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慈善
參觀一二?九運動紀念亭
主題黨日活動
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勿忘國恥,耀我中華
北京市仁愛慈善基金會流動黨支部參加了紅蓮中里社區黨委組織的“參觀一二·九運動紀念亭”主題黨日活動,社區百余名老黨員參加。
進入國家植物園后,大家一路步行至一二·九運動紀念亭,黨員們佇立在一二·九運動主題展板前,仔細閱讀展板內容,回顧一二·九運動歷史。
歷史與傳承
華北事變后,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下,北平(北京)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史稱一二·九運動。
北平(北京)數千學生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到來。
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準備抗戰思想和干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通過本次活動,黨員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洗禮,從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拼搏進取的精神中汲取力量,時刻銘記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初心與使命
我被仁愛包圍著
分享人:仁愛黨員楊金蘭
4月23日,紅蓮中里社區黨委,組織所有黨員,到香山植物園參觀"一二·九"展覽。對我們這些老黨員來說,外出機會是很難得的。自2020年得了腦梗死病以后,心里壓力大,生怕有個萬一,所以我就很少出去參加活動。
跟上次紅蓮家園組織的線下重走紅蓮路一樣,大家情緒特別高。紅蓮社區黨委書記范慧邀請紅蓮志愿者,并借此機會關愛參與的老人。紅蓮(讀書會志愿者)孫鶴萁老師、楊博海老師、馬朝娥老師及基金會骨干志愿者白雪老師一同參與這次活動。
對我來講,雖是參加紅蓮中里社區黨委組織的活動,但因為有仁愛家人的參與,自己特別興奮。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好,預計活動來回又要走5個多小時,對我真是一個挑戰,但身邊有強大動力在拉著我,他們用友誼的雙手拉著我艱難地一步一步往上走。紅蓮中里社區老黨員看到我身邊有這么多人在陪伴,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我,我頓感驕傲和興奮,因為有愛的滋養,有啥困難不能克服呢?雖然累到極點,但我也堅持到底,這是仁愛的精神在支撐著我,又一次突破不自信的局限。
滿臉通紅,氣喘吁吁的我終于在大家的幫助下登上最高峰,紅蓮中里社區老黨員也在為我加油點贊!在最高頂峰上我由衷的說:“有仁愛家人真好!”
站在國家植物園"一二·九"紀念亭,這是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領導北平學生發起的抗日救亡運動所設立,于1985年12月9日建成,由三座三角形小亭組成。三角形是一二·九運動舉辦軍事夏令營時露營帳篷的縮影。三個三角形組成一個立體的“眾”字,寓意著廣大民眾的覺醒和人民眾志成城抵抗侵略的決心。紀念亭就是讓后人銘記先輩們的革命精神以及和平的珍貴,更是要警醒世人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勿忘國恥,耀我中華!
通過實地參觀,讓我們每一位黨員更加真切地感受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也更加深刻地認識了中國共產黨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的偉大犧牲。
在紀念亭前望著仁愛家人,因為你們的陪伴我才完成了一次長途跋涉。我默默地說雖然我現在身體不如以前,但仁愛的精神永駐我心,我會永遠跟著基金會團隊,不離不棄、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 END ?
編審核對
素材/圖片|仁愛慈善
編輯|白雪
排版|王藝霏
審核|仁愛文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