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生物智造 預制未來”為主題的2024未來食品智造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北京市平谷區召開。論壇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大食物觀為指導,圍繞食品產業前沿科技和需求拉動轉型升級,聚焦產業鏈中的關鍵節點、以合成生物學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以科技創新為主脈絡,賦能食品工業未來化轉型升級,以打造首都食品產業的“燈塔工廠”為愿景,通過深入探討生物智造、食品精深加工、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路徑等議題,深入挖掘食品產業新質生產力,促進業態、模式、結構、產品優化和產業現代化、數字化升級,打造具有平谷特色的食品科技名片,助力首都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共繪食品科技創新藍圖
助力實現農業現代化
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會長毛振賓在致辭中提到,預計到2026年,我國預制菜產業將發展成萬億級市場。今年,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了預制菜的定義和范圍,并進一步表明推進預制菜標準體系建設。在促進會提出的總體發展方略“1236999工程”中,也將促進預制菜產業發展作為工作重點,在這一領域,促進會將多元化展開工作,服務首都未來食品產業發展。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經營司原一級巡視員范學慧認為,在推進質量強國的建設中,著力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可以滿足國內巨大市場需求,還可以“中國制造”的形式,助力中國預制菜走向世界。
世界可持續發展標準組織總干事吳征在講話中指出,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推動全球農業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他倡議在世界可持續發展標準組織的指導下制定農業可持續標準,并運用合成生物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革新產業模式,建立國家農業及食品安全算法平臺,構建全鏈條、高韌性的食品產業生態?!案鞣綉罨献鳎怖L食品科技創新藍圖,為全球農業及食品安全與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眳钦骱粲酢?br/>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天偉闡釋了生物制造技術在食品工業和多元化新型食材生產中應用的多種可能性。譚天偉認為,生物制造是將生物創新產品推向商業規模的引擎,是不依賴化石資源的創新和制造,是促進氣候和碳排放目標實現的前沿技術手段。未來,生物制造將重點向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保障產業支撐能力、攻克重大戰略產品關鍵核心技術三大方向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在《無人機改變農業生產方式》主題報告中表示,無人機的應用不但可作為實現精準農業的實施辦法,還可為土地資源碎片化的集約作業提供手段,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工具和重要載體之一。
打造食品營養科技集成創新基地
多維度推廣智慧飲食模式
當下,人民群眾對食品的需求,早已由“吃飽”邁向了“吃出健康”“吃出個性”。針對這一需求升級,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教授羅云波在《智慧食品讓健康更智慧》報告中提出,“智慧健康是新時代的精準健康導航,幫助我們避開健康風險的暗礁,駛向高質量生活的港灣”。以功能明確、形式多樣、個性化的智慧食品為媒介,實現個性化健康管理、智能健康檢測、健康數據分析,從而有效降低全民醫療成本,這正是屬于未來的智慧飲食模式。
北京市平谷區委副書記、區長狄濤介紹,平谷正在加速打造“農業中關村現代食品營養谷”,營養谷作為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產業集聚區,通過《平谷區加快促進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明確了未來3年發展路徑。接下來,平谷將加大包括未來食品智造等在內的農業科技創新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名優產品,提升核心競爭力,加速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轉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據中關村科技園區平谷園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主任張子布介紹,目前,園區已有紫興園、圃美多、蘇陀科技等51家食品企業落地,規模以上企業19家,2023年完成產值40億元,占全區工業產值的18%。接下來,園區將繼續秉持農業中關村與食品營養谷發展相生共促、科技引領、平急兩用、面向未來的發展思路,建設食品營養科技集成創新基地、食品營養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食品營養科技企業總部基地、發展安全營養食品保供基地。
平谷區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遠在論壇上發布了“農業中關村現代食品營養谷創新中心”“北京農業食品合成生物創新中心(標桿孵化器)”“農業中關村現代食品營養谷直播電商基地”“道地藥材品質保障與資源持續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四大項目,充分展示了平谷發展未來食品產業的信心與決心。
食品安全、風味和健康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議題。只有立足于此,從大眾需求入手,全面提升產品品質和品牌價值,企業才能有長足進步,產業才能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在本次論壇上,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院長、預制菜與智慧團餐專委會秘書長李健啟動了“預制食品安全與質量健康行”活動。該活動將深入基層企業,以專家指導和媒體科普為手段,從工廠透明化和食品科技知識普及化雙方面促進預制食品企業發展?!邦A制食品安全與質量健康行”一期活動內容為“團餐走進預制食品名企”,將于今年7月1日正式展開。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針對預制菜產業集聚區建設,提出了立足區域躍升,提升產業基地實力;規范基地發展,增強發展潛力;堅持創新導向,促進產業創新能力;推動基地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升級四項建議。
在作《預制食品與新質調味料》主題報告時,李健談到,采用超微粉碎、射流處理等前沿技術和裝備的新質復合調味料,是一種以清潔、健康、風味提升為基本特征的創新調料。在調味料生產加工中,通過食品特征風味靶向控釋技術等科創成果,填補了口腔環境風味控釋技術的空白。新質復合調味料的使用,為中式預制食品風味保持性差的問題提供一種嶄新的解決方案。
會上還進行了多項戰略簽約,未來各方將就食品科技、食品安全、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展開綜合性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