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圭海四記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圭海四記專注于閩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記錄以海滄為中心的龍同海地區的文史現象,因地域及見識局限,難免主觀臆斷,歡迎指教、批評。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話說,大道公所出,在漳泉之介,一處喚作青礁、白礁的沃壤。大道公原本威靈赫濯,澤被四海,備受百姓愛戴,然而因地有青、白之分,漳、泉之別,竟不巧,造成后來人因愛生恨,把青礁、白礁的功能分工誤會了。特此,引經據典,自問自答,希望關于青礁和白礁的一些疑問能得到些許解答。
▲青礁慈濟祖宮,又稱東宮
▲白礁慈濟祖宮,又稱白礁宮
問題一:青礁和白礁的歸屬變化?
青礁、白礁皆是千年古村落,早在唐宋時期,二村便已聞名,但很不幸的是,兩村雖田園相連,民心相通,但從有史可溯起,二村便是涇渭分明的漳泉分界。在大部分時候,青礁隸屬于漳州,白礁隸屬于泉州,一直到解放后,二者的隸屬關系才發生逆轉:1957年,白礁由泉州同安縣改隸漳州龍溪縣,而青礁則于1958年由漳州海澄縣改劃廈門市。以此看,唐宋以來,兩村從未同屬一縣管轄,其中青礁在地級行政單位上曾只隸屬于漳州和廈門(當時廈門為地級行政單位,與泉州無隸屬關系),而白礁則是泉州和漳州。
問題二:青礁、白礁的青和白是什么關系?
從字面上看,白的反義詞為黑,或閩南人常說的“烏”。無獨有偶,與白礁隔江相望有一座島嶼,名曰烏礁,那里也有一座頗負盛名的慈濟宮,更為巧合的是,這座慈濟宮同白礁一樣,都是五門開的超高規制,于是乎,人們開始懷疑,青礁和白礁是否存在對等關系?然而,青礁的青并非字面意義上的“青”,有人說他指的是礁石的顏色,也有人說“青白”才是他們的本意。青礁,在本地人口語中,實指“赤礁”,“赤”亦即“紅”,與“青紅皂白”有其曲同工之妙。以此看,用字上的“青”和口語上的“赤”,均可和白組合成“黑白”,二者可能從存在及命名開始,就有某種隱秘、矛盾的故事和淵源存在。
問題三:稱白礁慈濟祖宮為“西宮”,可以嗎?
按海滄、角美俗,稱白礁慈濟宮為“白礁宮”,以慈濟宮在白礁最是顯赫;稱青礁慈濟宮為“東宮”,以慈濟宮在院前社,而青礁社另有六社庵祀大帝,為免誤解,又“東”字甚雅,故以流傳。實際上,早在宋代時,東、西宮或東、西廟的區分便已存在。如南宋楊志《慈濟廟記》中即有提到白礁宮,“其在積善里曰西廟,相去僅一二里”,此時慈濟宮還未敕封為宮,仍稱慈濟廟,故稱積善里白礁慈濟廟為西廟。又大明崇禎《海澄縣志》卷一「山」載,“白礁,茲地屬同安界為多,與青礁相對,其上亦有吳真君祠,名曰西宮,而青礁曰東宮”,卷十三「宮祠」亦載,“慈濟宮,祀吳真人,在青礁為東宮,而白礁為西宮?!敝皇堑搅饲骞饩w間,楊浚在《白礁志略》中按宮門朝向,稱青礁慈濟宮為東宮,白礁慈濟宮為南宮,應是錯記。
問題四:青礁和白礁,誰才是慈濟祖宮?
