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早就發現,世界上最臟的東西不是糞便和污泥,而是錢,尤其是紙幣。
錢幣上細菌的真相
幾年前,香港大學城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香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菲律賓和朝鮮七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貨幣中,人民幣紙幣的細菌含量最高,比香港和柬埔寨高出178000, 160000。
在過去的幾年里,人民幣最臟的情況已經改變,但它仍然屬于最臟的東西。有幾項研究和調查很能說明問題。
廣東藥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對廣州流通的8種紙幣(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0角和1角)進行了微生物調查。結果表明,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的檢出率分別為84%、16%和3.3%。
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多個城市設立了紙幣處理中心,除了銷毀銀行系統回收的殘存偽鈔外,另一項任務是定期對人民幣進行“清洗”(除臭、除塵、消毒),以提高人民幣的清潔度。成都紙幣處理中心的一項測試發現,每張紙幣上約有20種細菌,數量為900萬。面值為50美分、1元和1角的紙幣上附著的細菌數量高達1800萬。
根據檢查,每平方厘米紙幣上的細菌最少為7000個,最多為11萬個。第五套人民幣的各種面值面積為:10元98平方厘米,20元101.5平方厘米,50元105平方厘米,100元119.35平方厘米。即使是98平方厘米的10元,每平方厘米10萬個細菌,也有980萬個細菌。因此,硬幣上的細菌數量是無法想象的。
硬幣上的細菌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繁多。硬幣上的微生物約有100種,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支原體、衣原體等,其中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毛霉、沙門氏菌、結核病、枯草芽孢桿菌、肺炎克雷伯菌等20~30種細菌,溶血性鏈球菌、蠟樣芽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黃桿菌、志賀氏菌、變形桿菌等,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輪狀病毒等,可達數十種,寄生蟲種類繁多,如蛔蟲、鉤蟲、絳蟲等。
外國硬幣上有很多細菌,所以硬幣也被認為是最臟的東西。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對歐元進行了測試,發現每張紙幣平均有26000個細菌。即使它看起來很新很干凈,它上面也有大約2400個細菌。
此外,硬幣上的細菌數量也與氣候變化顯著相關,因為細菌喜歡高溫、潮濕和炎熱的環境,很容易存活。此外,夏季人體汗液和油脂分泌旺盛,所以在取錢和數錢時,細菌很容易粘附和污染硬幣。隨著溫度的降低,硬幣上的細菌總數呈下降趨勢,在冬季達到最低點。
錢幣上的細菌傳播多種疾病
硬幣上的微生物可引起肺炎、膿毒癥、膿毒癥、毛囊炎、化膿性感染、咽炎、腹瀉、發熱等疾病。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致病性比較強的細菌。傷口感染可導致化膿、毛囊炎、肺部和血液感染。鏈球菌可引起咽炎和扁桃體炎。念珠菌可引起皮炎。
硬幣上大量存在的大腸桿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它可以通過污染食物、水和密切接觸進入人體,引起胃腸炎。大腸桿菌可以侵入血液流動,導致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和大面積燒傷的老年和體弱患者敗血癥。硬幣上的沙門氏菌可引起食物中毒、急性胃腸炎、敗血癥和腹瀉。
硬幣上的微生物數量多,存活時間長,容易引起疾病。普通細菌可以在硬幣上存活數十天,但有些細菌可以存活數月。例如,流感病毒可以在紙幣上存活17天,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在紙幣上存活數月。
然而,硬幣上有一種細菌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那就是結核分枝桿菌。中國人隨地吐痰被認為是肺結核。中國是一個在干涸的骨頭和中國的肺結核之間攪動的國家,這是控制和恢復困難的主要原因。第五次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有500多萬活動性結核病患者,結核病病例數超過5億,占中國總人口的45%。中國結核病患者數量居世界第二,僅次于印度。死亡人數約為130萬,每年死于結核病的人數為13萬,超過了其他傳染病的死亡總數。同時,中國是世界上22個結核病疫情嚴重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27個耐多藥結核病疫情嚴重的國家之一。
發現結核分枝桿菌在干痰中可存活6~8個月。根據這一結論,感染結核病患者的錢上的痰和唾液也能使結核病細菌長期存活。因此,結核分枝桿菌可以通過硬幣的廣泛流通傳播給更多的人。
當然,不同硬幣上的細菌數量也會不同,所以對人的致病性是不同的。例如,北京化工大學對北京人民幣污染的調查發現,不同硬幣上的細菌數量變化很大。最干凈的一美元鈔票上有2600種細菌,而最臟的一美元鈔票上的細菌數量可能高達180萬。然而,10元紙幣整體上攜帶的細菌比1元紙幣少,100元紙幣上的細菌比10元紙幣上的細菌少。因為鈔票的面值越大,流通機會越少,細菌越少,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越小;相反,如果紙幣面額小,流通機會多,細菌多,致病性強。
硬幣上的細菌性疾病主要通過人們使用硬幣、揉眼睛、擤鼻涕和取出鼻孔后接觸身體上的傷口傳播。只有一小部分通過消化道傳播。由于這種疾病是被硬幣上的細菌污染后從口腔進入的,因此需要大量的細菌,而這些細菌主要是影響消化道的細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大多數被攝入胃里的細菌都是被胃酸殺死并經腸道過濾的。但是,一旦人們的手、嘴等部位有傷口,硬幣上的各種細菌就會進入人體并產生波浪。
避免錢幣上的細菌危害人的健康
硬幣上的細菌數量多,種類多,存活時間長。因此,有必要避免硬幣上的細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有很多方法,比如洗手、洗錢、用新材料印制鈔票、改變生活方式等等。
不隨地吐痰、數錢和取錢后洗手是防止硬幣上的細菌危害健康的重要方法。付賬單或接觸金錢后,及時用肥皂洗手,防止擦眼、擤鼻、碰嘴等,洗手時間1~3分鐘。最好使用肥皂,因為堿性效果更好,洗手前后細菌數量至少相差10倍。
用新材料印鈔也是減少細菌污染的有效措施,比如用塑料布印鈔。今天,全世界有20多家中央銀行發行了塑料鈔票,其中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第一個印刷塑料鈔票的國家。此后,加拿大、新西蘭、羅馬尼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墨西哥等國也相繼發行了塑料鈔票。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全套塑料流通紙幣的國家。
塑料鈔票由聚酯材料代替紙張制成,不僅防偽性能高,易于識別,不吸水,不易破碎,不怕揉洗,而且耐磨,能減少細菌粘附,所用材料也可回收利用。雖然塑料鈔票的制造成本是紙鈔的兩倍,但其使用壽命是紙鈔的四倍。紙幣的使用壽命一般為1.5~2年,而塑料貨幣的使用壽命可達8年。
改變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少用現金,多用銀行卡或信用卡。使用后者不僅可以使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而且還可以減少現金的使用和感染細菌和疾病。
研究人員最近測試了伊朗、中國、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的貨幣,發現人民幣的細菌含量降至25000,伊朗貨幣的細菌含量為190000,超過人民幣,澳元的細菌含量至少為700。研究人員認為,盡管人民幣仍然是細菌較多的貨幣之一,但由于中國人越來越多地使用第三方支付代碼掃描支付,現金的使用減少,現金的流通減少,細菌粘附硬幣的機會自然減少。澳元上的細菌最少,這不僅是因為使用了新的印鈔材料,還因為更多的人使用第三方支付或銀行卡和信用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