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內容提要:在中國古代社會等級森嚴的時代,只有皇室和貴族才能使用帶有龍形象的物品。例如,龍袍是皇帝的專用服裝,而龍椅則是只有皇帝才能坐的椅子,這些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榮耀和尊貴。直到宋代,出現了許多劃時代意義的突破,龍紋圖案,開始融入民生。龍年到來,浙江6頻道特別推出尋龍記系列。今天,我們跟隨杭州宋代玉器博物館館長,帶我們一起去尋找玉器上的龍紋及其轉變。
電視首播:2024年2月2日(周五)22: 50
播出平臺:浙江民生休閑頻道
出品機構:浙江廣播電視集團
學術支持:杭州宋代玉器博物館
玉是中國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載體,起源之多元,與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史同步。
宋代玉器博物館館長:紅山它是北方的這種玉文化,它是較早的一種,實際上更早的當然也在東北往前推7000多年前,興隆洼遺址,更早的有哈爾濱和東北角的小南山遺址,它實證了中華的玉文化9300年。玉器當中的龍有商周到春秋的延續和保存,唐朝的時候它屬于貴族的一種圖案,那么相對來說玉器和龍紋組合它都應該是宮廷和貴族的一種使用的范圍。到了宋代龍紋發生了一些本質上的變化,因為宋代整個朝代非常具有包容性,具有一種融合親民的特色。
紅山遺址
興隆洼遺址
小南山遺址
龍紋在玉器上的體現,更是類型多樣、造型豐富、工藝精湛。在極具特色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宋代玉器將當時的美學思想大膽的融入其中,完成了向世俗化和生活化的轉型。
宋代玉器博物館館長:我們博物館的展覽大概有260多件玉器,其中我們宋代龍形的玉石,展出了大概有三五十件的數量,就是把龍紋在宋代的演變充分的說明。像這邊開始展覽的,這里頭它是一組龍紋帶飾,像這樣可以看到它是類似于這樣的皮帶扣,是雙龍戲珠,那邊是一條云龍紋,那么這種表現,包括方銙,它的表現都是在跟人的皮帶和帶飾上密切相關,所以它的龍紋體現出來以后,它會是走進使用的功能,會比較實用。像這邊也同時出現了幾件龍的玉飾,包括玉的龍的帶飾,除了穿鑲嵌和配飾之外,它還有一個功能,類似于下面打的圓的環,它就可以掛東西,可以佩戴,下面還可以佩戴東西,就是在腰飾下面能夠繼續延伸出來的東西。那么這里它有兩塊就是龍紋的帶飾,這種龍紋的帶飾當時也是這樣裝飾在衣物上,因為它的背面都是平坦,但是會有3-5組的牛鼻穿孔,就可以決定它能夠嵌在我們的衣物器物上,那么這種題材它叫“飛龍在天”,龍的做法它開始趨向于親民化。我們古話說“龍騰云起”、“虎嘯生風”,所以龍它一定伴隨著云,興云吐霧。
宋 龍形帶飾
宋 白玉龍紋帶環
宋 白玉云龍紋飾件
宋代玉器常見的龍紋簡繁兼具、線條流暢構圖合理、層次感強,主紋輔紋相互襯托。宋代玉器上廣泛地使用龍紋,龍紋風格獨特,種類較多。
宋代玉器博物館館長:這邊有一組龍紋的璽印,我們知道就是說璽印當中最早的是傳國玉璽,就是秦始皇出來的傳國玉璽,上面是螭龍鈕,好像就是龍鈕,他已經最早運用在璽印當中,意思貴為天子。這種璽印上面的龍一直傳承,直至我們的清代,甚至我們現在很多的用印也取自于龍紋,那么這組龍紋它是南宋時候運用比較廣泛的一種表現形式。它里頭有刻字的,還有是做成花紋的,這是下面花押,方便人家記錄一種事實,然后直接簽字畫押。有些刻字的,那么這里頭有雙龍的,有單龍的,有蹲龍的,那么這種表現形式它就是運用到了其他的器物上,龍紋進一步的延伸下去,但是會運用到很多的器物當中。