按傳統認知和流傳至今的府縣志記載,青礁和白礁各有一方撰寫于南宋的《慈濟廟記》,青礁碑記為青礁進士楊志所寫,白礁碑記為前漳州郡守、兵部侍郎莊夏所寫,二碑年代相近,楊碑略早。楊碑稱東宮的前身為龍湫庵,系“鄉之父老私謚為醫靈真人,偶其像于龍湫庵”,之后“鄉尚書顏定肅公奏請立廟”,故而有東宮之設,而東宮的選址則明確為“龍湫之陽”,即龍湫庵的南面,時為紹興二十一年,即碑文所強調的“歲在辛未”。而莊碑則言,大道公去世后,“聞者追悼感泣,爭肖像而敬事之”,至于是否有固定的祭祀場所,則未明說,僅提及“歲在辛未,肇創祠宇”,之后關于他撰碑的緣起,則另說到,“邑人欲增故居之祠,而窘于財”,以上可知,此肇創祠宇與增故居之祠應屬同處,即指代白礁宮,始建年代與東宮一樣,都是紹興二十一年辛未。然而,到了清代,顏蘭在《吳真君記》中特別提到“紹興二十年,頒誥立廟,祀公于白礁,蓋公之祖廟也”,之后楊浚在《白礁志略》中也引用紹興二十年的說法,二書流傳極廣,以至于后來人屢將此立廟年份當做白礁宮先于東宮建立的依據,殊不知不管是青礁還是白礁,其立廟的源頭只有一個,即青礁籍尚書顏師魯的奏請。
姑且不論龍湫庵和故居之祠的先后關系和影響,單從奏請立廟后的發展看,楊碑稱“數十年來,支分派別,不可殫紀。其在積善里曰西廟,相去僅一二里。同安、晉江,對峙角立,閩、莆、嶺、海,隨寓隨創,而茲廟食實為之始?!鼻f碑稱,“自紹興辛未距今垂七十年,不但是邦家有其像,而北逮莆陽、長樂、建、劍,南被汀、潮,以至二廣,舉知尊事,蓋必有昭晰于冥漠之間,而不可致詰者矣?!庇纱丝梢?,白礁宮和東宮出現后,大道公信仰的傳播之快。之后,慈濟祖宮的概念自然衍生,好在縣志也給出了很好的說明,崇禎《海澄縣志》卷十五「宮」載,“慈濟宮…自泉、福、交、廣在處享祀,而東西二宮其鼻祖云”;乾隆《海澄縣志》卷十七「齋宮」則補充道,“東西兩宮,其鼻祖二”,以故,白礁宮和東宮皆是慈濟祖宮。
問題五:青礁、白礁慈濟祖宮,誰更正宗?
既然青礁、白礁皆是慈濟祖宮,那么是否存在更早的祖宮呢?按今人想法,龍湫庵自然是上上之選,然而古人的智慧是絕口不談立廟以前,其緣由竟是沉重的代價。起初,各分靈宮廟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合適的時間自行前往白礁宮、東宮進香,然而每逢三月十五大道公誕辰日,祖宮總是擁擠無比,久而久之,矛盾日增,以至于械斗不止。至遲在明代以前,官方即出面干預了慈濟祖宮的進香安排,其過程如何鮮見記載,惟結果顯然易見:
其一,分府進香:
不管各分支宮廟香火源自何處,凡泉州轄域皆往白礁進香,漳州轄境往青礁,如此則白礁為泉州慈濟祖宮,青礁為漳州慈濟祖宮。崇禎《海澄縣志》卷一「山」載,“泉人乞靈則就西宮,而漳人乃就東宮乞靈”,因泉州信眾多于漳州,故云“東宮香火不若西宮為盛”。
其二,時間錯峰:
宋時縣以下設鄉,鄉以下設里,元明以后縣以下設都,都以下設保。裁定,近鄉正月進香,遠鄉則各取所需,是故白礁所在同安縣積善里(今角美東部、海滄區北部),青礁所在龍溪縣新恩里(后為海澄縣三都,今海滄區南部、東部)按社別定于正月,泉州、漳州其他地方則多在三月。
規則既定,青礁、白礁進香秩序便得以保證,但也因此加重了兩地兩宮及信眾的矛盾。特別是清代以后,臺灣成為慈濟信仰一大高地,青礁、白礁區劃歸屬發生變化,這種既定規則開始出現不適用的情況,青礁、白礁的分工開始遇到困難。
問題六:該去哪里進香比較合適?
