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平公主看到李重茂時,她的嘴角掠過一絲鄙夷的冷笑,這位瘦小的少帝一臉茫然地坐在寬大的御座上,呆呆的聽完劉幽求為他所寫的退位詔書后,一動不動。
劉幽求似乎也了解太平公主的來意,他以一種乞求的眼神看著太平公主,那眼神中夾帶著稍許冷漠。
隨后,太平公主徑直走上御前,一把抓住李重茂的衣領,像老鷹抓小雞一樣將他拉了下來:
“天下之心已歸相王,這不是你小孩子該坐的地方!”
這是唐史讀物《血腥的盛唐》所記載的一段謀朝篡位的故事,而李重茂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那么李重茂是誰呢?
他是唐朝第六位皇帝,與李隆基同輩,也是唐朝在位時間最短的帝王,僅僅十七天。而他,也是唯一一個不被史學家承認的唐朝皇帝。那么地位尊崇的李重茂,到底是如何成為堂兄與姑姑的提線木偶呢?
一、房州出生
李重茂出生于湖北房州,是在李顯被廢十一年后,由一個婢女所生。沒有名分的母親,被軟禁的父親,李重茂一出生就不被重視,比普通人家的小孩待遇還要差。
在李重茂之上,他還有三個哥哥:李重潤、李重福和李重俊。李重潤是正妻韋氏所生,頗受李顯喜愛。而其余二子,地位與李重茂相差無幾,可有可無。
狄仁杰回朝后,成為武則天最信賴的臣子。每逢面見武則天,狄仁杰總會勸她立太子,權衡利弊之下,武則天重新冊封相王李旦為儲君。然而,李旦并不愿繼承大統,反而推薦哥哥李顯。從房州到洛陽,流放十五年后,李顯重新歸來。
再次入主東宮,李顯并未感到輕松,卻多了幾絲憂愁。武則天對東宮看管依然很嚴,朝廷酷吏四處尋摸李顯的過錯。但在李顯女兒永泰郡主下嫁武承嗣長子武延基后,李武兩家進入短暫蜜月期,關系緩和。不僅如此,李武兩家還多次抨擊禍亂朝綱的張宗昌兄弟,將矛頭一直對外。
李顯雖然性格懦弱,他的長子李重潤卻沖動暴躁,甚至與武延基聯手背后辱罵張宗昌。一次意外,李重潤與武延基的談話被他人竊聽,上告到武則天處,女皇當即向李顯施壓,逼他杖殺了李重潤和武延基夫妻。
二、哥哥的政變
三年后,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趁機發動神龍政變,誅殺張宗昌兄弟,扶立李顯繼承皇位。11歲的李重茂從不被重視的小人物,一躍而起,成為唐朝的溫王。但他大哥李重福,卻成了皇后韋氏的眼中釘。
在李重潤被殺的過程中,李重福竊聽、上報,一手埋葬了韋氏親子的前途。因此當李顯繼承皇位后,韋氏故意將他貶出東都,軟禁在均州。
李顯四個兒子,長子外放,次子被殺,四子李重茂又太年幼,皇太子的位置自然落在了三子李重俊身上。可韋后并不喜歡李重俊,韋后之女安樂公主稱他為奴,權臣武三思一直明目張膽地排擠他。若換做李隆基,或許會進行周密的準備,拉攏可靠的軍事將領,發動一場有準備的政變,將韋后一黨全部誅殺。
然而,李重俊的政變猶如流星,短暫即逝,誅殺武三思后,猶豫不決的他放過了韋后和安樂公主,以致遭到報復,身首異處。
李重俊政變牽扯人員之多,比神龍政變有過之而無不及。宰相魏元忠之子魏升也被裹挾其中,被亂兵所殺,心灰意冷后,魏元忠離開朝堂,遠赴他鄉。魏元忠一倒,韋后勢力迅速崛起,將矛頭直指相王李旦與太平公主。二人深知,李顯此時對韋氏聽之任之,全然不顧兄弟之情,一旦他們稍作抵抗,李顯肯定會讓他們步李重俊后塵。
