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發的犧牲在上甘嶺的特等功臣中榮獲英雄稱號的烈士里,碼字的沒注意漏掉了一位,這里先將他的事跡補上。
犧牲的二級英雄
1952年10月19日,15軍45師134團向上甘嶺597.9高地發起了反擊,在進攻597.9高地九號陣地的戰斗里,134團8連機槍班代班長賴發均表現尤為突出,他的精準射擊為進攻的兄弟部隊減輕了很大的壓力,為攻克九號陣地全殲守敵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攻取九號陣地后,賴發均率領機槍班繼續掩護突擊隊向敵縱深進攻。這時敵軍糾集兵力向志愿軍的進攻部隊發起了反沖鋒,賴發均高超的射擊技術這時派上了大用場,他的精準射擊讓發動反沖鋒的敵人橫尸遍野,敵人的三次反撲都被很快打退了回去。據統治,敵人在這三次反沖鋒被機槍班擊斃了98人。
然而戰斗是殘酷的,在三次打退敵人中表現卓越的賴發均也被流彈擊中身受重傷。可是賴發均拒絕了戰友送他回后方治療的建議,繼續指揮機槍班前進為突擊隊提供火力掩護。
可是突擊隊還沒有前進多遠,就被一個位置隱蔽視野開闊的地堡攔住了去路。為了炸毀這個地堡,突擊隊接連組織了好幾撥爆破手,但是他們都被敵人的地堡火力所殺傷無法完成任務。
眼見寶貴的時間一分一秒在流逝,作為支援部隊的賴發均選擇了挺身而出擔任爆破手。他拖著重傷的身體趁著敵人地堡射擊的間隙,向前挪動一點點地靠近了敵人的地堡,最終憑借著豐富的戰斗經驗,賴發均成功到達了敵人的地堡下。然而此時的他也因為傷痛而精疲力盡,他勉力支撐起身體,猛地躍入了連通敵人地堡的壕溝里。
幾秒鐘后,隨著一聲巨響敵人的地堡飛上了天,而賴發均從此再也沒有出現在戰友的視野里。隨著路上最后一個障礙被消除,突擊隊成功地攻占了敵人最后的陣地。
賴發均烈士犧牲時年僅21歲。
戰后志愿軍總部為賴發均追記特等功,并追授‘二級戰斗英雄’稱號。
二級英雄
第12軍第31師第93團9連戰士高良倫,上甘嶺戰役里當戰友全部犧牲后,他孤身一人堅守陣地20多個小時,斃傷敵200余人。
戰后志愿軍總部為高良倫記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級戰斗英雄’稱號。
高良倫的記載十分混亂,詞條記錄他是12月在上甘嶺上戰斗,可上甘嶺戰斗在11月25日就已經結束。在《中國志愿軍人物錄》中,也沒查到他的名字,故只簡單介紹。不知讀者中有沒有誰能查到,《志愿軍英雄傳》中是否記載有高良倫的事跡。
二級模范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自古以來后勤保障系統就是戰爭能否取得勝利的關鍵一環。在志愿軍中,有一個比英雄更少也更容易被人忽略的榮譽稱號——模范。這個稱號志愿軍大多授予,在后勤保障中有突出貢獻的后勤、醫療人員。
由于模范是在后方提供支援保障有突出表現的個人,所以他們的功勛等級普遍沒有戰斗英雄高,僅僅只有8人獲得了特等功。而這其中有一位非常特殊,他獲得特等功全是因為在上甘嶺戰役時短時間內的表現。
這就是15軍45師134團2連衛生班副班長陳振安。
在1952年10月開始的上甘嶺戰役中,陳振安積極救助傷員。尤其是在轉入坑道作戰的10個日夜里,為了解決飲水困難的問題,陳振安用空罐頭接坑道上方的滲水,用棉花和汽油燒開后喂給傷員們飲用;當繃帶用完后,陳振安冒著生命危險潛到表面陣地上,找到了美軍的降落傘拖回坑道里,把降落傘傘面裁下來作為繃帶。
在護理完傷員的難得閑暇時間里,陳振安并不是趁機休息而是積極向大家宣講防毒作戰的要點,為應付敵軍發動毒氣戰做準備。陳振安在上甘嶺戰役中先后照顧傷員百余人,雖然他沒有擊斃一名敵人,但是他為戰友們保有戰斗力,為拯救戰友的生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
戰后志愿軍總部為陳振安記特等功,并授予了他‘二級模范’稱號。
陳振安僅憑上甘嶺戰役的短時間表現就獲得了特等功,由此可見上甘嶺戰役是何等的殘酷。
上甘嶺戰役里的特等功英雄和模范就介紹到這里,下面碼字的會按戰役順序,向大家介紹其他的志愿軍特等功臣的事跡。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的朋友還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