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域
伊塔洛·卡爾維諾(1923—1985)是意大利當代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前不久,卡爾維諾數據庫上線,將國際卡爾維諾研究推向新的高潮。
原文 :《國際卡爾維諾研究新動向》
作者 |南開大學文學院 周琳玥/博士生
圖片 |網絡
2023年為卡爾維諾百年誕辰,在其故鄉意大利,由卡爾維諾實驗室(由羅馬大學主導,米蘭大學、米蘭比可卡大學、牛津大學協作的研究中心)統籌的一系列紀念活動于2023—2024年在全球相繼展開。前不久,卡爾維諾實驗室發布了其數字化建設的最新成果——“BIBLIC”(Bibliografia Italo Calvino),該數據庫向學界提供了關于卡爾維諾的第一份完整的參考書目。這意味著,自此之后,世界各地的用戶均可通過卡爾維諾實驗室的網站(www.laboratoriocalvino.org)自由訪問“BIBLIC”。
與時俱進的卡爾維諾研究
卡爾維諾逝世已近四十年,但其作品在意大利本土及域外六十余個國家和地區持續受到關注,相關研究已卷帙浩繁,且還在與日俱增。作為20世紀偉大的文學經典,卡爾維諾作品能葆有如此活力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他對文學、倫理與社會的思考與質詢仍能精準切中當下的精神肯綮,以至能在世界范圍內聽到清晰的回響;另一方面在于他廣博的知識涉獵及百科全書式的開放思維,使各類研究與對話中多元學科、多元視角的進駐成為可能。
在意大利,在一批具有公信力的專業學者的影響下已形成深厚的卡爾維諾研究傳統,對相關文獻目錄的匯編工作亦在持續進行。1994年,馬里奧·巴倫吉、布魯諾·法切托、克勞迪奧·米拉尼尼在其主編的卡爾維諾《小說與短篇小說:卷3》中,詳細整理了關于卡爾維諾的“文本注釋和信息”“著作文獻目錄”以及“評論文獻目錄”,為人們提供了一份重要參照。2007年,盧卡·巴拉內利的著作《伊塔洛·卡爾維諾文獻目錄》進一步呈現了卡爾維諾文學批評的廣闊幅員。2023年,弗朗切斯卡·魯比尼的新作《世界中的伊塔洛·卡爾維諾:作品、語言、國家(1955-2020)》通過追溯意大利域外67個國家的1500余種譯本,詳盡勾勒了卡爾維諾作品在國際的傳播歷程,為新時期繪制一幅以“地緣—政治—語言”為錨點的卡爾維諾文獻地圖起到了奠基作用。
如今,卡爾維諾實驗室“BIBLIC”數據庫的上線可謂一個里程碑式的節點。除了收錄卡爾維諾生前身后已出版的各類著作外,該數據庫還提供了卡爾維諾其他相關作品的全面概覽:散見的文學、新聞、編輯作品;前言、后記、封底、書評;演講、信件、采訪、回憶錄;以及涉及音樂、繪畫、電影、電視、戲劇等題材的各種文章。這些數據將有助于研究者進一步深入龐大而復雜的文獻系統,探究每一文本、每一作品的出版史,重建卡爾維諾不同時期的各種跨界聯系。關于卡爾維諾其人其作,該數據庫還收錄了不少來自記者、批評家、學者,以及醫生、建筑師、科學家的文章條目,這些來自不同讀者群的聲音展現了公眾對這位作家廣泛而持續的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該數據庫還特意采集了卡爾維諾作品在意大利和國外各版本的封面,呈現了一個數字化的視覺導覽。通過“BIBLIC”數據庫,訪客們可以在紛繁的國外譯本中看到更多樣化、各具特色的封面選擇,它們以視覺形式直觀呈現了世界各地的設計者們對這位作家的理解與認同。
總之,“BIBLIC”數據庫的旨歸是成為一件理想的工具,更形象地來說是一架珍貴而實用的“六分儀”,它將借助其強大的搜索引擎幫助人們在卡爾維諾作品的浩瀚星群中辨明方向,以繼續發現其中蘊含的無盡價值與共鳴。
卡爾維諾在中國
卡爾維諾的名字于上世紀50年代首見于國內雜志,80年代開始涌現譯本,但早期多是轉譯或節譯,質量參差不齊。進入新世紀后,出現了兩個重要節點。一是2001年,譯林出版社推出了由呂同六、張潔主編的5卷本《卡爾維諾文集》;二是2012年,譯林出版社開始以統一裝幀的形式陸續發布單行本,這一系列延續至今,還在不斷擴充,正將卡爾維諾作品宇宙一步步呈現給國內讀者。
與譯介進程同步發展的是卡爾維諾愈來愈龐大的讀者群,其中很多人總是“欲求不滿”。因此,不少卡爾維諾讀者及研究者都曾訪問過一個名為“卡爾維諾中文站”的站點。該網站由民間愛好者自發建立,在2001—2011年間持續更新,搜集并分享卡爾維諾書目(包括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非虛構作品和部分英譯本)及相關資訊(包括作者生平事跡、部分中文評論及國外評論)。如今,譯林出版社已推出近30冊卡爾維諾作品,并在其中增補了序言、后記、注釋等重要副文本資料,中文資料匱乏的局面得到了極大改善,但仍有大量未被譯介的零散文獻尚未進入中國讀者的視野(如卡爾維諾的書信集、戲劇劇本、音樂臺本以及一些早期的小說實驗等)。
值得提及的是,在卡爾維諾實驗室的中國負責人、羅馬大學東方學系伯艾麗副教授的領導下,卡爾維諾作品的中譯本和中國學界相關批評文獻的收集整理工作自2015年開始進行,目前已可在“BIBLIC”數據庫中查詢到相關條目。后續資料將在她與北京語言大學周婷副教授、羅馬大學博士后高昌旭的協作下繼續更新。
由此,“BIBLIC”數據庫無論對普通讀者還是專業學者來說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使人們更便捷、更前沿地獲取關于卡爾維諾的資訊,使在更深層的意義上與世界范圍內的其他讀者和研究者對話成為可能。當然,語言障礙仍是一個重大挑戰,這要求人們勇于走出英語的“舒適圈”,以作家的原語言接觸更為豐富的材料。
未盡的版圖
“BIBLIC”數據庫向廣大讀者和研究者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豐富、最完整的卡爾維諾文獻目錄,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對卡爾維諾來說,寫作的意義是建立一種可能的秩序,表明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卡爾維諾從未真正“結束”過一本書,他的作品總是保持一種開放的結構,朝向新的組合、新的開始,也為讀者葆有著新的創造和發現的可能。“BIBLIC”數據庫的搭建亦是秉持著這樣的精神。其主頁分為四大板塊:卡爾維諾已成書著作、卡爾維諾其余散見作品、譯本、批評文獻,訪客可通過文獻所屬類型、出版時間、作者、標題、語言等限定項自由劃定檢索范圍,且可在每一條目中,找到與之相關的其他條目的鏈接——從一部到另一部作品,從一篇文獻到另一篇文獻,為好奇的讀者提供了多個入口和出口。
“BIBLIC”數據庫版圖還在不斷拓展。隨著越來越多人踏上探索卡爾維諾的知識之旅,“BIBLIC”數據庫將一邊如“六分儀”般履行著航海定位的職能,一邊如“制圖師”般負責把旅行者們新發現的“島嶼”記錄在冊。這將是一幅永遠處在變化中的地圖,仰賴于全球化的合作,以及各國讀者和研究者的參與,在未來一步步賦予其更清晰、更完備的形狀。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于社會科學報第1899期第5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王立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