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黃色的嗎?如果你在渤海與蓬萊灣的交匯處,順著黃河入海的方向反向追溯,那么在距離入海口1400多公里一個叫永靖的地方,你將見到藍色的黃河。
那再向源頭靠近呢?黃河的源頭是什么樣子,你是否好奇呢?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對黃河源頭的追溯從未停歇,我們熟知的清宮劇中或多或少都提過黃河的名號:黃河泛濫、黃河口決堤、黃河水災等等,它好像就是洶涌、兇猛的代名詞。可當你走進黃河的源頭,你定會驚嘆不已,這么碗口大的水流,竟會在奔途入海的過程中有那么大的殺傷力。
唐代以后我們開始對黃河源頭區域有了比較明確的認知,因為那個時候內地的唐朝與高原的吐蕃往來頻繁,無論是戰爭或者是商貿,黃河源頭區域都是必經之地。后來文成公主入藏,藏王松贊干布就是在現在的瑪多縣進行迎親儀式的,而瑪多的藏語意思就是:“黃河源頭”。
時間軸來到清朝,因為黃河中下游常常洪災泛濫,所以在清代關于黃河源的文字記載就多了起來。
1704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三年,專使拉錫察探黃河河源,視察河流經流諸處,將目擊繪圖進呈。
1782年到了乾隆四十七年,乾清門的侍衛阿彌達奉旨到青海勘察黃河源頭,當然他當時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告祭河神,目的自然是請求河神收斂脾氣,保佑國泰民安。阿彌達的勘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查明黃河的真正源頭——星宿海西南的卡日曲是黃河的上源。
卡日曲是黃河正源的依據來源于1978年的科學考察活動,按照河源唯遠原則在約古宗列盆地和卡日曲之間選擇了在流程和水量兩方面都有優勢的卡日曲。
約古宗列是一處橢圓形的盆地,在盆地的西南面分布著多處涓涓細流,它們共同匯集成了一條寬約10米,深半米的溪流,這條溪流在星宿海之上與卡日曲交匯變成瑪曲河。在老一輩科考人和當地藏民的眼中約古宗列曲才是黃河正源,就連當地的諺語中都說:“馬賽巴,雅達約古賽;約賽巴,雅合拉達合澤”,意思就是“瑪曲的源頭就在約古宗列,約古宗列的來源,是在雅合拉達合澤山(巴顏喀拉山的一座山峰)”。因為這種歷史傳統,即使源頭存疑,1997年,約古宗列還是樹立起了黃河源頭碑。
而后的很多探險者都抵達過此地進行打卡,雖然“道阻且長”,但人們認為抵達母親河的源頭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而卡日曲因為更難抵達,又沒有什么標志點,所以人們更喜歡約古宗列。
如果你也想打卡黃河源,歡迎加入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