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語
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開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戰爭廢墟中剛剛站立起來的年輕共和國,百廢待興,困難重重。中央人民政府迅速轉入到治理國家環節,不僅要籌劃經濟和社會秩序的恢復,甚至百姓歡度年節這樣的“小事”,也被納入議事日程。
12月23日,政務院召開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了“關于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年節和紀念日分為“屬于全體者”“屬于部分人民”“屬于少數民族”等幾類。第一類“屬于全體者”的年節和紀念日共有4項:“新年,放假一日,一月一日;春節,放假三日,夏歷正月初一日、初二日、初三日;勞動節,放假一日,五月一日;國慶紀念日,放假二日,十月一日、二日。”
1950年,是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年,中國百姓在從未有過的自由歡快氣氛中,度過了第一次真正屬于自己的四大節日。
元旦
1950年元旦,重慶市民集會游行,慶祝西南解放。
開國大典兩個月后,迎來了共和國第一個節日——1950年元旦。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對四億七千五百萬中國人民而言,這個新年是真正意義上的“除舊布新”,帶來了光明和希望。幾千年封建主義統治和一百多年的帝國主義統治被推翻,人們終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建設自由幸福的生活。
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發表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恭賀新年,部署1950年任務。當晚,中國各民主黨派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盛大聯歡會迎接新年。“北京城頭上紅旗招展,家家戶戶燈紅火亮。工人們和學生市民以無比的狂歡與熱情、以勝利者的姿態,來慶祝勝利后的第一個新年。在各工廠的廣場上,秧歌鑼鼓響著愉快的節奏,俱樂部里,歌詠隊在縱情歌唱。”大家盡情地為解放而歡呼,為勝利而高歌,以從未有過的熱情與信心,迎接嶄新的1950年到來。
元旦清晨,人們打開收音機,聽到了高亢的《義勇軍進行曲》。從這天起,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改用雄壯的國歌作為電臺開始曲。下午7時半,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飯店舉行了千余人參加的新年團拜會。
1月2日,由北京市總工會籌委會等20余家單位舉辦的“北京市新年大聯歡”,在中山公園和北海公園同時舉行,5萬余各界群眾參加。其中“搜索反動派立功比賽”最吸引人。人們拿著枯樹枝,在山邊、亭角、池邊翻石頭、扳樹枝、撥枯草,興致勃勃地搜索著“反動派”——畫著戰犯畫像的紙片。下午,兩個公園的40余處,同時進行集體舞蹈和集體游戲,學生們一邊表演一邊邀請參觀者加入,氣氛熱烈而歡快。此外,還有歌舞游藝會、新曲藝游藝會、照片展覽、越野登高比賽及冰上運動會等各種慶祝活動。新華書店在兩個公園內設立了流動供應隊,毛主席著作、青年讀物、雜志報刊一律八折優惠讀者。直接為市民供應生活必需品的北京零售公司,也定于元旦正式成立并營業。市民可以憑證購糧,自由購買煤、鹽和百貨等商品。
還有一件大喜事,京漢、粵漢兩大鐵路元旦全線通車,意味著從北國的滿洲里,至南國的廣州,可以由鐵路交通直達,由此,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各大行政區的鐵路線聯成了一片。這對于加強南北物資交流和政治、軍事、文化的聯系,都有重要意義。
橫跨長江的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武漢長江大橋。
1950年元旦,如料峭寒冬中的一縷春風,歡樂的鑼鼓聲、歌聲和笑聲把凍凝的空氣消融為一片春意。正如新華社新年社論中所言:“在一九五〇年,我們有了比一九四九年好得多的條件,因此我們所將要得到的成績,也會比我們現在所預料的更大些,更快些。”
春節
2月17日,飽受戰亂折磨的中國百姓,終于盼到了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個春節。這是太平年景下的傳統佳節,安定、幸福、正式、喜慶。
購買年貨是過年的重頭戲。此時,盡管共和國剛剛建立,物資匱乏,但人民政府仍想盡一切辦法,穩定物價,組織年貨,幫助百姓歡度春節。有一個秧歌劇生動再現了1950年春節百姓趕集買年貨的熱鬧景象:“人多得擠不動!今年的年集可真熱鬧,站滿了大街四五條。南街上,肥豬肉剛開刀,肥羊肉也不少;北街上,雜貨鋪五香料,醬油干醋大料花椒;東街上,是花市,各樣的鮮花任你挑;正南街,買鞭炮,盤花兩響‘二天攪’(大炮仗);西街上,賣氈帽,貨真價實樣子好!”
