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這是道德經第五十二章原文。本章主要論述了處世之道,也叫知行合一之道,也叫子母轉換之道。
什么是子?什么是母?
古人云:“一陰一陽之謂道”。
母就是道之陰,子就是道之陽。母就相當于樹根,子就相當于樹冠枝葉。母代表本,子代表末。
子母之道,其實就是陰陽之道。母代表本質,子代表表象。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意思就是說:假如天下有一個起始、初始的狀態,那么就可以把這個起始狀態,當作天下之本、天下之母、天下之根、天下之陰。
假如萬物失其根本,則必然不繁,乃至于逐漸凋亡。
什么是始?什么是母?
始就是母,天下之始就是天下之母,就是天下之本。
古人云:“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執古之道,就是執古之始。知古始,就是知古道。道紀,就是道始,就是道之母。
古與今相對;始與實相對;始是起始,實是現實;起始如根本,現實如枝葉;起始如母,現實如子。
古之始為虛,今之有為實;假如沒有古,何來今?假如沒有虛始,何來實有?虛始為母,實有為子。
天下之始,就是天下之本,就是天下母,就是道紀。子母轉換,就是陰陽轉換。陰為本,陽為末。母為本,子為末。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假如一個人能夠識得其母、能夠認識其根本、明白其古始,也就自然可以明白地知道其子末、現實、今有。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其實就是指:你只要把握了其本質,自然就可以明白其表象。
人們常常透過現象看本質,自然也可以通過本質明辨表象。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意思就是說:當你既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也可以通過本質明辨表象的時候,你只要始終明辨萬物表象,始終重視萬物本質,那么你就可以終身不遭遇危險。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什么是兌?什么是門?
兌,是交換之意。塞,是堵塞、阻塞之意。塞其兌,就是堵塞其交換的門路。為什么要塞其兌?阻塞交換,豈不是倒退、封閉之意。
塞其兌,表面上是封閉減少交換,本質上是要有自給自足的能力。假如人們不能自給自足,又不能開放交換,那豈不是要餓死。開其兌重要,自給自足更重要。
塞其兌,就是自給自足,就是母,就是根本,就是陰;
不塞其兌,就是開其兌,就是交換、開放,就是子,就是枝葉,就是末,就是陽。
古人云:“一陰一陽之謂道”。
塞其兌,是陰;開其兌,是陽。
天下繁盛興亡的關鍵,不過就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自給自足,一方面自由開放。
假如天下沒有實現自給自足的能力,即使再開放、再自由,那也只會成為別人壓迫、剝削、拿捏的對象罷了。
因此,塞其兌、自給自足,才是本質和根本;開其兌、自由開放,則只是細枝末葉。
什么是閉其門?
閉,是關閉。門,是門庭、門戶、國門。
閉其門,就是指人要有關閉自己門庭、自己國門的能力。當危險降臨的時候,老弱婦孺能夠有一個地方可以關閉門戶,躲進屋內,才是最安全的辦法。
假如人們沒有閉其門的能力,那么早晚都會有強盜打進門來。能夠閉其門,其實就是指擁有自保的能力。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意思是說:當人們有能力塞其兌、閉其門,當人們有能力自給自足、有能力自保的時候,就可以實現終身都不用勤勞、辛勞,就可以實現終身幸福。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所謂濟濟一堂、人才濟濟,濟就是眾多的意思。
濟其事,就是庸人自擾,就是把無關緊要的事搞得越來越多。
開其兌,就是指自己沒有能力,什么事都需要交換才能完成。
當人們普遍都沒有足夠的能力,都不能實現自給自足,都需要多次交換才能實現生存,繁瑣無意義的事越來越多,那么人的一生都將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很難實現自救。
人的一生忙忙碌碌、蠅營狗茍,得不到幸福、得不到喘息、得不到溫暖,怎么樣才可以扭轉這種局面呢?
一要有自給自足的能力,二要有自保的能力,三要安分守己、不唯利是圖、不沒事找事,始終保有余力。
人活一世,不過身心二物而已。身,要強;心,要明。
什么是明?什么是強?什么才是真正的明?什么才是真正的強?而不是外強中干?而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當你能夠看到萬事萬物微小、細小層面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明,真正的心明,真正的內心清明。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柔弱勝剛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一陰一陽之謂道。一剛一柔是道,一強一弱也是道。
當自身外在的行為、行動,都堅守柔弱之道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強,而不是外強中干。
人們常說:扮豬吃老虎。豬為柔弱,老虎為剛強;兩虎相斗必有一傷。當你能夠扮豬吃老虎的時候,那才是真的強。
人只有身心二物,心內要明、身外要強。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光是光大、廣大。人活一世,偉大英雄的事業需要發揚光大。
假如要光大那些偉大的事業,就要有戰略的眼光,還要有整體的認知與思維,眼中就不能僅有那些微小的細節。
當你在運用和使用其戰略思維的時候,最終還是要落實在其細小、細微處。
光,為大;明,為小。一大一小,是謂心之光明。大,為整體戰略;小,為局部戰術細節。
當你既能把握其光大的一面,也能明了其細微的一面,也就是說:當你既懂戰略,也懂戰術的時候,那么你的行為在你的身心之外,便基本不會遺留災殃。
一陰一陽之謂道。一大一小也是道。
大而光,為智慧;小而明,為聰明。大有其光,小有其明;心有大小,人的思想自會綻放其光明。這就是恒常,這就是恒定不變的道理。
襲,是世襲、繼承、一直、恒常之意。常,是常常、恒常、綱紀、倫常、規律、永久、固定、經常之意。常即是道;道即是常。
常,在本質上就是道的另一個名字罷了。常道,就是道常。大道無形,道常無名。
襲常,就是恒常,就是道常,就是常道。天道常,地道容,人道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