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年,第十八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于4月25日正式開幕。對于個行業來講,“四年”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但對于整個國產汽車行業來講,剛剛過去的這四年就如同“蛻變”一般,讓自主汽車品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本屆車展上,我們明顯能感覺到眾人的觀展焦點已經從合資品牌轉移到了自主品牌之上。當然,國內各大車企也不負眾望,新車型、新設計、新方案、新技術接踵而至,仰望U7首搭革命性技術云輦-Z就是其中之一。
到“云輦-Z”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有些人可能知曉其來自于比亞迪新能源專屬智能車身運動控制系統-云輦系列。但要說具體工作原理,估計就沒有多少人了解了吧?
云輦系列技術作為比亞迪新能源專屬智能車身運動控制系統,此前已發布過云輦-C、云輦-A、云輦-P等多項技術,而云輦-Z則是該家族中的一員新人。雖然本質上同為智能車身運動控制系統,但云輦-Z有別于易四方所針對的XY軸平面問題,而是將重點放在了Z軸所帶來的立體問題上。這一切都源于一個大膽的配置,那就是高度集成化懸浮電機。
目前我們所看到的絕大多數車型,多是以傳統主動懸架液壓減震方案為主,而云輦-Z則是以高度集成化懸浮電機,取代了傳統液壓減震方案中的復雜減震流程。得益于云輦-Z相對直接的減震方式,調節速度與減震反饋效果也得到了大幅度升級。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云輦-Z的調節響應速度快至10毫秒,在我們眨眼的瞬間,它就能實現近50次的調節,是傳統主動懸架方案響應速度的數十倍之多!
不止于“快”!云輦-Z還可以為能量回收出一份力。得益于懸浮電機直接做功的優勢,省去了油液作為介質的環節,致使云輦-Z這套系統的能量傳遞損耗更小。與此同時,懸浮電機還可以進行發電,從而實現能量回收,為電池進行充電。說得再直白一些!就是在省去不必要能耗損耗的同時,還可以通過車身減震的環節進行能量回收,這你能受得了嗎?
雖然云輦-Z目前還沒有被商業化應用,但大家可以設想一下,當一輛汽車以懸浮電機為減震配置的車輛駛過路面時的情形,其乘坐體驗可能與磁懸浮列車類似?可以確定的是,在減震效果、響應速度、震幅控制等方面,云輦-Z定會有別樣體驗,這也是其誕生的意義所在。
很多人在了解完云輦-Z之后,都稱其是車圈里又一個革命性的突破技術,是可以將傳統主動懸架液壓減震方案按在地上摩擦的技術。對此,比亞迪也絲毫沒有謙虛之意。據了解,目前云輦-Z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垂向控制電動化技術,同時也是橫縱垂三向控制上,全球唯一實現全面電動化的車企,沒有之一。
從官方所公布的信息中了解到,云輦-Z將會在仰望U7上進行首發搭載,該車將于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得益于“易四方+云輦-Z”多重助力,仰望U7也將成為全球首款集橫縱垂三向控制電動化技術于一體的車型。另外,仰望U7還是一輛擁有1300匹馬力、2.9秒零百加速、270km/h極速、0.195風阻系數(120km/h),以及33米級百公里制動距離,妥妥的一只“猛獸”。
當別人還在討論是否要在電動化、智能化,以及智駕體驗上發力時,我們的自主汽車品牌都已經開始在新賽道上疾馳了。當我們以技術創新作為利劍,以智能生態作為護盾之時,國產汽車就已經步入正軌,所以我們無需遲疑,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追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