春聯和年畫,也是過年的標配。正月里,大街小巷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會貼上寫著吉祥話、贊美詞,祈福一年好光景的紅紙春聯。1950年的春聯,多了許多道出百姓心聲的新詞,比如:“翻身感謝共產黨,幸福不忘毛主席”,橫批為“飲水思源”;“人民政府為人民,人民翻身做主人”,橫批為“當家作主”。
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年畫的需求,也為了利用這個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傳,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頒布了開展新年畫工作的指示。全國各地美術工作者熱烈響應,積極創作,一批反映人民革命輝煌戰績和工農業生產建設成果的新年畫應運而生,種類達300余種,發行總數超過600萬份。
1950年春節,最突出的特點是增加了擁軍優屬活動。春節期間擁軍優屬,是老區的光榮傳統,如今被帶進城市,成為傳統節日里的新風尚。全國各地普遍開展了這項活動。北京市政府將春節的這一周定為擁軍周,舊歷除夕,工作人員攜帶各種慰勞品,慰問警衛首都的人民解放軍部隊。市民政局撥出優待糧44萬斤,用于軍烈屬春節補助金和組織他們開展生產的資金。各區分別舉行了軍民聯歡會和軍烈屬座談會,全市公園和名勝古跡免費招待軍烈屬游覽。天津市6000多戶軍烈屬,收到了市民們贈送的22300余斤肉和22800余斤白面的禮物。市政府贈送駐軍部隊每人一斤肉,各工廠職工也捐贈了大量慰問駐軍的慰勞品。上海市已登記的軍烈屬共計3718戶,市政府向他們發放救濟糧7470余斤,救濟款2760余萬元(舊幣)。南京召開了擁軍優屬晚會。杭州市婦女們做了很多繡著“努力殺敵”“愛民”“擁軍”等字樣的“擁軍鞋”,打著鑼鼓、扭著秧歌送到市政府轉送前線。武漢市政府為全市軍烈屬掛光榮牌、送慰問信和戲票,一些工廠工人,自動以加班一小時的工資捐獻出來慰勞人民解放軍。重慶市各界代表舉行了擁軍優屬獻禮大會,裝在卡車上、人力車上、滑竿上的禮物,從四面八方涌來。
幸福的首都人民還享受到了太平年的文化盛宴。為歡度春節及古物還京,故宮博物院在乾清宮布置了還京文物特展,“正大光明”匾、寶座、五屏風、對聯等原物,經修整復原后,首次展出。和平門外的廠甸廟會照例舉行,新舊書攤、碑帖字畫、古玩玉器等,給人們帶來極大樂趣。向市民介紹日常科學知識的科學知識展覽會,展出十天。在中山公園水榭舉辦的“一九五〇年全國年畫展覽會”,展出作品299幅。
春節期間,正趕上《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剛剛簽訂。2月18日,天安門廣場舉行了10萬余人參加的慶祝大會。東北各城市人民也是歡欣鼓舞慶佳節,哈爾濱市整日鑼鼓喧天,市政府、工商聯合會等門前都高搭彩樓,掛上彩燈。吉林市各界代表與蘇聯僑民于除夕夜舉行了千余人參加的慶祝大會。
“五一”勞動節
5月1日,共和國第一個“五一”勞動節到來。早在1920年5月1日,為了慶祝勞動者自己的節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紀念游行活動。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勞動節。但是,反動政府統治下的中國,豈能允許勞動者擁有并慶祝自己的節日。那時,除解放區外,中國大多數勞動者在慶祝“五一”勞動節時,都會遭到反動政府的嚴厲禁止。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多年的英勇奮斗,終于取得全國解放的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共和國。中國工人運動也得到迅猛發展,被壓迫被奴役的工人階級,成為國家政權的領導階級。“五一”勞動節,也作為最值得紀念和慶祝的節日,放假一天。
這是中國大多數勞動者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自己政府保護下,在自由歡樂的氣氛中歡度自己的節日。4月22日,中華全國總工會下發關于紀念“五一”勞動節的通知,要求全國各工會組織,廣泛深入宣傳紀念“五一”勞動節的意義和任務;各城市和各工業區,應在“五一”這一天,舉行群眾大會和游行活動;晚上,可以組織各種娛樂晚會,要特別招待模范工作者;各地工會組織出版的報紙,要出版“五一”特刊,并多組織工人群眾的稿件。
4月26日,中共中央發布慶祝“五一”勞動節口號,包括“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個‘五一’勞動節!”“慶祝全國勞動人民的解放!”等38條。“勞動最光榮!”成為那個時代最響亮的口號。
