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由新響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一向以平價著稱的運動品牌迪卡儂,到底還是耐不住寂寞,偷偷漲價了。
最近,有消費者發現迪卡儂的部分產品漲價了,曾經標價19.9元的白色短袖現在已經漲到了39.9元,49.9元的背包漲到了89.9元,169.9元的無袖羽絨夾克漲到了299.9元。
迪卡儂漲價的速度,驚呆了打工人。
01
在漲價背后,是迪卡儂想要將手伸進高端市場的野心。
就在這一輪漲價之前,迪卡儂剛剛完成一次品牌升級——3月12日,迪卡儂發布全新logo,值得關注的是,這次logo發布距離上一次迪卡儂更換品牌形象不到三年。
logo變更,意味著迪卡儂的品牌戰略也出現了調整。
迪卡儂全球首席產品品牌官Fabien Brosse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提到了迪卡儂有意在發展高端品牌,“我們的戰略是打造一個多領域的專業運動品牌” 。
在動輒上千元起步的運動領域,迪卡儂一直充當著“平價超市”的角色,旗下產品多以性價比著稱——為了壓縮成本,迪卡儂打造了全產業鏈的管理模式,從商場選址到產品研發再到生產、運輸、銷售、售后,每個環節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直接pass掉中間商的部分。
除此之外,迪卡儂更是將廣告營銷成本壓縮到了最低額度,迪卡儂曾公開表示,其廣告費用僅為公司營業額的1%。
低價策略為迪卡儂打開了市場,據了解,迪卡儂在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749家門店,團隊成員超過10萬人。其中,迪卡儂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超過290家。
海量門店支撐起了迪卡儂的業績,2023年財報顯示,迪卡儂全年營收達到156億歐元(約1205億人民幣),在全球范圍內僅次于耐克、阿迪達斯。其中,中國市場是該公司營收最高的五個市場之一,除法國本土以外,迪卡儂中國也是第一個擁有全產業鏈的海外市場。
只是,隨著市場形勢轉變,中低端的大眾運動市場需求已相對飽和,迪卡儂的低價策略越發艱難。
這與迪卡儂的運營模式不無關系,它主要是以線下實體店為主,盡管大幅壓縮了運營成本,但國內的電商市場大幅壓縮了人工、租金等成本,一個小團隊就能運營,迪卡儂的平價優勢也不再突出。
消費者選擇增加,迫使迪卡儂不得不調整戰略,只是,原本就主打平價路線的迪卡儂,如果繼續走低價策略,利潤空間很有可能進一步壓縮,甚至走進惡性循環中。
再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客觀因素,迪卡儂漲價,并不稀奇。
漲價在戶外運動行業也非孤例——在過去的一年里,天貓平臺上的運動類服飾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北面、始祖鳥、哥倫比亞、駱駝、蕉下、探路者等戶外運動品牌價格漲幅大多在2.8%-58.9%這一區間。
尤其是國貨品牌,因其均價普遍較低,漲幅更大——以駱駝沖鋒衣為例,它在一年的時間上漲近六成,而蕉下、探路者等漲價幅度也高于北面、始祖鳥等品牌。
今年年初,始祖鳥宣布將于2月15日全線上調品牌直營門店和線上商城的產品零售價,商品漲幅平均在20%到30%之間。始祖鳥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價格上調主要是因為生產和物流等成本高漲。
一漲漲一片,只有消費者的錢包最受傷。
02
幾乎所有品牌,都想吃上一口“高端飯”。
因為“高端”,往往意味著高利潤——同樣是戶外運動品牌,迪卡儂的凈利潤是5.9%,而耐克、阿迪達斯、悍馬等品牌的凈利率普遍高于10%。
如此對比,不怪迪卡儂不心動。
事實上,不只是戶外運動品牌,手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在近幾年都在往高端化邁進,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各大手機廠商的旗艦機越來越貴,而曾經以“平價”著稱的小米在跨行造車之后,毅然選擇了中高端價位。
