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已經是四月末了,
讓我們一起跟著詩人筆下的風光
游賞詩詞中的風景名勝。
01
岳陽樓
《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說起岳陽樓,是個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地方,“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詩人登樓感懷家國身世,不免痛哭流涕。多少氣吞山河的氣勢,多少大江東去的豪杰,都在安史之亂后湮沒。
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洞庭北路,緊鄰洞庭湖畔,矗立于望君山前。正如詩文所說“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它始建于公元215年,歷代屢加重修,后因北宋詩人范仲淹作《岳陽樓記》使得岳陽樓著稱于世。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天下第一樓"。
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寬17.42米,為三層純木結構,樓中的四根楠木貫穿整體,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頂覆金黃色琉璃瓦,在太陽下熠熠生輝。二樓正中懸著的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書法家張照所寫的《岳陽樓記》;三樓懸則有毛澤東手書的《登岳陽樓》詩詞雕屏,文學價值與歷史價值并存。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02
烏衣巷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月色中的秦淮河,兩岸的酒家燈火通明。商女們一遍遍的唱著時下動人的歌曲,或拔弄琴弦,訴說著滄桑的歲月。好個燈紅酒綠,好一個繁華盛世,在秦淮河的粉飾下,一切都那么和諧,一切都那么美好。如今的秦淮河依舊是人來船往,燈紅酒綠,熱鬧不已。只是河中人已是今時人。
而烏衣巷就位于南京秦淮河之南。據說三國時期吳國曾經駐軍此地,由于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東晉時,王導為代表的王氏家族和以謝安為代表的謝氏家庭都居住在孫吳烏衣營舊址,此時的烏衣營已改稱為“烏衣巷”。其家族弟子也被稱為“烏衣郎”。在漫長的時間里,此地文化底蘊滋養了當地的大好兒郎。這其中有書法造詣精妙絕倫的王獻之、王洵;中國山水詩派的鼻祖謝靈運,可謂人杰地靈。
這條深邃的古巷,在歷史與書墨中靜靜地流淌著,帶著幽深的歲月,帶著秦淮河岸的傳承,由繁盛到沒落,再由沒落到聞名。入唐后,烏衣巷淪為廢墟。唐代詩人的這首《烏衣巷》寥寥數筆,便描繪了它自六朝到中唐的滄桑變化。從此烏衣巷便名揚中外,游人絡繹不絕。
03
西湖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說起杭州肯定要說西湖,自古蘇杭出美女,就連“修行千年的白素貞”也要在此談戀愛,可見此地真是人杰地靈,美不勝收啊。
回到正題,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湖面面積為6.38平方千米。西湖三面環山,好似被山巒環抱在懷中,其中有100多處公園景點,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評西湖十景”之說,有60多處國家、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20多座博物館,這其中比較有名的莫屬于斷橋、雷峰塔、錢王祠、凈慈寺、蘇小小墓等景點。
西湖不但景點繁多,野生動植物品種也堪稱小型動物園。光是有鳥類就有119種,哺乳類動物20余種。而丁家山、烏龜山等是鷺鳥的棲息地,鷺鳥數目在兩萬只以上呢。
在植物中,西湖周邊群山森林生態系統主要以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為主,間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等。有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浙江楠、野大豆、短穗竹等21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63種。這其中還有浙江潤楠、堇葉紫金牛、線萼南蛇藤、脈葉翅棱芹、寒竹等列為國家級或省級保護珍稀植物預備清單5種珍貴植物。
04
沈園
《釵頭鳳》
宋·陸游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自古詩人多情郎,就連小麥膚色的陸游也是如此,關于這首《釵頭鳳》可謂是現實版的“孔雀東南飛”。詩中一杯愁緒嘗盡了辛酸苦辣。
沈園座落于魯迅中路318號,原為南宋著名園林,園主原為宋代越中大戶沈氏,園林因此被稱為“沈氏園”。
沈園經歷八百年的興衰,至紹興解放之時,僅存一隅。郭沫若先生1962年游歷沈園時,仍是荒涼不堪。而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沈園門額“沈氏園”三字即為郭沫若當年所題。
1985年沈園重新修復, 至今沈園已初具規模,成了紹興古城內的一處重要景區。沈園錯落有致,色調莊重典雅,景點互為映襯,很有宋代風味。因詩人陸游一生愛梅花,故沈園古跡區內栽植約4O0棵的臘梅樹,分別植于溪邊、屋前等處。隆冬時節,臘梅競相開放,韻味十足。冬日游沈園也就成了紹興的一項特色旅游,以氣勢雄渾,形制古樸的孤鶴軒為中心。正南的斷垣上,刻有當代詞學家夏承燾書陸游的《欽頭鳳》詞,點明了造園主題。多少年來,歷經風霜,向世人訴說著陸游與妻子唐婉的一往情深。
我國大好河山,孕育了大好兒郎,
詩歌如墨沁染,
化為一縷不屈的靈魂,
融入炎黃子孫的血脈中。
關注公眾號 | 大美科學
DaMeiKeXu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