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趙禎出生的故事十分傳奇,在民間傳說“貍貓換太子”中,宋仁宗扮演的就是那個太子的角色,其實,他的母親李氏原本是宋真宗的妃子劉娥的婢女,機緣巧合之下,得到宋真宗的寵幸,因為李氏的地位低下,故而在趙禎出生以后便對外宣稱是劉娥所生,劉娥也因此一步登天,從嬪妃變成皇后。
劉娥對待李氏是非常好的,甚至在李氏第二次懷有宋真宗的龍子時悉心照顧,但是天不遂人愿,李氏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以后沒多久就夭折了,李氏從此變的心灰意冷,也不再提及與趙禎相認的事情。宋真宗死后,劉娥讓李氏為宋真宗守靈,從此斷絕了李氏與趙禎的來往,在李氏死后,劉娥以皇后冠服厚葬李氏,算是對她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廢后風(fēng)波
宋仁宗在位早期,一直是由太后劉娥把控朝政,直到劉娥病逝,在宰相呂夷簡的不斷提醒下,宋仁宗方才知道自己的身份,他一度精神崩潰,甚至打算把劉氏全族全部誅殺,但是考慮到劉娥對他和李氏并無加害,甚至多方照顧,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對于劉娥在朝中培養(yǎng)的勢力,宋仁宗開始了全部打擊,甚至對許多有利于大宋朝發(fā)展的政策也棄之不用,完全的站在了劉娥的對立面,這讓朝中有見識的臣子十分不安,尤其是右司諫范仲淹。
范仲淹在劉娥活著的時候便多次上言讓太后還政,劉娥死后,范仲淹又站出來反對對劉娥勢力的清算,宋仁宗考慮到劉娥對自己十年的養(yǎng)育之恩,不愿意她背上身后罵名,因此就坡下驢,接受范仲淹的意見,并讓他著手處理“三冗”問題。
范仲淹正興奮自己遇到了一個開言納諫的英主時,宋仁宗的后宮出現(xiàn)問題了。趙禎早年在劉娥的安排下娶了個姓郭的13歲的媳婦,后來被封為皇后,郭后這個人是個醋壇子,除了自己以外不準宋仁宗碰其他女人,宋仁宗此時正值青春少年,女人比他的國事還要重要,所以整日沉醉于各妃子之間,釋放自己壓抑的欲望,劉娥活著的時候還能夠幫助郭后訓(xùn)斥一下宋仁宗,劉娥死后,郭后的靠山倒了,但是她的醋壇子卻沒倒,認不清自己的地位,非要繼續(xù)跟宋仁宗對著干。
郭后搞來搞去,終于搞出事情了,在一次跟宋仁宗的寵妃尚美人爭論的時候,郭后氣不過,上去就是一巴掌,“啪”的一聲,竟然打錯地方了,鮮紅的五個手指印明晃晃地出現(xiàn)在宋仁宗的臉上,宋仁宗哪里受過這樣的羞辱,當場表示,這日子沒法過了,離婚,眼不見臉不紅。
大臣們一聽說宋仁宗要廢掉皇后,這還了得,簡直是天塌地陷的事情啊,紛紛上書表示反對,宰相呂夷簡因為與郭后有仇,果斷的站在了宋仁宗這一邊,把所有大臣的奏折全部壓下來,不給宋仁宗看。眼見上書是沒什么用了,范仲淹便帶著群臣跑到垂拱殿外集體跪求皇帝召見,宋仁宗怕啊,見了吧,被他們的唾沫星子能噴死,不見吧,不知道又怎么在外面詆毀自己呢,思來想去找不到辦法,最后在呂夷簡的再次提醒下,以郭后九年未能生下一兒半女為理由逼迫眾臣站隊。
此時的宋仁宗已經(jīng)站在了道德最高點,哪個大臣敢反對,那就是對大宋的未來熟視無睹,但是范仲淹等人還是沖破層層枷鎖上書直言,最后被貶到了睦州等地,失去了諫官制衡的宋仁宗徹底釋放自己久違的欲望,肆無忌憚的花天酒地,身邊的尚美人與楊美人整日不離他左右,搞得宮中內(nèi)外都知道宋仁宗是個好色之徒。就這樣荒淫無度的過了一年的時間,宋仁宗步了他老爹宋真宗的后塵,出現(xiàn)了中風(fēng)癥狀,宋真宗好歹是當了幾十年皇帝年老中風(fēng)的,宋仁宗才多大啊,這可把群臣嚇壞了。
