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史,地有志,家有譜。余少時尤愛讀史,故自號春秋,然所讀皆不精;十年前,改習(xí)方志,閉門造車自得其樂;近來,頗好識譜,蓋補方志不足,亦有樂趣,奈何舊譜難覓,所得不豐。
今閱石倉李思恩分享之嘉慶本《石倉李氏族譜》,昔日疑問得破解一二,特摘錄共饗其成。
李氏族譜序一
李氏族譜序二
一、山后社原為大觀后社
崇禎《海澄縣志》卷十二「水利」載一二三都有“大觀后埭”,乾隆《海澄縣志》卷十六「保甲」載集興上半保有“大觀后”社、“石囷山后”社。今京口巖原稱大觀山,京口葉氏族譜因名《大觀葉氏族譜》,由此可推大觀后社應(yīng)指今日山后社。然久未見實證,今石倉李氏長房三世碧波之妣慈愛蘇氏即為“大觀后社人”,七世天恩“葬在大觀后社前南邊土名臍內(nèi)山坪下”,八世厚德“娶大觀后社蘇氏”,到了十一世士秀,“娶山后社蘇氏”。
山后社與石倉社比鄰,結(jié)合其主姓蘇氏,應(yīng)指今山后社無疑。從大觀后到山后的演變,有其時代背景,起初海滄有兩個山后社,其一為大觀山后,其二為石囷山后,為了區(qū)分二者,人們有意無意加了山名,只是清代中期以來,石囷山后社因故消失,大觀山后便逐漸簡化為山后社了。
二、石甲頭社曾是多姓社
依譜載,四世次山妣石甲頭社林氏(生嘉靖)、五世錦峰妣石甲頭劉氏(生萬歷),八世厚德之女“適石甲頭社周門”,八世懋德“娶石甲頭社蔡氏(生康熙)”,由此至少說明,明清之季石甲頭社有林、劉、周、蔡等姓氏,較之今日周姓獨大可謂變化顯著。
三、廖坑梁氏
乾隆《海澄縣志》卷廿四「遺事」載,“宋朝科名在三都彰彰可考,獨梁姓一門并時有三學(xué)士之稱,惜名字湮沒,鄉(xiāng)人相沿共指。有古墳,其一為沒字碑,其一書宋學(xué)士梁公之墓,明萬歷年間始勒石也”。按譜,六世寵任妣廖坑梁氏,生萬歷間,莫非此三都望族梁氏即來自廖坑,如此,龍溪縣志里未知出處的梁姓聞人日后也可逐一考證。
四、明清之季,海滄虎患猖獗
七世乘鉉、金鉉、玉鉉,“三公俱未娶,因海氛之時,為虎所傷”。到底三人是真為虎所傷,還是有人刻意隱晦播遷某事,不得而知,但海滄多虎,確實是歷史上真實的存在。
五、遷界之界內(nèi)界外
清初播遷,沿蓮花至龍嶼劃界,東埔處于界內(nèi)側(cè),故八世長房聯(lián)卿妣張氏記為“界內(nèi)東埔人”,而處于界外的石倉,百姓皆令遷移。如若不依清廷要求內(nèi)遷,則只好渡海自謀出處。如七世天恩,“時海氛播遷,于是過呂宋生理,娶唐山祖家院前顏氏...及大清底定,仝男福回家,又娶同安下尾社楊氏”。天恩便是遷界時,被迫南移的代表,只不過他后來帶一子返鄉(xiāng),留妻顏氏及另一子于呂宋。
六、藍(lán)尾(林尾)薛氏
明清時,海滄有一支由薛改姓林的望族,后裔中也多有薛姓傳世,如嘉靖四十年舉人林武,嘉靖武舉林選、林成功,萬歷四十六年歲貢林春光,崇禎八年選貢林祖薛,以及清代節(jié)婦京口葉向洸妻薛氏等等。據(jù)譜七世天恩之長女,“適藍(lán)尾社薛門”,或可知此臨近貞庵村范圍內(nèi)的薛氏可能就來自藍(lán)尾社。
七、漸美社姚氏
漸美原為多姓混居社,據(jù)說曾有上洪、許厝、姚厝、鐘厝等角落或社,按八世篤學(xué)之女“適漸美社姚門”,此姚氏或即來自姚厝,只是有關(guān)他們的記載相當(dāng)少見。
八、龍門社有陳氏,源自蘆堂
八世厚德“繼娶龍門社陳氏”,又八世繼妣慈惠陳氏載,“祖家蘆堂龍門社人”,此句可理解為陳氏祖籍蘆堂,落籍龍門社。按同安及海澄縣志載,兩縣都有龍門及龍門社,未知龍門實際歸屬。以今日龍門屬鼎美村,推測龍門歷史上多屬同安,而所居陳氏又來自海澄蘆堂,略有疑慮。
九、海滄不止鐘山一社姓蔡
崇禎《海澄縣志》卷二十「遺事」,“蔡允恭...葬泉州龍溪縣新恩里澳頭山。后有御史吳燧大書登瀛二字于墓左大石上,其地因名為登瀛澳。子孫環(huán)墓而居,分派立宗”,泉州龍溪縣新恩里,指代唐開元以前的海滄,登瀛位于貞庵村內(nèi),按蔡氏譜,蔡氏祖墓附近有上蔡、下蔡等社,據(jù)傳其一位于大觀山東南,今嵩嶼附近,其二位于大觀山西北,或即石倉附近。按八世妣淑靜蔡氏,“石甲頭蔡厝尾人”,或此石甲頭蔡厝尾即蔡氏聚居地之一,若如此,則海滄將不止鐘山蔡氏一派(鐘山、漸美同支)。
十、陳公嶼
八世妣淑靜蔡氏,“乾隆己亥年改葬漂(溧)水蟾蜍嶼,俗名陳公嶼”。按陳公嶼為古名,萬歷四年《漳貳守沈公惠民泥泊德政碑》記有東嶼海域“南抵陳公嶼”,至近世,多有海圖將陳公嶼標(biāo)識為“冬共嶼”,系由音訛化。又,陳公嶼俗名“太嗝嶼(借音)”,清末凡有染上霍亂無法救護(hù)者,便送其上島以作隔離任其自生自滅。譜中所謂“蟾蜍嶼”,或是另一種說法來源,備注俟考。
十一、長園社靳氏
乾隆《海澄縣志》卷八「明選舉」,萬歷十六年舉人靳一派,“三都人,穎州知州”,卷廿四「錄異」又載,“靳一派,字云浦,萬歷戊子歲,縣府選皆第一,試督學(xué)亦案首,遂以其年登賢書,人稱為三案。”此靳一派,乃是與柯挺、周起元齊名,明代海滄五大學(xué)霸之一(另二為周尚德、林瀚文,此為筆者自擬,玩笑爾)。按譜十一世士林,“與長兄士尊外出上海,同船共沒,妣辜氏(辜厝社人)改適長園靳門”,此長園社或為望族靳氏所在。
十二、石倉名士李挺元
該譜有序一,系李挺元撰,其后一輩李璉書,從譜中梗概可知,修譜、修祠等敦親睦族之事多由李挺元發(fā)起,可見一人得道闔族受益。李挺元與海滄進(jìn)士葉廷推為同窗,李挺元由歲貢進(jìn)入仕途,葉廷推則選擇進(jìn)士正途,二人殊途同歸,皆曾在龍巖為官,李挺元為龍巖州儒學(xué)學(xué)正,葉廷推為龍巖州訓(xùn)導(dǎo)。李挺元過世后,葉廷推親自為其撰寫墓志銘,書者則是海滄另一名士江啟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