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是食用油行業的龍頭和“晴雨表”。隨著2023年年報披露收官,一張張業績答卷展現出行業的變遷與趨勢。
作為糧油業市場化程度最高、競爭最充分的品類,食用油行業孕育了一批國內最優秀的糧油企業,企業的面貌日益多元,上市公司的隊伍不斷擴容。
油訊選取了十家具有行業代表性的上市企業作為觀察樣本,分別是:綜合性糧油食品企業(金龍魚、金健米業)、油脂區域龍頭(京糧控股)、細分油種企業(道道全、西王食品、太陽股份、南僑食品)、油料深加工企業(新疆晨光、索寶蛋白、嘉華股份)。
2023年這些企業的經營業績如何?各自選擇了什么樣的發展路徑?食用油的生意經如何續寫新篇?讓我們從各家年報中一窺究竟。
營收和利潤
食用油業務的經營包括大豆、菜籽等油料及油脂的貿易、壓榨、精煉,產出產品為散裝油,進一步灌裝可產出中小包裝油產品;此外,副產品油粕可以作為重要飼料原料。
需要說明的是,不同的油企經營的側重點不同,只有少數頭部企業能做全產業鏈、全油種,中小企業分散于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各展其長。因此,各企業的經營規模數據會有較大差距,不具備可比性。
2023年觀察企業的營業收入普遍出現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油脂原料價格下跌,市場上終端產品賣得更便宜了。
例如金龍魚,2023年產品銷量延續增長勢頭,較去年同期增加11%;但營業收入較去年略有下降,主要因為大豆、大豆油及棕櫚油等原材料價格下跌,產品價格隨之下跌的影響超過了銷量增長帶來的營收貢獻。
上游原材料價格下降,也使得企業的生產成本得以降低,尤其利好側重于包裝油產品的企業,例如道道全、西王食品、金健米業等,企業的凈利潤均實現恢復性增長,得以扭虧為盈、或逐步走出虧損。
原材料成本占食用油業務的比重高,多達九成以上,如果出現大幅波動,就會對盈利水平產生較大的影響。
以加工葵花油出名的太陽股份出現顯著的業績下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葵花油原料價格下跌,期初存貨及采購成本價格較高,導致虧損。
為了盡可能減小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利潤的影響,國內規模油企已普遍利用國內外衍生品交易市場對原材料采購進行套期保值。
年報披露,2023年金龍魚套期工具(商品期貨及外匯衍生品等)與被套期項目(現貨)合計實現盈利114億元;道道全套期工具與被套期項目合計實現盈利約2.8億元;京糧控股期貨和現貨結合實現盈利2.5億元。三家企業的套期保值業務均取得較好的成績,為穩定利潤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事實上,期貨與現貨的結合經營在2023年加速成為食用油行業的主流,以期貨價為基礎的基差現貨交易規模日益擴大,上游壓榨企業擁有了更高的議價能力。是否具有駕馭衍生品工具規避風險的能力,成為油脂企業能否持續進階的一道分水嶺。
低利潤圖強
近些年來,食用油企業不再是資本市場上的香餑餑,有投資者感嘆,這個行業利潤低得驚人;有財經媒體發現,無論原材料漲跌,這個行當都不太能賺錢。
自從2020年金龍魚上市,近四年來沒有一家傳統的食用油企業IPO成功。資本市場更青睞高盈利、創新型企業。2021年,主營烘焙油脂的南僑食品上市;2022年,從事棉籽精深加工的新疆晨光掛牌新三板;深耕大豆深加工的嘉華股份、索寶蛋白分別于2022年、2023年A股上市。
古語有云“糧油之利一分,珠玉之利百倍。” 事實上,古今中外,傳統的糧油業從來都是低利潤生存的生意,能達到5%以上的利潤率已很不容易,甚至連知名的四大國際糧商也不例外。
對于糧油上市公司而言,想方設法提高賺錢能力才是王道,一些企業走上了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始于食用油的金龍魚已涉足米、面、調味品及中央廚房,玉米油龍頭西王食品進入運動營養品領域,油脂區域龍頭京糧控股經營起薯片面包等休閑食品副業。
不過,對于食用油主業,各上市公司仍充滿信心。金龍魚稱,作為居民日常基本的必需消費品,食用油行業仍然存在較大市場機會,將繼續在包裝化、品牌化、高端化方面形成合力,推動行業質的提升和盈利空間的上移。
京糧控股指出,植物油市場中葵花籽油、茶油、玉米油、米糠油等小品種油脂快速發展,細分油種的優質企業通過差異化競爭,促進我國食用油行業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
2023年為適應環境及市場變化、尋求穩定增長,各家企業的一些經營亮點值得關注。
專注細分市場,打造規模優勢。食用油行業有著“噸位決定地位”的說法,保持一定產能及銷量規模,才能獲得立足之地。2023年企業們紛紛聚焦各自的主業,持續“強筋健骨”,向專精特新發展。
道道全以菜籽油為經營核心,在湖南、重慶、四川、廣東、江蘇多地投建工廠,全國產能布局基本完成,資產效能突顯,菜籽油市場的市占率達到5-6%。
烘焙油脂龍頭南僑食品加大產能建設,對現有的天津、廣州、上海生產基地投資擴建、升級改造的同時,在西部據點重慶規劃建設了第四座生產基地。
京糧控股推進油脂沿海沿江布局戰略,推動海南洋浦加工等項目,拓展棕櫚油作為主營品類,布局飼料原料業務,延伸大豆產業鏈。
新疆晨光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新建35萬噸棉籽加工項目,并參股成立新公司,向下游精煉及包裝油業務延伸,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嘉華股份以大豆蛋白為核心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三個募投項目的建設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產能利用率的提高,大豆油等產品的產銷量得到提升。
做強品牌,構建線上線下復合渠道。食用油企業的主要盈利能力來源于品牌溢價及對終端渠道的掌控。面對2023年電商打響低價戰、白牌硬折扣崛起,各企業在保持戰略定力的同時積極應變。
線下經銷商仍然是糧油企業實現銷售的基本盤,2023年經銷渠道在各家公司收入占比情況為:金龍魚(廚房食品)49.5%、金健米業(主營業務)44.4%、 道道全(包裝油)86.5%、京糧控股(主營業務)54.6%,南僑食品(主營業務) 55%。
其他銷售渠道則包括直銷、電商等。金龍魚食用油的電商銷售占比約為10%左右,據說和行業的整體比例差不多。線上渠道除了銷售功能外,也作為新產品、新品牌推廣的窗口。金龍魚表示不會為了電商渠道的增量而進行大量補貼。
對于線上渠道,各企業則進行了精細化運營。金健米業以追求利潤為導向,調整線上銷售的產品線,降低低端糧油產品銷售占比,打造核心爆款單品,增加產品銷售毛利率;西王食品深化線上、線下產品區隔,完成玉米胚芽油電商版包裝全面切換,制定拼多多、京東、天貓等異型規格及專屬產品,構建渠道競爭壁壘。
在渠道組織變革方面,金龍魚進一步推動整合營銷,推動區域一體化管理,積極推動省級平臺試點,加強多產品線植入。金健米業組建了營銷中心,實現米面油集合營銷;京糧控股組建中包裝油、新渠道(媒體)、海南區域銷售專業團隊,以順應市場的新需求和新變化。
2023年的食用油賽事已經落幕,2024年的賽程已行至三分之一。當前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多變,產銷兩端的行業內卷有增無減,如何修煉內功、謀生存求發展?上市公司的發展足跡不斷為行業樹立起新坐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