“泉人乞靈就西宮,漳人乞靈就東宮”本是傳統上明確的指示,但隨著時局變化,這種明確的指示開始出現挑戰。受白礁改隸漳,青礁改隸廈影響,很多宮廟在不明變化的情況下出現迷茫,漳人謁白,泉人、廈人謁青也開始成為趨勢,有些人則索性兩宮皆去,省去選擇的麻煩。而對于海外及臺灣來說,這種選擇更是困難,首先,他們不在漳泉分府和錯峰進香的規則覆蓋范圍,其次,他們也不清楚自己的宮廟源自何處;惟有根據宮廟所在地移民的漳泉屬性定義可能的祖宮,然而1949年以后,受臺灣幾家頭部慈濟宮傳說的影響,人們開始跟風式的自定祖宮,比如所謂“三大帝”的傳說就相當滑稽,臺灣慈濟宮的濫觴最早為明末,此時大陸地區的慈濟廟已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何來二大帝遷臺之說。因此,以明清交替或1949年為界,“泉人(含廈門)乞靈就西宮,漳人乞靈就東宮”應是最為占理,若是覺得過意不去,那么兩宮都去,自然最是圓滿,切勿厚此薄彼。
附錄:
慈濟廟碑(楊志)
山川清淑之氣,扶輿磅礴。鐘而為人,其生也,挺然異于丑夷;則其死也,必不與草木而同腐,此理之常,無足怪矣。蓋其精爽不二,凜然如生,千載之下,使人敬畏。雖體魄蟬脫而魂氣則無所不之也。
介漳、泉之間有沃壤焉,名曰青礁,地勢砥平,襟層巒而帶溟渤,儲精毓秀,篤生異人,功鉅德崇,世世廟食,是為慈濟忠顯英惠侯。侯弱不好弄,不茹葷,長不娶,而以醫活人。枕中肘后之方,未始不數數然也。所治之疾不旋踵而去,遠近以為神醫。常與同闬黃馭山過今廟基,指其地曰:“據此當興,先至者為主?!蹦擞猛唧居腥?,納誓辭埋之。
既沒之后,靈異益著。民有瘡瘍疾疢不謁諸醫,惟侯是求。撮鹽盂水,橫劍其前,焚香默禱而沉痾已脫矣。鄉之父老私謐為醫靈真人,偶其像于龍湫庵。方工之始,解衣盤礴,莫知所為,縮首凡數日。一夕,夢侯諗之曰:“吾貌類東村王汝華,而審厥像更加廣顙,則惟肖?!惫ゃ等唬硎沁\斤施垔,若有相之也。紹興間,虔寇猖獗,鄉人奉頭鼠竄,束手無策,委命于侯。未幾,官軍與賊戰,斃其酋李三大將者,殘黨皆就擒。今之廟基,即賊酋死地也。闔境德侯賜,益以竭虔妥靈。
歲在辛未,鄉尚書顏定肅公奏請立廟,相與誅茆于云嶠院之側。畚鐘畢具,役者高寧若醉若狂,大聲疾呼曰:“此非吾所居。龍湫之陽,昔有盟焉?!北级椭虻財党?,三瓦缶固無恙,青蛇郁屈于其中,觀者莫不神竦,遂定立今廟,其基則顏公發所施也。廟既成,四方之香火來者不絕,士祈功名,農祈蕃熟,有欲為非義者則所禱更不酬。蓋古所謂聰明正直而一者也。淳熙乙巳,承事郎顏公唐臣率鄉大夫與其耆老撤舊而新之。高門有閱,宮寢奕奕,輪焉奐焉,翚飛鳥革。既又立屠蘇其房居,學佛者以供灑掃之役,然后祠宇粗備。
數十年來,支分派別,不可殫紀。其在積善里曰西廟,相去僅一二里。同安、晉江對峙角立,閩莆嶺海,隨寓隨創,而茲廟食實為之始。自經始至于今,登載弗具,議者以為缺典。同安舊有記,故治中許衍作溫陵之廟,今侍郎戴公倅泉日,網羅所聞,壁記其言。始于漳之青礁而顛末則未詳,欲羅網放失,采故老之所聞,貽諸后人信以傳信。惟吾鄉之為近,先是獻豫合抱之木者。碑材既具,莫適為辭,枚卜其人必待鄉之新進士。會兩舉,差池再三,禱之不變。嘉定改元,志竊太常第,歸拜神庥于枌榆舊社,不謀同辭,知侯之有待也。
