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感,他的父親是隋朝大名鼎鼎的楊素,在平定陳國、扶立楊廣、剿平楊諒叛亂的過程中,楊素功勞甚大,但也因此招致了楊廣的忌恨,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楊素生病時不看醫生、不吃藥,以至于病重身亡,才勉強換得楊玄感兄弟的平安。
楊素病逝后,楊素的弟弟楊約對楊廣的刻薄寡恩非常不滿,只是在楊素墳前發了幾聲牢騷,便被貶到地方,楊玄感兄弟對此大為光火,卻隱忍不發。
早在隋文帝時,楊玄感便已經與他的父親同朝為官,以柱國的身份參與朝政,楊素死后,楊玄感襲爵楚國公,遷至禮部尚書,楊廣對他的厚愛程度絕不亞于奪位之前的楊素。
楊玄感兵變
楊玄感不是楊素,他的野心非常大,從西魏到北周再到大隋,關隴貴族們看慣了皇權交替,王朝分割,在貴族圈子里,年輕一輩中沒有能夠與他相提并論的,他的地位非常高,人氣旺,也想過把皇帝癮。
而楊素的死更是加劇了楊玄感對楊廣的恨,如果楊素生前楊玄感只是有篡奪江山的想法,楊素死后,楊玄感則迫不及待的將它付諸到實際當中。
隋煬帝楊廣則送給了他最佳的時機,第一次征伐高句麗,損兵折將,民不聊生,山東地區甚至有人拉起了隊伍起兵反叛,僅僅半年后,楊廣又開始了第二次討伐高句麗的戰爭,逃兵四起,民怨沸騰。
而楊玄感卻意外地成為百萬大軍的后勤管家,受命到黎陽督運糧草。
黎陽距離前線非常遠,由于楊廣一直操心著前線戰事,對于后方的事情則不怎么在意,而負責督運糧草的楊玄感也以盜匪橫生的理由將糧草扣留,致使節節勝利的隋軍在遼東城止步不前。
以糧草問題暫時困住百萬大軍,楊玄感隨后征集數千兵馬,在黎陽起兵了,起兵的理由很簡單,反抗暴政。
楊玄感的密友,李密
百姓們踴躍參加,他們這幾年生活得太苦了,與其在不斷地壓迫中茍且偷生,不如去戰場上搏一搏,興許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了呢。
楊玄感之所以敢以幾千人造反,不僅是因為他看透了楊廣的暴虐,更是因為他有一個極其依仗的人,李密。
李密是楊素生前推薦給楊玄感的一位奇才,與李密相比,楊玄感簡直是個大老粗,他將李密引為至交,事事詢問,當他在黎陽起兵后,第一時間邀請李密加盟,而李密也是一個野心極大的人,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揚名立萬的機會。
李密給了楊玄感上中下三條出路。
上策:利用楊廣身在遼寧的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進軍薊州,切斷他的后路,楊廣此時已經人困馬乏,糧草不濟,身后還有高句麗虎視眈眈,只需要攔住他數日,百萬大軍便不攻自破,楊廣必然被俘。
中策:進軍關中,占領長安,依賴關隴貴族的力量與楊廣對峙于潼關,成功的話可以像北齊與北周那樣平分天下。
下策:以精銳部隊,突襲東都洛陽,洛陽此時已經是天下的核心,占領洛陽對于天下的震動是顯而易見的,但洛陽城堅,易守難攻,一旦不能迅速取勝,必定會招致失敗。
但在楊玄感看來,李密的下策才是上策,用楊玄感的話說就是:“近在咫尺的洛陽都打不下,談何去打天下呢?”
典型的張飛式思維!
楊玄感分三路出兵洛陽,洛陽守將樊子蓋派遣達奚善意與裴弘策兩路迎擊,結果達奚善意剛到戰場就跑了,正缺武器的楊玄感一箭未發收獲了不少裝備,裴弘策倒是跟楊玄挺打起來 了,沒打過,也是丟盔卸甲,倉皇逃竄,又讓楊玄挺的大軍收繳了不少。
為了樹立軍威,樊子蓋將打了敗仗的裴弘策一刀砍了,這可把洛陽城的將士們嚇破了膽,再也沒有人愿意挺身出戰了,有些人擔心樊子蓋惱羞成怒胡亂殺人,干脆投奔到楊玄感麾下,正值上升期的楊玄感一下子又感覺自己無所不能了。
但是,楊玄感并沒有如期攻下洛陽城,反而被困在了此處,李密先前交代的奇襲洛陽被他打成了攻堅戰,楊廣的百萬大軍打不下一個遼東城,更何況楊玄感攻打的可是大隋的東都洛陽啊。
意氣用事,兵敗被殺
楊玄感被拖在洛陽城的時候,衛文升已經挖開了楊素的墳頭,挫骨揚灰之后帶著七萬大軍東出大興城,奔著楊玄感而去,而來護兒的討伐大軍也已經從高句麗前線撤出,在楊廣的授意下圍剿楊玄感。
楊玄感真正的危機已經來臨,他重新審視了戰局,將目標放在最先到達戰場的衛文升,首戰衛文升,楊玄感左沖右突,大敗隋軍,斬殺數萬人。
短暫的勝利并沒有給楊玄感太多歡慶的時間,屈突通的大軍已經兵臨黃河北岸,屈突通不是衛文升,他是大隋的戰將,能力非常強,為了應對屈突通,楊玄感不得不將自己的兵馬一分為三。
楊玄感的兵力相較于隋軍本來就處于劣勢,如今更是一分為三,戰況十分不利,這個時候楊玄感又想到了李密的中策,襲擊關中,進取長安,與楊廣分裂東西。
楊玄感對外宣稱已經攻破東都洛陽,帶著手下將士浩浩蕩蕩地朝著大興城奔去,此時楊玄感如果能迅速占據潼關,以重兵扼守,尚且能夠有一線生機。
可他又被拖在了弘農,弘農守將楊智積僅僅罵了楊玄感幾句,又以糧食為誘惑,就將楊玄感的大軍留在了弘農城下,楊玄感對于無端受辱非常不滿,當即下令攻打弘農,發泄私憤。
李密再怎么勸,楊玄感都不聽,他已經被憤怒沖昏了頭腦,放棄思考了。
攻打了弘農三天,楊玄感依然沒有攻下,這個時候他從憤怒中出來了,開始向西繼續挺進,而身后的屈突通、來護兒等人早已經追上來,完全沒有進軍關中的機會了。
楊玄感只好與隋軍決戰,以小博大,楊玄感毫無勝算,只能和弟弟楊積善逃亡,在楊玄感的勸說下,楊積善一刀結果了他,并在自殺時被隋軍抓獲。
楊玄感雖死,楊積善卻活著,自認為手刃楊玄感的楊積善能夠得到楊廣的寬宥,可他大錯特錯了,楊玄感造反,死的最慘的就是他的這個弟弟。
楊玄感的其他兄弟以及沒有參與造反的朋友、部下也全部遭到了清洗,李密與王伯當二人作為楊玄感的親密戰友當然也被押長安,隨時準備處以極刑。
李密是個聰明人,他并不心甘情愿赴死,在押解途中,李密以重金賄賂押解的官員,使他們放松警惕,又時不時得請他們喝酒吃肉,在押解官員喝的酩酊大醉的時候,李密與王伯當悄然離開,流落江湖。
而楊廣,則在擊潰楊玄感后,又開始思考著征討高句麗的事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