4月29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在北京召開慶祝“五一”勞動節干部大會,4500余人參加,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劉少奇發表長篇講話。
5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了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部隊,首都工人、機關工作人員、市民、學生、公安部隊等20余萬人參加的盛大游行慶祝活動。
那天, 春雨綿綿,參加游行的群眾冒雨從上午10時起就向天安門廣場進發,千萬面五星紅旗迎風招展,人們高舉著馬、恩、列、斯和毛主席的巨像,在行進中敲鑼打鼓,載歌載舞。下午3時,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政務院總理周恩來以及各界領導、代表300余人來到會場,參加檢閱。
游行開始,人民空軍的飛機出現在天安門上空,人們仰望著,縱情歡呼鼓掌。游行行列以1萬余人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部隊為前導。緊接著,4萬名工人手挽手,以20人一排的隊列,高呼“五一勞動節萬歲!”等口號,并肩走過檢閱臺。由3萬人參加的機關工作人員、文教和藝術工作者及婦女團體隊伍緊隨其后。北京市各區男女老少的市民群眾,也在游行隊伍中。最富有朝氣的是由5萬名青年學生和少年兒童組成的游行隊伍,他們通過廣場時,已近黃昏,雨后的天空出現了晚霞和彩虹,人民空軍的飛機,排著整齊的“八一”隊形,凌空而過,激發了全場群眾新一輪的興奮和熱情。首都公安部隊行進在游行隊伍最后,此時夜幕已降臨,天安門城墻上五顏六色的彩燈和城樓上的燈光齊放,廣場上燈火輝煌。晚上8:15,慶祝游行活動結束。
位于天安門廣場左側太廟內的“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也于“五一”勞動節正式對外開放。這座宮殿,曾經是明清兩代皇族祀奉祖先的地方,但宮殿真正的建造者們,卻根本不允許跨入。如今,昔日的皇宮禁地變成了普通百姓的樂園,勞動者們可以昂首挺胸,以主人翁的身份,邁進這座屬于自己的文化宮。此外,工人們自己的文化交流園地《北京工人》半月刊,5月1日創刊。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勞動節紀念號”,除發表李大釗的《五一運動史》、陳獨秀的《勞動者的覺悟》等文章外,還刊登了許多先進知識分子撰寫的關于各地工人、工廠狀況的調查報告。
在黃浦江畔,從清晨起,鮮艷的五星紅旗就在大街小巷的上空飄揚,街頭不斷出現的游行隊伍,把成千成萬的上海市民從家中吸引出來。上午,全市工人糾察隊、警衛部隊及群眾團體共計兩萬余人,舉行了武裝大檢閱。隨后,全市分區舉行了游行慶祝活動,參加人數達50余萬。滬西工人俱樂部、工人們親手修建的“勞動公園”,也都在“五一”期間正式開放。
在海河之濱的天津,4萬余名職工和各界代表,在民園體育場集會慶祝“五一”勞動節。會后,參會者分四路在市內進行游行慶祝活動。市音樂工作團、群眾劇團、各區人民文化館等文藝團體,紛紛上演歌劇、話劇、舞蹈、幻燈等紀念慶祝節目。
沈陽市將“五一”勞動節和“五四”青年節的慶祝活動合并舉行。5月1日,16萬工人、職員和學生舉行了盛大集會。他們穿著嶄新的制服,抬著馬、恩、列、斯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巨幅畫像,整隊走過街道。先進生產者們舉著他們在迎接“五一”生產競賽中獲得的獎旗,走在各個隊伍的前列。許多工廠還出動宣傳卡車,飾以勞動模范者巨幅畫像,或以醒目的數字,標示著本廠超額完成國家生產任務的喜訊。
山城重慶,紅旗飄揚,鑼鼓聲不絕于耳。各街道和各工廠都張貼著工人們自己編寫的描寫他們生活和斗爭的墻報、圖畫。5月1日中午,全市分區舉行紀念游行,吸引了大批市民夾道觀看。在朝天門前的長江中,20多個穿著紅衣的駁船工人,駕著龍舟,唱著歌,在江心競渡,博得觀眾熱烈喝彩。
此外,長春、吉林、齊齊哈爾、濟南、南京、合肥、杭州、福州、貴陽、成都等地,也都舉辦了紀念大會或慶祝游行活動。
為迎接“五一”勞動節,各地工人生產熱情高漲,開展了不同規模的生產競賽活動,為開國后第一個勞動節獻禮。此時,共和國成立還不到一年,但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卻已日益壯大。據不完全統計,中華全國總工會已建立了全國統一健全的工會組織,擁有410萬會員。在工人比較集中的上海、唐山等地,會員工人已高達80%以上,形成了全國整齊強大的工人階級隊伍。中國的勞動者們,終于踏上了光明、幸福的前程。
“十一”國慶節
