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一樣?
在年少初讀一些散文的時候,并不懂得文章里煽情動人之處在哪,也不理解作者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多看似“飄渺”的感情。
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多年前的子彈,正正打中了我們的眉心。
這些簡單的文字沒有過多的修飾,卻能讓我們感受到那沉甸甸的感情。
大師們的文字,總是在不經意間打動著人的心弦。
《聽風八百遍,才知是人間》,書名如風一般輕盈,卻飽含著人生的厚重。
本書精選了史鐵生、汪曾祺、梁實秋、豐子愷、老舍、魯迅、郁達夫、沈從文等華語文壇12位文學大家不同風格和主題的散文。
包括《秋天的懷念》、《合歡樹》、《多年父子成兄弟》、《我與地壇》等40余篇散文佳作,篇篇都是令無數讀者為之落淚的散文經典。
散文最擅長潛入我們內心深處將那些幽微的情感喚醒。
我們被世俗磨出了老繭的內心,重新柔軟起來。
這本書就像一位智慧的導師,帶領我們走進散文的世界。
當風吹過書頁,這些溫暖的文字仿佛就在耳邊低語。
書中將這些名家的散文共分為五輯:
?我們生而破碎用活著來修修補補;
?卻嘆世上如儂有幾人;
?宗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見過生活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終于開始學會眷戀這人間。
里面的每一位大師向我們娓娓道來......
朱自清《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史鐵生《奶奶的星星》
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燭光……
汪曾祺《鬧事閑民》
他平平靜靜,沒有大喜大憂,沒有煩惱,無欲望亦無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條面、拔魚兒,抱膝閑看,帶著笑意,用孩子一樣天真的眼睛。
散文中記錄的種種,也是我們生活中內心情感的真實寫照。
梁實秋贊美“寂寞”是一種清福,是供人喘息的幾口清新空氣,是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塵世的渣滓,與古人游的境界;
蕭紅寫祖父的園子,那是她童年的樂園,栽花、拔草、種菜、抓螞蚱,祖父的寵愛溫暖了她的一生,那段美好的時光,幸福也充盈著她的內心;
史鐵生的文字,不管讀多少遍,依然能觸動心底的柔軟之處,他如此赤誠而真摯,面對命運的不公,坦言內心的苦悶和憂愁,面對母親的離去,深深的內疚和痛苦將他湮沒。一字未說愛,字里行間流露的卻都是母親深沉而無私的愛。
想起余華說,“我忘不了史鐵生”,真是如此!我們都忘不了史鐵生。
在這個充滿變化和挑戰的世界里,這本書就像是一股清泉,滋潤著我們的心靈,每一篇都能直擊心靈深處。
豐子愷的《漸》,書寫了時間的流轉和生命成長的不易;
老舍的《我的母親》,飽含了親情的偉大和無私;
沈從文的《時間》,讓我們理解了時間的寶貴和生命的有限......
本文插畫 /《聽風八百遍,才知是人間》
閱讀這部散文集,就像是一場與智者交談的旅程。
他們用文字指引我們看待世界的新角度,感悟生活的深度。讓我們在閱讀中感受到他們對親情的眷戀、對友情的珍惜、對愛情的堅守、對勇氣的贊美、對美好的向往。
它就像是一杯溫暖的茶,讓人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寧靜的港灣,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軌跡,并思考如何去修復與補償自己的破碎與失落。
文字的力量,大抵就是在生命的不同時刻去閱讀,依舊會被觸動,甚至有了更深的感知,在這些筆墨間,我們也品讀出人生的真諦——“人間”的真正含義是活著。
散文的篇幅洋洋灑灑,其中的內涵確實精準且唯一的,凝聚著作者的親身經歷,因此比起小說和戲劇等題材,它多了一份現實性,更加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
《聽風八百遍,才知是人間》做為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散文集,除了模仿這些名家的筆墨,助于我們提高寫作能力外,更多的是給予我們對生活不同的啟示和思考。
有些文字需要一生才能領悟,他們的文字就是如此。
"也許,有一天,我們終于可以對自己說,我到各處聽過多少風的聲音,才終于看到了一些人間。"
廖智:命運將她打落深淵,她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 世說新語〉風物》:夢回風流魏晉,一覽市井百態與人間煙火。
生活可以很美好。如果累了,不妨慢下來,喝杯茶,看看書。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