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經介紹過了上甘嶺戰役中涌現的獲得特等功的特級英雄、一級英雄、二級英雄、二級模范,本篇開始介紹為上甘嶺戰役勝利不惜以身殉國的志愿軍特等功臣們。
金耳世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炮兵第七師20團收到了上級給予的,壓制敵人炮火、支援前線步兵堅守上甘嶺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陣地的任務。
然而當10月19日炮20團指揮部向下屬的炮兵9連下達火力反擊命令時,電話里卻毫無聲音。于是團直屬指揮連的電話兵金耳世、李昌友立即出發,按慣例又順著線路去查找電話線是哪里被炸斷了。
金耳世、李昌友冒著敵人鋪天蓋地的炮火,修復了第一處被炸斷的線路后繼續向前巡線。然而這時敵人對著他們所在的區域打來了一陣密集的炮火,李昌友不幸當場犧牲,而金耳世的左膝以下被炸斷!
被劇痛痛醒的金耳世不顧已經身受重傷,他拖著斷腿順著電話線在滿是碎石的道路上爬行,最終找到了斷線處。被金耳世重新連通的電話線,將發起火力反擊的命令傳達給了炮兵9連。志愿軍大炮猛烈開火,協助上甘嶺陣地上的志愿軍步兵一次次將敵人打退。
敵人被打退以后,金耳世被前來尋找的戰友順著他爬行的血路找到。這時的金耳世已經昏迷,但是他的左手依舊死死地抓著電話線,而右手則緊緊握著他用慣的鉗子。在戰友抬著金耳世趕往野戰醫院的路上他醒轉過來,他立即詢問戰友電話線是否已經修好,當得知電話線貫通的消息后,他不由開心地笑了然后欣慰地閉上眼睛,就此永遠睡了過去。
戰后志愿軍總部為金耳世烈士追記特等功。
邱憲章
1952年10月30日凌晨,志愿軍15軍29師86團向597.9高地發起了反擊。3連作為全團的尖刀沖殺在最前面,而3連的9班班長邱憲章作為爆破組長帶領爆破組作為全連的尖刀更是一馬當先。
邱憲章指揮爆破組成功地接連摧毀了敵軍的4個火力點,當爆破組退下來休整時敵人卻突然發起了反擊。邱憲章顧不得喘口氣指揮爆破組利用夜色作掩護,迂回前進繞到了敵人的側翼,然后指揮爆破組同時將爆炸物擲向了敵群里。就這樣邱憲章的爆破組協助部隊,成功地接連擊退了敵人的三次反撲,通向敵人最后陣地的道路被打通了。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當爆破組向最后的目標陣地進攻時,邱憲章被自己投擲出的爆炸物余波波及負了重傷,最終不治身亡。邱憲章烈士犧牲時已經34歲,這在志愿軍基層官兵年齡中已經算很大的了,他的早年事跡并沒有流傳下來,不過從年齡推斷他應該是參加過抗戰的老兵。
鑒于邱憲章烈士在攻取597.9高地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戰后志愿軍總部為他追記特等功。
張廣生
1951年10月19日,志愿軍15軍45師135團對597.9高地發起了反攻。才當上135團2營參謀長的張廣生,沒有按慣例待在指揮部指揮而是親臨前線與部隊一起行動。當部隊進攻到597.9高地的0號陣地時,敵人隱蔽的火力點突然開火阻斷了部隊繼續前進的道路。
張廣生沒有命令部隊強攻,他仔細觀察了敵人的火力配置,然后給班長李炳舟,營通信員黃繼光布置了組建爆破組,從兩翼一起對敵火力點進行爆破的任務。黃繼光舍身堵槍眼完成張廣生派給他的任務;而李炳舟在被打斷腿的情況下,依舊堅持爬向敵軍火力點成功地完成了任務。
在黃繼光和李炳舟搗毀了敵人的火力點后,張廣生指揮部隊沖上去一舉拿下了0號陣地,重奪了對597.9高地的控制權,殲敵1200余人。隨后張廣生留在了奪回的陣地上,與自己的部下們一起堅守597.9高地。
防守作戰中,張廣生表現出了卓越的指揮才能。在10月24日敵軍以一個營發起的反撲時,張廣生抓住戰機呼叫來了準確地炮兵火力支援,以11人傷亡的代價殲敵420余名!在轉入坑道作戰后,張廣生積極組織退入坑道的部隊發動夜襲作戰,僅10月26日夜就殲敵30人,而且己方無一傷亡!
10月30日凌晨當增援部隊對597.9高地發起反擊后,張廣生指揮退入坑道的部隊對表面陣地的敵人也發起了反擊,里應外合一舉收復了597.9高地的表面陣地。不甘心失敗的敵人從30日拂曉到傍晚,一口氣發起了23次進攻,卻全被張廣生指揮部隊打退!
然而就在第23次進攻的敵人撤退下去時,一枚飛濺的彈片擊中了正在指揮作戰的張廣生頭部,英雄倒在了迎來勝利的前一刻。
戰后志愿軍總部為張廣生烈士追記特等功。
張廣生未能獲得稱號,可能是因為他的層級較高。雖然缺乏張廣生的資料,但是他在上甘嶺前只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從入朝參戰到上甘嶺戰役的半年多時間里,張廣生已經從連長先后晉升為團部作戰參謀、2營副參謀長、2營參謀長,可見他多受上級賞識。張廣生烈士犧牲時年僅24歲,這是一位新中國未來的將星啊,太可惜了。
朱有光、王萬成
1952年11月2日天還沒有完全亮,由志愿軍第12軍第31師91團3營8連據守的597.9高地,便遭到了敵軍兩個團的猛烈進攻。敵軍的進攻一次次被8連擊退,因此敵軍改變了戰術,變全面進攻為重點進攻。
其中597.9高地的一號陣地遭到了敵軍一個營的圍攻,眼見1號陣地就要不保,于是8連指導員劉懷珍從預備隊僅剩的8名戰士里,挑了三名戰士
朱有光、王萬成、李世芳組成一個戰斗小組,前往增援一號陣地。
由于1號陣地與其它陣地的交通壕已經被敵軍炮火摧毀,所以僅有三名戰士組成的戰斗小組,必須要從敵軍的火力封鎖下穿過才能到達1號陣地。很快敵人便發現了增援1號陣地的戰斗小組,密集的迫擊炮彈向他們傾瀉而來。李世芳不幸在中途中彈無法再繼續前進,只剩下朱有光、王萬成兩人沖到了陣地上。
然而當朱有光、王萬成沖到陣地上時,敵人也已經涌入了一號陣地,朱有光、王萬成面對百倍于己的敵人,沖在前面的朱有光首先毅然拉響了爆破筒,王萬成隨后也跟著拉響了爆破筒,兩人前仆后繼地選擇了于陣地共存亡!
朱有光烈士時年21歲,王萬成烈士時年20歲,他們用自己的年輕生命拉上了100多名敵人陪葬。
戰后志愿軍總部為朱有光、王萬成兩位烈士追記特等功。
上甘嶺戰役中陣亡的特等功臣沒有獲得英雄稱號的只有這幾位,由此可見上甘嶺戰役評功標準是多么的嚴格。
下一篇為大家介紹,從上甘嶺連天炮火中功成身退的志愿軍特等功臣們。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的朋友還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