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看到一條消息,有人說,“今天網易《人間》主編在朋友圈宣布工作室解散的消息,意味著國內最早的一批非虛構平臺都已經關?;蛘咿D型了。網易《人間》解散的消息確實有點意外,國為去年年底由他們售賣版權的電影《三大隊》熱映,很多人還以為他們成功走出了一條非虛構之路……”
雖然之前也看過《人間》的一些文章,但沒想到《三大隊》也出自他們那里。也許用王朔的話來說,是過把癮就死,又或者,高潮過后是不應,而這個不應,就是永遠。
看到這個“人間”,很難不想起蘇軾“明月幾時有”里那幾句: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此時的蘇軾正在密州太守任上,離他被“拉一太守,如驅雞犬”也還有幾年。如果他知道烏臺詩案將要發生,他會不會哪怕天寒也要縮在天宮里,不愿在回到人間來擔驚受怕呢?
當然,如果都是沒用的馬后炮,說也無用。我們曉得,此案里的很多罪證,就是他詩詞中在“人間”的那一些:
比如,《山村五首》里的:
杖藜裹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手空。
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
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這些詩句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對新法與民爭利,導致百姓生活水平的下降感到不滿。
蘇軾站在老百姓的立場,當了他們的嘴替。
只是,這些詩詞,在王安石當政的時候,沒有什么問題。之所以現在被揪了出來,乃因王安石已經罷相,新法主要由神宗皇帝自己在操持推進。
于是這些本來訴說新法不便、干涉時事的文字,就變成了“謗誹朝政,指斥乘輿”這頂比泰山還重的大帽子,扣在了蘇軾的腦袋上。
按朱剛在《蘇軾十講》中的觀點,皇帝與大臣之間沒了一個有力的宰相作為擋箭牌,很多事,就成了皇帝與大臣的直接沖突。
而以前,皇帝是可以在兩黨之間居中調和,今天敲敲這個的腦袋,明天打打那個的屁股的,穩坐釣魚臺,坐山觀虎斗……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無論蘇軾還是其他官員,都是高處不勝寒;無論網易的著名欄目,還是我們這些小百姓,人間也不好混啊。
有趣的是,正是人間不好混,所以人們才更愛蘇軾,從他那找到且將新火試新茶、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