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畢亞軍
剛剛宣布全球大裁員計劃的馬斯克,或將在不遠的未來有新的理由裁員了。
5月5日,特斯拉旗下機器人公司Optimus發布了一段Optimus機器人在特斯拉工廠工作的演示視頻,視頻中被安排到生產線上分揀電芯的 Optimus,速度有點慢但動作精準,并能自行糾錯。
去年,特斯拉汽車業務被比亞迪等中國企業圍毆之時,馬斯克就曾反復強調說,特斯拉是一家機器人公司,Optimus機器人項目將比汽車業務和FSD更有價值。
今年一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中,馬斯克進一步表示,Optimus已在執行工廠任務,未來幾年將更廣泛地使用。
GPT以來,中國各界都高度關注美國的AI進程,但關注的重心大多是GPT、Sora這些。
這是值得檢討一下的。
更值得我們關注的美國AI,或許應該是機器與這些的結合,是智力與體力,動腦與動手的結合,是特斯拉Optimus這類項目。
美國這些年一直在努力重振制造業,但一直干得不順。核心原因大概是兩個:缺人(勞動力),缺產業鏈配套。歸根到底是:
缺人。
搞制造業無外就是資源(土地、礦產、能源、水)、技術、資本、市場、勞動力。美國除了缺人,其他都可以說是世界一流。
Optimus是什么呢?是:
幫美國造人。
一旦Optimus等項目可以規模化地為制造業造人,美國制造業大概率會比我們想象的更容易補齊并形成競爭力。
本身也不算弱的美國制造業,一旦通過機器人再次強大,影響可能會是革命性的。
核心是,它可能劇烈地改變全球產業鏈和產能版圖。
而這一改變,將對人口眾多且制造業提供了大量就業的國家非常地不友好,并極有可能導致這些國家的就業困境——
如果跟隨它搞機器替代人工,你的人可能大量失業;
如果不跟,就算你的人可以當機器用,也卷不贏真正的機器,卷不應就沒有競爭力,最終還是會導致失業。
而我們剛好就是人口眾多且制造業提供了大量就業。
AI布道者們當然會講技術創新不但不會沖擊就業,還會創造更多就業,并拿出一堆技術創造就業故事來證明。
但AI技術,和過去都不一樣。
第一,AI是真正可以取代人,而不只是幫人提高效率;
第二,因為它能真正取代人,所以它對不同人口、就業和產業結構的國家,機遇和挑戰不同:對人少甚至缺人的更有機遇,對人多的更有挑戰。
這是非常值得小心的。
機器大規模取代人,當然不會馬上就來,但早晚會來。
至今常常像機器一樣干活的我們,該如何走進那一天,如何在那一天有新的活法,恐怕比搞好AI技術本身更重要。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