于是眾大臣又開始了一波一波的勸諫,最后宋仁宗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只好讓人把尚、楊兩位美人帶出宮去隨便找個人嫁了,為了約束宋仁宗的好色行為,開國大將曹彬的孫女被推舉到了皇后的位置上。
西夏建國
在宋仁宗沉迷女色的時候,宰相呂夷簡是瘋狂的買官賣官,安排了大量自己的親信擔(dān)任朝廷要職,形成了一張巨大的利益關(guān)系網(wǎng),可以說是一手遮天,等到宋仁宗從美色中走出來后,第一時間就把身在睦州的范仲淹調(diào)了回來,并委以重任。
范仲淹回到朝廷以后,還沒來得及做出什么成績就跟呂夷簡開始互噴,他對于朝廷提拔官吏先從呂夷簡的親屬朋友中提拔十分不滿,多次向宋仁宗告狀。呂夷簡大罵范仲淹有病,該管的事情不管,不該管的事情瞎操心,然后在宋仁宗的耳邊又啰嗦了幾句,范仲淹就再一次地被宋仁宗定性為反派,送到了越州,連帶著大文豪歐陽修一起被送出了開封城。
范仲淹剛走,呂夷簡又閑不住了,跟另一個宰相王曾干了起來,兩個人扯著嗓子在朝堂上對罵,宋仁宗表示你們有完沒完,當我這個皇帝是擺設(shè)么,全都給我滾蛋,呂夷簡和王曾便離開了相位。
來之不易的安寧讓宋仁宗獲得了久違的舒適,可惜好久不長,西北出事了。原本在宋真宗時期跟大宋保持和平的黨項游擊隊長李繼遷在跟吐蕃的戰(zhàn)斗中被戲耍了,不幸中箭身亡,臨死之前交代兒子李德明一定要跟大宋保持友好,切不可多面樹敵。李德明為人低調(diào),從不惹事,奈何他有個王霸之才的兒子李元昊,這可是天生惹事的主,關(guān)鍵還精通各國語言和兵法,是個戰(zhàn)爭達人。
明道元年,李德明走了,李元昊成為了黨項最高領(lǐng)導(dǎo)人,他開始著手剃發(fā)、易服、改名、創(chuàng)立自己的文字,就這樣有條不紊的在黨項族境內(nèi)完成了去中國化,然后開始稱帝,改國號為大夏。
北宋三川口兵敗
宋仁宗覺著李元昊是不是瘋了,我大宋經(jīng)濟強大,光禁軍就有40萬,小小李元昊竟然敢違背天意,看來需要派遣十萬兵馬讓他見識見識什么叫天朝上國了。
在這樣輕松歡快的氛圍下,陜西最高軍事領(lǐng)導(dǎo)范雍開始行動,結(jié)果他還沒出城呢,李元昊就過來投降求和了,范雍很高興,趕緊派人前往開封報捷,隨后又接收了不少從西夏投奔而來的勇士。沒過幾天,李元昊又反了,范雍又要出城去打,結(jié)果李元昊又投降了,就這樣來來回回數(shù)次,搞得范雍精疲力盡,然后李元昊一舉拿下延州門戶金明寨,隨后在三川口大敗宋軍。
三川口兵敗,十幾萬兵馬損失殆盡的消息傳到開封城,宋仁宗鄙夷的嘲諷著朝中的武將都是廢物,不堪重用,于是把范仲淹從越州調(diào)到了西北戰(zhàn)場上,擔(dān)任韓琦的副手。范仲淹一到,在攻守問題上跟韓琦開始互噴,甚至鬧到了朝堂之上,宋仁宗優(yōu)柔寡斷不知道該聽誰的話,結(jié)果李元昊主動出擊了,作為主戰(zhàn)派的韓琦組織了強有力的反擊,最終在好水川被李元昊圍殲,宋仁宗暴怒,韓琦被降職處理。
韓琦兵敗,范仲淹成為了大宋西北地區(qū)的老大,作為防守派的他收到了李元昊寫給宋仁宗的國書,范仲淹打開國書一看,李元昊這個文盲簡直是斯文敗類,全文沒有一句像樣的話,不是在罵人就是在罵人的路上,當場怒斥西夏來使,并火燒了書信,然后自己寫了一封比較溫和的信件向朝廷報上去了。宋仁宗知道事情真相以后,覺著范仲淹的腦子肯定進水了,一個小小的大臣敢燒毀自己的國書,還弄了封假的糊弄自己,當場就把范仲淹貶到了耀州。