因此,李旦與太平公主緘默不言,處處躲避韋氏的風頭。李顯見二人如此識相,便不再故意找茬,任由他們呆在府中做個閑散人。
三、皇帝不是好當的
然而即便李顯如此維護韋氏,她也沒有放過這個皇帝丈夫。在與女兒安樂公主謀劃后,二人在李顯日常所食的點心中下毒,送李顯去見列祖列宗。
李顯死后,韋氏將宰相召入宮中,宣布皇帝暴崩之事,并征調五萬府兵入長安,全面控制大唐一切軍政要務。然后,她開始挑選李顯的接班人。
先帝在世的兒子只有兩人,三十一歲的譙王李重福、十六歲的溫王李重茂。李重福與韋氏有仇,常年受到監視,且年齡太大,不利于控制。因此,韋氏放棄了最有資格繼承大統的李重福,選擇年幼的李重茂作為傀儡。
然而韋氏明白,以她的懿旨強行擁立李重茂,勢必招惹非議。故而安排上官婉兒偽作李顯遺詔,將李重茂扶上皇位,太后韋氏臨朝聽政,絕悠悠之口。
上官婉兒號稱“女中宰相”,心機頗深,投靠韋氏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此刻接到如此重大任務,她率先找到太平公主,將事情和盤托出,并在遺詔中擅自加了一句:相王李旦參謀政事。
為了對抗韋氏在朝中勢力,新帝李重茂將李旦放在了太尉的位置上,可韋后隨即安排其兄韋溫“總之內外守捉兵馬事”,掌控全國軍事武裝,當眾打了李重茂的臉。
被李重茂寄予厚望的叔父李旦向來平常心,不悲不喜,看淡一切。他對權力之事從不熱衷,只想做個快樂的逍遙王。
四、死在房州
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李重茂只能順從韋氏的所有意愿,就差把皇帝的帽子親手扣在韋后的頭上了。然而堂兄李隆基突然發動唐隆政變,將韋后一黨全部誅殺殆盡,又給了李重茂新的希望。
可誅殺韋后一黨并不是李隆基發動政變的根本目的,他的最終目標是將坐在皇位上的李重茂從龍椅上踢下來,改換他的父親相王李旦二度稱帝。
唐隆政變第二天,相王李旦的五個兒子全面接管韋氏兄弟留下的權力真空,將朝廷內外控制在自己手中。信誓旦旦的李重茂從韋氏手中的傀儡,變成了相王李旦的傀儡。然而李重茂還有一絲希望,相王李旦并不愿稱帝,從他以往的作風來看,并不是裝的。
李旦對權力沒有絲毫興趣,但李重茂卻在姑姑太平公主的威逼下寫好了禪讓詔書:
“家國多難,社稷不寧,朕欲以此位讓與叔父……”
僅僅十七天,李重茂還沒有來得及感受坐在皇位上是什么感覺時,便被叔父、姑姑、堂兄聯手拉了下來,丟進冷宮。
李重茂重新恢復溫王身份,以李旦的性情,讓他做個太平王爺不成問題。可他遠在均州的哥哥李重福卻跟韋氏余孽鄭愔走在一起,聯手當地豪俠張世均悍然發動謀反。李重福的謀反是一出鬧劇,連洛陽都沒有占領,旋即被滅。
但李重茂的身份就越來越尷尬了,自古以來,被廢的皇帝大多沒有好下場,不是當權者太心狠手辣,而是擔心陰謀家打著被廢皇帝的旗號禍亂天下。李旦心眼好,沒有處罰他,只是將李重茂放在外地,監視軟禁。
可李隆基繼位后,20歲的李重茂不明不白地死在了房州刺史的位置上,或許他臨死前唯一的感慨便是:做人還是不要太仁孝啊!
對此,王覺仁借用司馬光的口吻略帶嘲諷地說道:
“李重茂仁孝,卻被禪讓。李旦仁慈,卻被擁立。君仁臣慈,上下和睦,可仁慈的背后,卻堵死了小皇帝面前所有的生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