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科普教你認識疾病、預防疾病
據說人類是山里的猴子變的,又說人類是水里的魚變的。不管怎么變來的,隨著社會特別是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壽命已經從早期的二三十歲發展到現在的接近八十歲。但據科學研究,人的壽命可以在120-125歲之間,歷史上也有很多人追求“長生不老”未果,原因之一,疾病仍是人類生命的一大“天敵”。
生活中,百姓了解的疾病分類大多都是“內科病、外科病、婦科病、兒科病”,也對,這是按照解剖學分類和臨床治療方法或者患者性別、年齡分類的,也是目前大多數醫院的臨床科室設置現狀。其實,要預防疾病,得從疾病發生性質的角度來說。
一、先天性和(或)遺傳性疾病:也就是你還在母親體內沒有出生之前,就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的健康的生命體了。比如“先心病”就是各種先天性心臟有缺損的疾病,又比如“唐氏綜合征”就是先天性染色體異常的疾病。這類疾病,可能是父親或母親染色體有缺陷,導致的遺傳性疾病,也有的是孕期病毒感染或有害物質影響了胎兒器官的正常發育進程造成的。這類疾病可以通過婚前健康檢查,孕期保健檢查、優生優育指導等措施予以預防。
二、病源生物入侵性的:細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力克次氏體、寄生蟲等,通過有開口的器官如有生理性開口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病理性傷口如皮膚創傷或蚊蟲叮咬或皮膚接觸等途徑進入人體致病,稱為傳染病或感染性疾病。這類疾病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是接種疫苗!遺憾的是部分傳染病目前還沒有疫苗,如艾滋病,要潔身自愛!所以,講衛生、注意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就非常重要,保護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如勤洗手,開窗通風,用公筷,吃熟食,勤洗澡換衣服,曬被褥,必要時消毒殺菌、殺蟲等等,可以減少疾病傳染的機會。
三、生活方式性的:多數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慢非傳),如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心血管疾病、部分免疫性疾病、慢阻肺、營養不良或過剩類的等等。這類疾病已經成為人類生命的“主要殺手”,而這類疾病病因相對復雜,有待醫學界進一步研究,但目前有證據發現它存在多因一果或一果多因,也不是一早一夕就發生的,它與人們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比如抽煙酗酒、熬夜、某些病毒反復感染、缺乏運動、高鹽高油飲食、心理壓力過大等等,也有的有家族因素。要預防這一類疾病,應該盡可能長期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戒煙限酒、堅持鍛煉、合理膳食、心理平衡,規律作息等等。這方面的科普我們做的比較多了,你可以關注“瀘州疾控”微信公眾號,搜看往期內容。
四、意外傷害與中毒。這一類嚴格說來不是身體生病了,而是身體直接遭到損害了。包括各種自然災害,如風、雷、雨、水自然災害,也包括人為因素如各種自傷自殺、各種服毒(有意或誤服)投毒、交通意外、火災、溺水、觸電、一氧化碳中毒以及諸如食用毒蘑菇、未煮熟的四季豆、發芽的土豆、污染的皮蛋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等等。可以通過安全教育、制度設計落實、行為干預等綜合措施加以預防。
五、心理、精神類疾病。這類疾病以人的認知、情緒改變伴有行為異常、人際失衡、社會適應變化等為特征,病因復雜,涉及個人、家庭、社會諸多原因。有遺傳性的,有外因誘發的,有因為長期疾病合并發生的,有的來自社會,有的來自家庭,有的與個人不良生活方式相關的。這類疾病一部分可以通過制度設計落實、心理干預或針對具體原因干預預防。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心理問題都建議大家勇敢地面對,必要時可以去專業機構接受心理咨詢指導,這樣就可以不發展為心理疾病。
六、地方性疾病,如克山病、大骨節、地氟病、碘缺乏病等等,顧名思義,這類疾病與地理環境有關。也就是你生活的地方土壤、水中,缺乏某種人體健康必需的物質或者存在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從而造成人體健康的損害。這類疾病可以通過環境治理或者食品添加、健康生活方式等措施予以預防。
七、職業性疾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如各種職業中毒、職業病性損傷等,它包括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放射性四類損害。共分為10大類132種,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與從事的職業病接觸危害因素有關。我國專門有一部法律,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意思無論是企業方還是勞動者本人,只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執行,特別是我們勞動者,遵守與職業健康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積極參加職業健康教育與培訓,主動學習和掌握職業健康知識和防護技能,認真采取職業勞動保護措施,這類疾病就可以有效預防。
八、其他類型。如蟲、蛇咬傷類,極端天氣或環境所致如凍傷、中暑類,這些疾病需要因時因地加強個人防護措施加以預防。
疾病與健康是人類生活狀態的兩個極端,正確認識疾病,了解疾病發生原因,從源頭一級預防,同時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本身就是預防疾病的措施之一。目前,對某些疾病還不知道具體的發病原因和機制,但隨著社會發展、醫學技術的進步,未來會認識了解更多疾病,也就會有更多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療,你一直在追求健康生活的路上,我們一直在守護你健康的路上!
作者:瀘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余桂群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