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就是這四件它都是以不同形式的龍紋組合陳列出來。宋代玉器中的龍紋還遵循了繪畫中的“三停九似”:三停,即頭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為龍身的三個段落結構;九似,即頭似駝,角似鹿,眼似蝦,頸似蛇,腹似蠶,麟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這樣的藝術表現形式,使宋代玉龍處靜謐風雅之中卻時刻彰顯靈動與張力的蓬勃生機,蘊含著無限力量。
宋代玉器博物館館長:類似于像里面的那種龍紋印押在上海博物館有一件較大體量的玉璽,那個是專家認定的是北宋時期的。也是這樣一只蹲龍,那件是國內少有的。那么這樣的器物,我們可以這么說,宋代的時候它既有傳承,比如說玉璽的制度,貴為天子的一種等級,但同時它更重要的一種變化是,它開始融入了民生,融入了我們衣物的裝飾之中,融入我們生活行走之中,甚至融入衣食住行之中。
宋 玉押
由于宋代士大夫對于禮制建設的迫切需要,為了獲得考古發掘依據,便在民間搜集古玉。搜集一定數量之后民間沒有了古玉,便開始出現了宋代的仿古玉。
宋代玉器博物館館長:這里頭的龍紋它有些是仿制早期的、漢代的、西周一些出土的玉器的器物,這些玉是仿漢仿周的,但是現在它也是真正宋代的古玉,這里頭我們就可以看到一些,它會用漢代的形制,比如說一塊玉壁上盤龍這種兩兩相對的這種都是仿古的制式。所以我剛才也介紹了,它會把龍紋的傳承發揮到極致,然后它有創新,它非常符合我們現在的體制,在創新中發展。龍紋形式,還表現在這種像劍衛,它有劍衛這種器物,它是寶劍外部的護衛,然后和腰帶連接的部分,那么它的龍紋很有意思,它雕了一個大的龍,一個小的龍,它已經在這器物上隱含了“望子成龍”之意,所以宋代的龍紋它發展的與你我都有關系,有關生活當中或者社會當中,它會有一種豐富的情感,還有良好的祝愿,像這樣的話它就代表了“蒼龍教子”、“望子成龍”。
在杭州宋代玉器博物館展覽的“風物記雅”中,展陳著一件宋元之際的白玉龍紋帶板。
宋代玉器博物館館長:像這個龍紋,我們在研究的時候覺得它應該是一組,而且它這種設計我們感覺到它可能跟《易經》,中國傳統四書五經的《易經》有一定聯系。這件我們給它的文化定位叫“潛龍在淵”,因為有一種烏云壓頂之勢,然后一條白龍蜷縮,那么一套帶板可能就說明了《易經》當中它的整個爻辭和說法都在這一套帶板當中,通過龍紋展示出來了。
宋-元 白玉龍紋帶板
宋代玉器博物館館長: 這里我們還成列了一個游龍仙子杯,我們知道它當時作為一種酒器,它的藝術表現力就是說這個杯里盛的是瓊漿玉液,然后有游龍看護,游龍盤旋,那么你要想到玉帝這里偷取它,是非常的艱難,而且會更加顯示對這種瓊漿玉液的珍視,它也增加了:一審美的要求,二游龍都在邊上,那么你是不是會感覺到等級檔次都有所提升,是這樣一個案例。
宋 游龍仙子杯
宋代,龍真正從云端走下進入了民間,并且融入了百姓生活,百姓能夠去參觀,能夠游覽,能夠體會龍紋玉器所帶來的美好祈愿,這正是宋代龍紋玉器本質上的影響和變化。宋代玉器在繼承隋唐玉器的基礎上,為玉文化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及對后世玉器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不論是宋代玉器紋飾造型或是雕刻工藝都為后世的玉器設計提供借鑒和啟示。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注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