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為大家介紹志愿軍的特等功臣。
張炳恒
1952年10月15日,上甘嶺戰役爆發,負責防守上甘嶺地區的志愿軍15軍45師135團首當其沖,遭到了敵軍的猛烈進攻。敵人在坦克的掩護下向537.7北山高地發起了進攻,在537.7北山高地駐扎的負責反坦克的135團機炮連11班,僅有一門52式57mm無后坐力炮,反坦克火力十分貧弱。
敵軍躲在坦克后面一步步向537.7北山高地逼近,突然沖在最前面的敵人坦克,被側面飛來的無后坐力炮彈命中冒出了一片濃煙。跟在坦克后面的敵軍步兵,隨即向著無后坐力炮彈飛來的地方猛烈掃射,可當敵人步兵沖到炮彈射出的地方查看時卻一無所獲。在督戰的美軍軍官催促下,敵軍不得不硬著頭皮繼續前進。
被突然飛來的無后坐力炮彈阻滯的敵軍,才重新前進了不到一分鐘,從別的方向又是一發無后坐力炮彈呼嘯著飛來,再次準確命中了沖在前面的坦克的側面,打得敵人坦克一下就剎住了車。敵人步兵趕緊地又是對著炮彈飛來的方向一陣猛掃,可當他們沖上去后卻再一次撲了個空。
如此反復,敵人的坦克不斷被無后坐力炮彈命中,可敵人的步兵卻始終沒看到射手的身影,弄得敵人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和一個幽靈作戰。
雖然無后坐力炮炮彈重量才兩公斤威力有些不足,可是坦克這鐵烏龜也經不住不斷被敲打,一輛坦克在被無后坐力炮彈擊中后燃起了大火,里面的坦克兵不得不狼狽地爬出來丟棄坦克逃跑。其它的敵軍坦克見勢不妙也趕緊倒車跑路,跟在后面的步兵見狀深怕自己成了履帶的潤滑油,一個個哭爹喊娘地掉頭就跑。
難道志愿軍在537.7北山高地上不止一門無后坐力炮?
當然不是,537.7北山高地上只有一門無后坐力炮,而之所以炮彈會從不同的方位不斷飛出,是因為它的操作者135團機炮連11班副班長張炳恒采取了簡便操作。張炳恒拋下了笨重的炮架,直接把無后坐力炮架在肩上射擊,他每打一炮就換一個地方,神出鬼沒地不斷給予敵人的鐵烏龜以打擊,最終成功地擊毀了敵人的一輛主戰坦克!
在上甘嶺戰役中,135團機炮連堅持打滿了全場,而它其中功勛最著的戰士就包括了張炳恒。張炳恒在上甘嶺戰役中,共計擊毀擊傷敵坦克7輛、擊毀無后坐力炮等輕型火炮五門,擊毀輕重機槍51挺、敵火力點31個、敵觀察所1座!
戰后,志愿軍總部為張炳恒記特等功。
張瑞臣
1952年10月15日,敵軍向上甘嶺537.7高地發起了進攻,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
這時的志愿軍已經不是剛入朝時那支只有九二步兵炮的雜械師了,守衛上甘嶺地區的志愿軍部隊已經全面換裝了蘇械。并且志愿軍還在上甘嶺的縱深后方,布置了M-1938式122mm榴彈炮、ML-20型152毫米加農榴彈炮,以及喀秋莎火箭炮提供火力支援。
在支援上甘嶺步兵兄弟部隊作戰的眾多炮兵部隊中,有一支就是炮七師第二十團,該團的第八連裝備了ML-20型152毫米加農榴彈炮。第二十團8連的張瑞臣因為是瞄準手加上他有傷病在身,所以在10月25日的戰斗間隙炮班全員出任務時,他被留在了陣地上值班。
就在張瑞臣一個堅守炮位時,突然接到了開炮支援537.7高地的任務。張瑞臣不顧傷勢,一人獨自操作原本需要6人才能操作的ML-20榴彈炮,圓滿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火力支援任務!張瑞臣所在班在上甘嶺戰役中累計炸死敵軍400余人,為上甘嶺戰役的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戰后,志愿軍總部為張瑞臣記特等功。(很多文章稱張瑞臣獲得了二級戰斗英雄稱號,可是在二級英雄名錄里,碼字的并沒有找到張瑞臣的名字)
上甘嶺戰役是人民軍隊第一次進行大規模長時間的炮戰,是對人民軍隊裝備建設的一次大考。面對美軍‘范弗里特彈藥量’的狂轟濫炸,志愿軍沒有慣著采取了堅決地反擊!志愿軍炮兵不但一次次壓制住了敵人的炮火,還直接用密集炮火將敵人的一次次沖鋒打垮,有力地支援了步兵兄弟部隊的防御作戰!
