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江蘇銀行,股價近乎跌停
太尷尬了!
最近各地在A股上市的城商行密集發布財報,八大萬億級城商行已有五六家報告了2023年全年業績。
江蘇銀行挑了4月26日這個日子召開業績交流會,會上江蘇銀行的管理層表示:
盡管上市銀行在行業屬性上相對特殊,并且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惠民措施的推廣等都在持續加大力度,資本金的剛需性越來越強,但江蘇銀行仍然希望在總體分紅政策上保持穩定。
雖然沒有豪情壯語,不過能看得出其對于未來一段時間的預期,還是以“穩”為主。
只是沒想到,會還沒開到一半,市場就用實際行動打了他們的臉。
江蘇銀行的業績一出,A股銀行股集體回調,42只銀行股僅7只飄紅。
而江蘇銀行又是其中跌得最狠的。
早間開盤大幅低開,一度逼近跌停,股價最低點跌約9.6%,報7.61元/股,創3月21日以來新低。
整個銀行股的行情都快被帶崩了。
截至收盤時,報7.67元/股,跌幅9.12%,市值為1407.55億元。
粗略算一下,市值蒸發141億元,一天之內江蘇銀行就沒了141個小目標。
那些持有江蘇銀行股份的股民,幾近跌出內傷。幸好招行、興業爭氣,才不至于盤面太過拉胯。
作為經營穩健、現金流充沛、持續高股息的代表,銀行股的股價一直都很穩。
近乎跌停的情況,別說國有制大銀行,股份制銀行都很少見,像這種頭部城商行亦是如此。
業績發布當天,結果鬧了個如此尷尬的局面,江蘇銀行到底怎么了?
0 2
城商行“尖子生”跌下神壇?
股價逼近跌停,不少投資者也在業績交流會上表達了對股價問題的關注,希望江蘇銀行管理層給予解答。
不過根據各方媒體的報道,在會上江蘇銀行并未正面回復股價異動問題,對相關問題采取避而不談的態度。
其實原因倒是不復雜,本質是一個市場自發的行為。
2023年的財報遠不及預期,大跌也是在所難免。
此前,業內預計江蘇銀行2023年凈利潤320億左右,凈利潤增速20%以上,結果最新公告顯示凈利潤增速只有10%。
而2023年?第?四?季度單季?:?營收同比下降?7.1%,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6.8%。
作為常年高股息高分紅的代表,江蘇銀行2023年分紅只有每股0.47元,比上年每股0.49元還低。
這就是所謂的“高股息”?
四季度營收跌了7.1%,利潤跌了36.8%,這就是所謂的經營穩健?
前幾天寫了一篇上海銀行的年報分析,當時說他們掉隊了。如今看一眼江蘇銀行,已然不能用“掉隊”來形容!
作為曾經城商行中的“尖子生”,拿出這樣一份成績單,顯然震碎了市場投資人的三觀。
江蘇銀行是江蘇省最大的城商行,是由揚州、無錫、蘇州和南通等多家江蘇商業銀行合并重組而來。之前中國城商行的格局是“一哥”北京銀行、“二哥”上海銀行。
江蘇銀行起步不如另外兩家,2016年才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相較于2007年上市的北京銀行,江蘇銀行晚了近十年。
上市雖晚,但成長的速度卻毫不遜色。
2019年江蘇銀行資產總量順利突破了2萬億元,比同省的南京銀行要多近7000億元。
此時,在城商行中其資產總量僅次于上海銀行和北京銀行,位居全國第三位。
之后,江蘇銀行一路狂奔,在2022年率先干掉上海銀行,坐實“行業二哥”之名。
到了2023年三季度末,江蘇銀行總資產近乎追平北京銀行。
彼時,江蘇銀行營收總額及歸母凈利分別為586.78億元和256.54億元。
在營收層面完勝其他行,成上市城商行中最大贏家。
看來,“黑馬”之稱,并非虛言。
所以當江蘇銀行拿出2023全年業績,確實給市場都驚了一下,股價大跌在所難免。
0 3
問題出在哪?
江蘇銀行的問題,關鍵在公司基本面。
首先,雖然有“黑馬”之稱,但這批黑馬越跑越力不從心。
自2022年開始,江蘇銀行的營收增速持續下滑。
作為一家傳統銀行,江蘇銀行七成的收入來自利息凈收入。其中,貸款是創造利息收入的源動力。然而,最近兩年,江蘇銀行的貸款增速持續下降。
2021年和2022年,貸款規模同比增速分別為17.18%和14.86%。
到了2023年,這一趨勢也沒止住。
放出去的貸款越來越少,業績怎么好得起來。
其次,江蘇銀行的盈利能力也有問題。
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就是“息差”。而2023年,江蘇銀行的凈息差再度下探到1.98%,凈利差1.95%,分別同比下降34個基點和16個基點。
從這兩個指標來看江蘇銀行的營收、利潤雙雙受挫,似乎并不意外。
其實更要命的是宏觀環境的變化,正在無差別打擊各大銀行。
2023年,央行兩次下調利率,帶動1、5年期LPR,2024年2月,5年期LPR繼續下降25基點。
至此,1年期、5年期LPR分別為3.45%、3.95%,均處于歷史低位。
同時,為了提升實體經濟活力,讓利實體經濟,商業銀行的凈息差屢次刷新歷史最低點。減費讓利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基礎利率(銀行貸款利率=基礎利率+上浮)一降再降,并在2023年末跌破1.7%,為1.69%。
而從整個行業來看,2023年已經公布A股30家上市銀行總營收比2022年少了2134億元。
銀行業全行業營收下跌,已成定局。
這對江蘇銀行打擊很大,從貸款結構來看,其六成以上為企業貸款,利率較高的個人貸款占比較低。
特別是最近兩年,個人貸款更是幾乎零增長,貸款增量主要為企業貸款,可以說大環境精準打擊了江蘇銀行的增長點!
這才是最難受的地方,如果問題只出在自身,還可以通過內部優化調整調整,大環境下行,只余得深深的無力感。
況且,低利率的趨勢一旦形成,基本以五年、十年起步,甚至更長周期。江蘇銀行的財報可以視作一個行業的轉折點,國有大銀行、股份制銀行,概莫能外。
至于股價,個人認為難有大的反彈,甚至銀行業整體都可能迎來一波價值回調。
前天來自高層的消息是:
“集中力量打造金融業國家隊,推動頭部證券公司做強做優”。
同時,按照“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原則,適時合理調整國有金融資本在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的比重。
都出了這種級別的利好,如果券商還裝死,就真的沒救了。
但整個盤子就這么大,資金就這么多,還來一句“合理調整國有金融資本在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的比重”,囤在銀行板塊的“水”勢必會外流。
A股的銀行板塊,前景難料,而作為城商行頭部的江蘇銀行會如何?
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 金投研好文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