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無小事,用藥需謹慎。
美猴王有真假,藥品也有“真假”——“左旋體右旋體”。它們極其相似,作用卻有可能大為不同。
或有人感慨:“左邊耳朵中耳炎就用左氧氟沙星,現在的用藥都這么精準了嗎?”或有人疑問:“我是右邊的甲狀腺切除了,怎么醫生還給我開左甲狀腺素片呢,是不是搞錯了?”
其實,藥物和我們的手一樣,也分“左右”,它們互成鏡像但不能重疊,這種實物與鏡像的對映關系稱為“手性藥物”。
經過大量的臨床觀察,藥物對映體異構體的藥理活性通常具有較大差異。有時兩個對映體的藥理作用會相加,但更多的情況是一種對映體有藥效,另一種則沒有藥效或藥效很低,甚至會產生較大的毒副作用。
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莫過于“反應停”事件。
上世紀五十年代,隨著一款治療孕吐的藥物——沙利度胺風靡全球,人們也逐漸發現當地畸形嬰兒的出生率明顯上升,許多嬰兒四肢短小形如海豹。直到1961年,沙利度胺因為強烈的致畸作用被禁止給孕婦使用。
后來的研究發現,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悲劇,是因為沙利度胺具有左旋和右旋兩種結構,左旋體的二酰亞胺結構易于代謝水解酶結合,生成的產物可被胎盤吸收,能干擾胎兒發育,具有致畸作用,而右旋體難以與水解酶結合,不會產生致畸代謝產物,不會致畸,是真正的“孕婦的理想選擇”。
“反應停”事件給了我們一個沉重的教訓。也正是這個教訓,使藥物的手性得到制藥界的高度重視。往后的藥物在研制成功后,往往要經過嚴格的生物活性和毒性試驗,以避免其中的一種手性分子對人體產生危害,或者通過手性拆分得到高效低毒的藥物,更好為治愈疾病服務。
這樣,“左氧氟沙星”、“右美沙芬”、“左甲狀腺素鈉片”等“真美猴王”就來幫我們治病了。
祝您健康用藥,用藥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