謹按譜牒,侯姓吳名本,父名通,母黃氏。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生,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日卒,享年五十有八。自侯之歿,至紹興辛未凡一百一十六年,而后立廟。至干道丙戌凡三十一年,又加忠顯之封。至嘉定戊辰一十三年,而后增英惠之號。合而計之,一百七十有余年,人心皈向,終始如一。異時疏湛恩,都顯號,蓋未艾,姑敘其梗概如此。若夫雨旸不忒,寇盜潛消,黃衣行符,景光照海。挽米舟而入境,鑿旱井而得泉,秋濤嚙廬,隨禱而退。凡此數端,備見部符使者事狀,茲不申述。
因作迎享送神之詞,詞曰:酒醴清兮餌粢香,雜嘉蔬兮薦侯堂。侯之堂兮深以窈,奕奕寢廟兮奉妣及考。右岐山兮左龍湫,青衣前導兮侯出游。民之疾疢兮惟侯是求,侯不來兮吾何以瘳?左龍湫兮右岐山,幡幢蓋兮侯往還。下田濕兮上田干,侯不福我兮何以有年?侯之度兮春之暮,迎者誰兮坎坎擊鼓。歲之殘矣侯上天,挽不留兮何日旋?西欲其來兮東欲其止,界兩州之間兮惟侯之里。嗟兩州之人兮詔爾子孫,嚴奉祀以無斁兮何千萬。
嘉定二年己巳六月望日,進士、廣州別駕 楊志撰。
注:根據崇禎《海澄縣志》卷十七藝文志二“碑”修訂。
慈濟廟碑(莊夏)
通天下郡邑必有英祠,表著方望,納民瞻依,然威德所被遠不過一、二州,近不越境,其烈而顯者比比皆然。是惟忠顯英惠侯宅于漳、泉之介,自紹興辛未距今垂七十年,不但是邦家有其像,而北逮莆陽、長樂、建劍,南被汀、潮以至二廣,舉知尊事,蓋必有昭晰于冥漠之間,而不可致詰者矣。
按侯姓吳,名本,生于太平興國四年,不茹葷,不受室,嘗業醫,以全活人為心。按病投藥,如矢破鏑,或吸氣噓水以飲病者,雖沉痼奇怪,亦就痊愈。是以厲者、瘍者、癰疽者,扶舁攜持,無日不交午其門。侯無問貴賤,悉為視療,人人皆獲所欲去,遠近咸以為神。景佑六年卒于家,聞者追悼感泣,爭肖像而敬事之。屬虔寇猖獗,居民魚驚鳥竄,朝暮不相保,率請命于侯。未幾,賊酋喪死,民獲奠居。于是,相與德侯之賜,思所以竭虔妥靈。
歲在辛未,肇創祠宇。于是精爽振發,民歡趨之。水旱疾疫,一有款謁,如谷受響。時梁鄭公當國,知其事,為詳達部使者,以廟額為請。于是有慈濟之命,越慶元乙卯,又有忠顯侯之命。開禧三年,春夏之交,亢陽為沴,鄰境赤地連數百里,獨此邦隨禱輒雨,歲乃大熟。會草竊跳梁,漫淫境上,忽有忠顯侯旗幟之異,遂洶懼不敢入,一方賴以安全,邑人又以其績轉聞于朝,于是有英惠侯之命。先是,邑人欲增故居之祠,而窘于財。一夕,有靈泉涌階下,甘冽異香,飲者宿患冰釋。自是求者益眾,百役賴以具舉,不數月而成,門敞皇皇,堂崇??。修廊廣廡,是赫是稱。