1950年國慶節閱兵,受閱方隊通過天安門前。
1950年最隆重、最熱烈的節日,當屬10月1日國慶節。
進入九月,迎接國慶的各項熱身活動就漸次開啟,許多工廠爭相開展生產大競賽,向第一個國慶日獻禮。青島四方鐵路工廠職工,在國慶節前趕制出一臺獻禮新機車,命名為“國慶號”。山東萊陽縣幾個村的農民,從自家梨樹上摘下當地盛產的“萊陽梨”,精選出最好的果子裝了三大籃,獻給毛主席。上海郊區農民,有的家田里長出了重42斤(普通南瓜約10斤左右重)的大南瓜,有的家田里長出了雙生的大茄子,還有一家稻田里的一株稻穗,竟有 243粒谷子,大家都興奮地表示,要帶著這些豐收的果實,參加國慶游行。
9月29日下午,政務院總理周恩來舉行歡迎宴會,招待來京參加國慶大典的各民族代表。9月30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在北京召開5000人參加的國慶慶祝大會,周恩來總理作了題為“為鞏固和發展人民的勝利而奮斗”的報告。同日晚,毛澤東主席舉行了800余人參加的盛大國慶慶祝宴會,招待各民族代表、戰斗英雄、勞動模范和外國使節。
天安門廣場的盛大閱兵典禮和群眾游行,是慶祝活動的重頭戲。為此,首都成立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籌備委員會”。臨近國慶,天安門廣場整修一新,天安門城樓上嵌著光彩奪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城門上懸掛著巨幅毛主席油畫像,宮墻左右兩側分別安裝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兩幅橫列大標語,天安門前新建了四座觀禮臺,展寬的路面與新修成的林蔭大道聯在一起,不僅可以讓游行隊伍更接近主席臺,而且可以容納60人的橫列隊伍,或四輛裝甲車同時通過。為使天安門前的玉帶河、紫禁城筒子河及三海河水澄清,北京市衛生工程局提閘向城內各河放水,將河水更換為凈水,并使玉帶河水位保持一公尺深。
10月1日,40余萬人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國慶節慶祝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上午11時,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慶祝大會開始。在國歌的軍樂聲中,禮炮齊鳴二十八響。朱德總司令乘檢閱車檢閱陸海空軍和公安部隊。隨即,進行武裝部隊分列式檢閱。受閱部隊以空軍和海軍學校的學生為前導,依次為步兵、炮兵、戰車摩托化步兵和騎兵部隊。各兵種部隊陣容嚴整,英姿勃發,經過主席臺前時,由東向西行進,歷時一小時二十分。
閱兵式結束后,慶祝游行隊伍依次入場。走在最前面的是1.5萬名少年兒童組成的方隊,他們統一穿著白上衣,系著紅領巾,揮動著手中的鮮花、彩旗和松枝,歡呼跳躍,洋溢著青春的活力。緊接著,是6萬人組成的產業職工方隊和4萬人的近郊農民方隊。再其后是3000人的回民方隊、6萬人的機關職工方隊、7.5萬人的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方隊和10余萬人組成的市民方隊。最后入場的是由6000余名文藝工作者組成的藝術方隊,他們載歌載舞,將會場氣氛推向高潮。下午4:25分,慶祝大會結束。
傍晚時分,成千上萬的北京市民,又開始涌向天安門廣場。晚上8點,探照燈從四面八方照射到京城上空,交織成一個光芒四射的五角星。簇簇焰火和禮花在夜空中放射出五彩繽紛的花朵,將天安門城樓照耀得越發明亮燦爛。廣場上的廣播車里播放著歡慶的歌曲,人們盡情地狂歡,度過共和國第一個國慶節的不眠之夜。
10月2日,狂歡持續進行。上午,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群眾秧歌會演;下午和晚上,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山公園和北海公園分別舉行了群眾游園和文藝演出活動。國慶節三天假期里,全市各文化館共組織了17場晚會,城內各影院也紛紛放映新片,并組織8支巡回放映隊到各郊區放映電影。北京人民美術工作室印制的新主題招貼畫,在城郊各區街頭張貼,烘托了節日氣氛。北海公園、西郊公園和頤和園,10月1日免費向市民開放。
結 語
70多年過去了,從檔案和當年報道的字里行間,我們依然能夠強烈地感受到,共和國成立之初人們火熱的激情和由衷的喜悅。
如轉載請注明來源版權,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轉載請注明來源:東方文化雜志(ID:dfwh-hk)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