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豐村,是寧波市鎮海區貴駟街道下轄村,2001年6月由原甸張、勝一、禾豐3個行政村合并組建,今天介紹原甸張村和東孫。
原甸張村,由甸張、顏家2個自然村組成,1950年6月屬妙勝鄉;1961年為貴駟公社甸張大隊。1983年改為貴駟鄉甸張村。2001年6月與勝一、禾豐合并組建興豐村。甸張港穿村而過。甸張港原為自然水道,清乾隆年間浚河,遂西通妙勝寺,東通灣塘水道。1978年重浚甸張港,筑甸張閘,至南泓浦出海。
河南甸張,又名田張,村由張姓始居,相傳其先世于清初由慈溪來此兌灰,視此荒野可墾,遂建房定居,因名甸張。村中有鄭貝、魯家和橋頭張小地名。
甸張古民居,坐北朝南,硬山頂磚木結構,由正房和東西廂房組成,建于清晚期,鎮海區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登錄點。
甸張古民居
甸張古民居
兩個院落之間的小巷,南北兩端設月洞門。
這是南端月洞門
北端月洞門
甸張古民居,坐北朝南,由門樓(上部已毀)、正房和廂房組成,廂房南端山墻為“三馬頭墻”。
正房
廂房
古民居石窗
甸張古民居
甸張古民居
河南甸張民居
甸張古民居
河北顏家,始居顏姓,清乾隆間由汶溪顏家遷此。
河北顏家古民居,坐北朝南,現存建筑為一幢兩層樓房,建于清晚期,鎮海區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登錄點。
河北顏家古民居
河北顏家古民居
原禾豐大會堂,禾豐系原行政村名,轄東孫、龍舌沈家、前王、夏家、假山頭、洋湖堰張家、李家、水灌口王家、科后房等自然村,現多數已拆遷。
東孫,村由孫姓始居,其先世于清康熙間由余姚雙河孫家遷此,因村處西孫之東,故稱東孫。原禾豐村委會駐地,現已拆遷。
這是現存的東孫古民居
東孫古民居
東孫古民居,坐東朝西,由門廳、正房和廂房組成。
東孫古民居北側
東孫古民居,坐北朝南,由門廳和正房組成。
古民居大門
古民居門廳
東孫古民居
東孫民居
東孫民居
東孫民居
參考資料:《寧波市鎮海區地名志》、《鎮海文物大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