既訖事,鄉之秀民黃炎貽書屬夏以記。夏嘗見今樞密曾公言幼年苦風,頭瘍,頭幾禿,就侯醫輒愈。嘉定九年丙子,右股赤腫大如杯,惟禱于侯,不事刀匕之劑,未幾而平復。因念疇昔雙瞳幻醫,積久浸劇,自分已為廢人。適有良醫自言能游針于五輪間,小有差舛,如觸玻璃而倒沆瀣,人皆危之,賴侯之靈以迄濟,乃今漸得復舊。列屬束儲明發,執經橫展側讀,麄免敗缺。荷侯之休,何有終窮故喜書其事,且系以辭,俾鄉人歌而祀之。
辭曰:相紫帽兮大麓,傃英祠兮矗矗。雕牖兮閜,樓楹兮燁煜。膋蕭炳兮飭五音,椒蘭郁兮震澹心。飛龍駕兮祥云舞,侯安留兮慶陰陰。菑流行兮訴無所,侯有靈兮與天語。語咨潦兮開云霧,望云霓兮澤如注。眠嬰疾兮砭劑莫施,禱于侯兮旋武而治。扶杖款謁兮道路累累,侯之濟物兮利惠不貲。靈胥搖兮朝天,車轔轔兮馬翩。璆將鳴兮為輔,澤區宇兮何千萬年。
宋兵部侍郎前漳州守 莊夏撰
注:根據崇禎《海澄縣志》卷十七藝文志二“碑”修訂
〇截取抖音上關于祖宮話題的不同見解,也頗有趣:
評曰:關于大道公的籍貫問題,絕大部分文獻記載為白礁人,少部分寫作青礁人,惟清初李光地說是安溪感德人。綜合而言,實則大道公祖籍安溪,生為白礁人,修煉于青礁。
評曰:名為“慈濟”的宮廟,其始建年代多為南宋時期,蓋皇家賜額“慈濟”時,各廟共沾雨露,皆名之以為榮耀。烏礁、石尾西崑、岱州、豐田、豐州等慈濟宮皆然。
評曰:大道公信仰體系有四宮一院之說,按海滄說法,青礁東宮、白礁西宮、后山尾南宮、徐坑北宮,而按楊?!栋捉钢韭浴匪膶m說法,則白礁應為南宮。此四宮大概就是大道公升天之時,受過其恩惠的人們最早建立的祠祀原型,或都在紹興二十一年前后。
評曰:歷史上,青礁的管轄范圍較之今日更大,后來不知何原因,此消彼長,白礁不斷向青礁方向擴展,以至于今天我們能看到的青白礁分界碑竟然在白礁村腹地。又青礁原有陳村、吳厝等六社,吳厝為吳姓聚居地,其后裔多有遷臺者,并帶去大道公信仰。只是,此吳厝是否與大道公有關,還需再考。
評曰:此系顏蘭、楊浚以訛傳訛的實證,于今網絡上頗盛,如果細看典籍,此說不攻自破。
評曰:楊碑云,同安舊有記,奈何到了楊志時代便已不存。又楊志托表兄弟顏戴利用泉州為官便利,多方收集泉州分靈的資訊,然細節卻無從尋起,只知道東宮是開始。楊志為重修東宮的顏唐臣外孫,而尚書顏師魯為顏唐臣堂兄弟,這期間發生的事應在楊志掌握范圍,也與莊碑互相印證,可信度頗高。
評曰:青礁、白礁區劃變更,確實影響巨大,漳泉不分,青白礁就更難區分了。
評曰:從前,現在,其實都沒有變過,真正變化的是幾十年前曾經的信俗中斷和人們對歷史的不了解,產生了誤解。一旦誤解消失,一切就都明了了。之后希望青礁、白礁能互相合作,互相尊重歷史和事實,共同營造良好的信俗環境,共同弘揚大道精神,那才是新時代應該有的繁榮景象。
瞎記|閑記|筆記|史記
茲土久遠,追遠不易,只為留存一個有溫度的圭海記憶。
——圭海四記,ID:Amoynotes,中國·廈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