紛紛上門探望,大家都為和戰斗英雄為鄰而感到驕傲,他們送吃的,送用的,可這些都被銀金花一一拒絕了。
她認為曾經的那些是作為一個中華兒女應該付出的,沒有國,哪有家,在那個年代,保家衛國就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出生入死何足掛齒。她堅持不要任何津貼,一直選擇自食其力,她認為,樸素、簡單才是自己的日常。
如今,銀金花已經112歲了,她依然精神矍鑠地簡單地生活著。當年在醫院發生的一切,銀金花可能已經淡忘了,可那些傷痕,是她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為國家和家園浴血奮戰留下的永遠的勛章,她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英雄。
如今的和平年代,這樣的英雄故事歷久彌新。
它們見證了中華兒女在艱難險阻中鍛造出的鋼鐵品格,對后人而言,這就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致敬英雄!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