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大禮堂在維修中燒毀,我朋友圈一片哀嚎。
我才意識到朋友圈有那么多河大畢業生。
大禮堂始建于1934年,距離今年正好90周年。
河大最早叫“省立河南大學”,抗戰時發展成為“華北唯一最高學府”(北大清華南開都南遷了),國民政府把它改為國立河南大學。
這是河南最好的大學,但是1949后受到冷落,沒有進入985序列,印象中1997年我高考的時候它甚至不是211。
這背后不僅是開封這個城市命運的沉浮,也是整個河南人“現代命運”的縮影。每一次災難河南都沒有躲過,但是福利和你關系不大。
大禮堂曾是河南“留學歐美預科”遺址,它代表著在歷史的某個階段,河南人曾有過開放勃發的胸懷,夢想連接世界——這是河南人另一種現代想象。
90年代以來,城市化加速,鄭州逐漸崛起為大城市,開封不但沒有獲得大發展,反而在“鄭汴一體化”敘事中成為附庸。
河南大學也一樣,以“省”命名的城市卻不在省會,這是一種尷尬。這種錯位,長期影響它的辦學經費。
所以后來也在鄭州建了新校區——這是另一種尷尬,這是像強省會的投靠,也讓在開封的校區變成“老河大”。
一個蒼老的、懷舊的場所。
但是,河大人的內心始終有某種不甘:河南不應該是一個文化大省嗎?如果河南有一所“真正的高校”,它一定是河大大禮堂的樣子。
其實這也應該是“河南的另一種可能”:有歷史感的、文質彬彬的。但是這只是虛構,或者是一種夢。
只有大禮堂是真實的。它是1930年代最優秀的的河南人所能設想的美好禮堂,既有實用性又有藝術性,既是中式的樣子,又能吸收“現代建筑”的結構優勢。
從今往后,這個“唯一的真實”也不存在了。它化為灰燼,當然還可以重建,但是它不再是1934年的那個了。
這是河南人的一個夢,也是“河南人心靈”的一部分。
但是它似乎注定要破碎,看一下消防的通報:
它被稱為“一建筑”。
相信不僅在消防,在很多部門很多領導心中,它就只是“一建筑”而已。
施工隊的人可能也是這樣想的。相關環節的人,可曾真正有過敬畏,你們用手伺候的是河南人的心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