只是,迪卡儂想要吃的這碗高端飯,并沒有那么容易。
迪卡儂很早就在這條領域摸索,曾邀請多個知名品牌入駐賣場,自己作為分銷商進行售賣的同時,還在相應領域推出自由品牌進行宣傳。只是,這些操作并沒有引發多大的轟動,大多都消弭無聲了。
在運動圈,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遇事不決迪卡儂。它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夠用。”這句話決定了迪卡儂的下限,同時也限制了迪卡儂的上限,迪卡儂的產品往往適用于預算不高的入門新手,而進階用戶往往會選擇更專業的品牌。
這也意味著,迪卡儂短期內很難賺到專業玩家的錢,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改變大眾的刻板印象。
迪卡儂也的確在這么做,除了更換logo之外,迪卡儂還對原有的業務線進行重組,推出了公路自行車、跑步、攀巖、狩獵四大專業品牌。除此之外,迪卡儂還成為了2024年巴黎奧運會官方贊助商,并為巴黎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志愿者定制全套生態設計服飾。
如此操作,只怕迪卡儂今年的營銷費用要直線上升了。
無獨有偶,在迪卡儂積極探索“高端”產品線的同時,國產品牌也在通過漲價的方式,試圖擠進戶外產品的高端領域。
此前一直和迪卡儂對標的戶外品牌凱樂石,在最近一年里,它旗下的不少產品價格都出現了大幅上漲,凱樂石獵風系列沖鋒衣的價格從2022年的五六百元上漲到現在的一千多,5000元的帳篷更是直接對標國外大牌。
這樣的價格上漲幅度,似乎很難用原材料價格上漲概括,更多的是出于品牌自身戰略的調整,試圖從中低端市場向高檔品牌跨越。
低價策略在全行業都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迅速拓展市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品牌的向上發展,很多中高端品牌都會通過上調價格來維持自身調性,奢侈品牌這幾年更是頻頻調價。
中低端品牌想要躋身高端領域,僅靠漲價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品牌想要走向高端化,不僅要抓住消費者的需求,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同時還需要改變自身原有的品牌形象,不斷創新,拓寬原有的業務線。
品牌高端化并不容易,即使是早已決心發展高端市場的李寧、安踏,至今也很難在中高端市場與國際品牌抗衡。即使是已經打算向中高端市場進軍的迪卡儂,其高管也不得不承認,“做高端品牌不是容易的事情,迪卡儂核心的商業理念仍然是低門檻體育,這二者可以并行”。
凱樂石貿然漲價,如果不能及時拿出像樣的產品,只怕是要在市場角逐中失了人心。
03
經濟發展不穩定,全員都在消費降級。
此前,央視財經發布的《中國青年消費報告》提到,近6成的年輕人表示只會將錢花在剛需上。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來說,人們正在將關注由更高層的情緒價值回歸到底層的生理需求。
在這樣的趨勢下,迪卡儂曾經吃到了消費降級的“紅利”——根據《第一財經》發布的《2022年金字招牌榜單》,迪卡儂以4.08%的偏好度位于運動服飾品牌第一位,阿迪達斯卻位列倒數第一,失望比例達到10.84%。
只是,在繁華之后,迪卡儂卻陷入了增長困境——公開數據顯示,迪卡儂的銷售額增長、凈利率正在逐步下滑,其中,迪卡儂的銷售額增長從2021年的21.3%下滑到2022年的12%,再到2023年的1.15%;在凈利潤方面,迪卡儂的增速也在進一步放緩。
而令大眾“失望”的阿迪達斯,其凈利潤率超過10%,遠高于迪卡儂的5.9%。
消費降級的這份錢,沒那么好賺,高凈值人群的抗壓性要遠高于普通人,哪怕是經濟下行時期,他們依舊對品牌、服務有需求,并且愿意花錢。正因如此,我們看到迪卡儂搞起了品牌升級,曾經以低價著稱的國產品牌開始大幅漲價,一眾運動品牌試圖向中高端市場進軍。
孰輕孰重,已然分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