宋夏和談
范仲淹走了,但是他留下了層層防守的戰(zhàn)略思想,并且被后來者運用到了實踐當中,幾十萬宋軍在西北大修工事,李元昊受困于國力有限,開始力爭和平,不再隨意開戰(zhàn)。
戰(zhàn)事雖然穩(wěn)定了,但是這么多人在西北需要錢糧啊,這個時候的宋仁宗基本上掏不出多少錢來了,所以他又把人品極差但能掙錢的呂夷簡弄了回來,順道給范仲淹提了提官,就這樣才能勉強支撐住西北的戰(zhàn)事。
就在這個時候,北邊的遼人來了,這明顯是趁火打劫,非要關(guān)南十縣,不給就打,宋仁宗表示呵呵,我老爹在的時候你們搞了這么一出,現(xiàn)在又來,不就是想要錢么,直接說就是,整什么虛頭八腦的東西,隨即詢問哪位大臣愿意前往遼軍談判,尷尬的是,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搭理他,誰都不愿意去,宋仁宗傷心啊,本以為養(yǎng)了這么多頭狼,結(jié)果都是小綿羊,這個時候,呂夷簡果斷的站了出來,推薦他的仇敵富弼,并表示滿朝文武只有他可以勝任。
富弼冷冷一笑,帶著宋仁宗的期望就去了,最終搞了個慶歷增幣,在澶淵之盟的基礎(chǔ)上又多給了二十萬,但要求遼國調(diào)停宋夏之間的戰(zhàn)爭。
遼國一出面,李元昊不吭聲了,答應(yīng)不再當皇帝了,在名義上向大宋稱臣,但大宋每年要給他二十五萬絹銀,宋仁宗表示,都是小意思。
慶歷新政
西北戰(zhàn)事穩(wěn)了,遼與西夏也爆發(fā)了戰(zhàn)爭,宋仁宗磕著瓜子開心的看雙方互咬的時候,呂夷簡死了,范仲淹等人高興壞了,在宋仁宗的不斷暗示下,開始搞起了新政改革。
宋仁宗支持新政改革的原因很簡單,窮啊,連年的戰(zhàn)爭和歲貢已經(jīng)讓國庫見底了,賦稅增加了一層接著一層,搞得百姓天天想著起義,無奈之下,只好讓范仲淹等人幫忙想辦法。
范仲淹與歐陽修等人開始了熱火朝天的改革歷程,他們一開始就把攻擊對象放在了自己的老東家御史臺和兩制官上面,如此直接向最高層開炮的后果就是,當初嘲諷過宋仁宗好色的改革重將滕子京被一貶再貶,最后謫守巴陵郡去了。
滕子京被貶后,范仲淹等人沒有承受住保守派的重壓,被各種誣陷為妄議朝政、亂搞串聯(lián)并且圖謀不軌,原本就只是為了錢而搞改革的宋仁宗恍然間發(fā)現(xiàn),其實不搞改革,好像日子也能過,不過是多幾個貪官而已,無傷大雅。
宋仁宗找來范仲淹,語重心長的對他說:“老范啊,別折騰了,咱都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你別在朝廷待了,去地方寫點文章吧。”
于是,范仲淹第四次被貶,寫下了千古名文《岳陽樓記》,七年后客死他鄉(xiāng);歐陽修被貶滁州,寫下了千古名文《醉翁亭記》,改革派走后,朝堂也恢復(fù)了平靜,此時已經(jīng)是仁宗在位二十余年的時間了。
剩下的二十年時間,西夏再無戰(zhàn)事,遼也與北宋修好,宋仁宗無為而治,造就了一大批歷史名臣,在打造仁宗盛世的時候,順便打壓了60多起農(nóng)民起義。
直到嘉祐七年八月,宋仁宗在北宋第一“噴子”司馬光的瘋狂勸諫下,極其不情愿的立了濮王的兒子趙宗實為皇子,改名趙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