上甘嶺戰役中個志愿軍發射的炮彈噸位達到了美軍的四分之一,而其中主要都是100mm以上的重炮炮彈!由此可見志愿軍的戰前準備何等充分,上甘嶺戰役是人民軍隊歷史上打得第一場‘富裕’戰,代表著人民軍隊步入了新紀元。
上甘嶺戰役能取得勝利,鋼鐵的作用不亞于血肉。
崔含弼
1952年10月18日下午,一名志愿軍戰士偷偷地潛入了597.9高地,他一路匍匐前進,盡管時不時會遭到敵人的機槍掃射和迫擊炮的點射,但是他一邊默默記下敵人的火力點布置,一邊堅定地向前緩緩爬行,終于他穿過了長達1500米的封鎖線,進入了志愿軍的坑道口陣地。
這名戰士就是被譽為“摸鐵絲網專家”的,15軍45師134團8連班長崔含弼。15軍45師134團接到命令,于明天凌晨向597.9高地發起反擊作戰。所以崔含弼不顧危險故意大白天摸上597.9高地,就是為了引誘敵人開火,以便弄清楚敵人針對597.9高地長達1500米封鎖線的火力布置,為晚上能將增援部隊帶入坑道做好事先準備。
天色還沒完全黑下去,崔含弼便再一次出發返回山下,敵人的封鎖火力向他傾瀉而來。他就像是狂風暴雨中的一葉扁舟,任憑敵人封鎖的火力如何兇猛,卻無法阻止他前進的腳步。
天黑后,崔含弼帶領增援部隊出發摸上了597.9高地。由于事前已經對敵人的火力分布有了了解,崔含弼一次次成功地帶領增援部隊摸進了坑道陣地,在134團對597.9高地反擊發起前,他已經帶領11批部隊進入了坑道,八小時里往返1500米封鎖地帶多達23次!
當19日拂曉反擊正式打響后,崔含弼身先士卒擔任起了爆破隊隊長,他親手端掉了敵人兩個火力點,而他全身負傷已經多達13處!
崔含弼盡管遍體鱗傷卻拒絕下火線,他體力不支難以再沖在前面炸火力點,便主動擔任機槍手掩護其他爆破手,摧毀了敵人的最后一座地堡,為部隊全殲了山頭的敵人立下了殊勛。
不甘心失敗的敵人糾集起一個連的兵力,向志愿軍剛剛奪取的山頭發動了反撲。這時占領山頭的8連兵力僅僅只有一個排,而且排長還在奪取山頭的戰斗中負了重傷無法指揮戰斗。崔含弼主動擔任起了指揮的責任,指揮全排打退了敵人的四次反撲,為后續部隊進入鞏固陣地。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戰后,志愿軍總部為崔含弼記特等功,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授予了他‘二級國旗勛章’、軍功章。
張瑞臣、崔含弼兩位功臣居然都能找到照片,還真是難得啊。
今天的介紹就先到這里了,下一篇再繼續給大家介紹上甘嶺涌現出的志愿軍特等功臣。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的朋友還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