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
▋社科人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防范和化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是我們須臾不可放松的大事。從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高度,把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效能,推進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與管理能力現代化,科學防范和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保障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與維護人民健康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之義。
原文 :《將制度優勢轉化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效能》
作者 |浙江工商大學數字政府研究院副院長 張鋌
圖片 |網絡
完善應急響應機制,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能力。早發現、早預警是防范和化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的前提。要切實增強公共衛生風險早期監測、預警能力,深入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構建一體化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大數據平臺,打通應急管理、衛生、工信、科技、公安和交通等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信息共享機制,發揮一體化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大數據平臺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政務數據資源的應有價值。
優化疾病防控體系,增強重大傳染疾病預防控制能力。提升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效能,關鍵在于提高重大傳染病預防控制能力。要堅持預防為主,將疾病預防作為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補短板、堵漏洞,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尤其是要加強基層防控重大傳染病能力建設,筑牢基層防控重大傳染病的基礎。要改善疾病預防控制基礎條件,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治未病”的能力。要加快疾控體系改革,疾控體系要強化疾病預防控制、傳染病應急處置、公共衛生監督等功能,通過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依法分級、分類施策,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科學性、精準性和實效性。
健全醫療救治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能力。醫療救治體系是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最后防線。要健全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的醫療救治體系,提高應急處置水平和醫療救治能力。具體而言,其一,優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善傳染病診療和救治網絡,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逐步提高資源配置和服務均衡性。其二,要加強醫療物資儲備,優化重要醫療物資產能保障和布局,尤其是要加強傳染病醫治藥物、醫療設備等應急救治醫療資源的儲備。其三,加強聯防聯控的體系建設,有效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救援,構筑起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其四,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西醫結合傳染病防治體系。此外,要完善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體系,健全應急醫療救助機制,構建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有效銜接的系列制度。
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制度保障。讓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才能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效能,促進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與管理能力現代化。具體而言,要完善中國特色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法治體系,構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和法治監督體系。要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應對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建立公共衛生危機結束后依法防控行政執法督察糾偏機制,重點解決基層部門和人員簡單執法、粗暴執法問題。要做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工作,讓公眾了解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增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法治觀念。總之,要發揮法治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提升我國公共衛生治理效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的公共衛生安全保障。
[本文系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抗疫彰顯的中國制度優勢研究”(21GXSZ019YB)研究成果]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于社會科學報第1899期第3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王立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